封面|王石口述历史:听听朱镕基总理当年怎么谈房地产?

封面|王石口述历史:听听朱镕基总理当年怎么谈房地产?

王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近期,凤凰网财经《封面》独家专访王石,还原一个轮廓分明的王石。正如一尊被阳光直射的雕塑,既有大片的高光,也有隐藏在背后的阴影,王石的经历亦是如此。也正是这样,一个立体形象的王石走出来了。

以下内容为节选,完整版请点击

封面|王石袒露心声:有过自卑感、有过挣扎、甚至做好被乱棍打死的准备

更多内容,请进入《封面》专题

王石口述历史:听听朱镕基总理当年怎么谈房地产?

自动播放

凤凰网财经:1997年11月,朱镕基总理到深圳调研,您作为企业家代表参加总理座谈会并汇报工作。当时,您汇报主题不是房地产而是分税制。为什么?

王石:当时,京九铁路开通剪彩,朱镕基总理到深圳调研。之后,朱镕基总理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取企业汇报。当时一共安排了10家企业进行汇报,一类是房地产企业,一类是出口企业。那年正值亚洲经济危机,货币贬值,政府担心出口问题,所以,召集了一些从事出口领域的企业家,希望他们能给一些建议,如何刺激经济。我记得,当时办公厅希望我谈两个话题,一是万科的科技化管理,另一个是万科的股份制改造。

凤凰网财经:您都没选。

王石:我都没选,万科是个中型企业,所以不太适合谈科学化管理,而股份制改造,对于国营企业很难推行下去。朱镕基总理对债转股感兴趣,但和万科没有关系。有一个话题会引起朱总理的兴趣:分税制,这是朱镕基总理自1993年起力推的一项改革。所以,我就谈了《分税制对企业的影响》。

果然,朱总理一听分税制,眼睛一亮。我说,分税制之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税务是承包制。地方政府同企业也是承包关系。比如,万科到上海投资,同税务局签订承包合同,这是一个基数,每年一个增长比率,万科与上海签订的合同是按每年20%递增,同实际每年盈亏没有关系。启动分税制,同政府的承包合同作废,虽然1995年规模缩小、利润下降,税收的基数大了,所以交税的总额依旧增长。

总理听着舒心就笑了。他问我,要多交这么多税,你难道对我没意见吗?我说没意见。为什么?我说,我举双手赞成分税制。通过税制改革,第一次从税法上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换句话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不明确,哪来的企业和政府的明确关系呢?

我看总理听得饶有兴致,又借机请教了他一个问题,“不知道朱总理怎么看住宅市场?”总理反问我,“如果取消福利房分配制,房地产行业能成为支柱产业吗?”我说不能。万科把香港新鸿基当作学习的榜样,万科虽然是内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规模还没新鸿基一年的利润多,怎么能成为支柱产业,规模远远不够。

总理又问,如果金融市场开放,房地产行业还不能成为支柱产业吗?我还回答,不能。总理再问,消费信贷放开,还不行?我说,两年内不行。事后觉得自己太傻了,按理说,总理问问题,我应该顺着说,但我却一直说不能。

后来,总理斩钉截铁说道,我两年内一定要把住宅行业促成支柱产业。我就说,既然总理说行,就一定能行。所有人都哄堂大笑了。这是我最得意的一次经历,有段时间,我茶余饭后还跟人分享这个故事。

我还记得演讲前还有一个小插曲,耳闻朱总理向来以数字说话。我就打印了很多利润、规模、交税情况图表,但打印机太慢了,耽误了一些时间。后来,我飞奔赶去了会场,座谈会已经开始了,迟到了十分钟。

不过,总理对我的汇报很满意,还说我是房地产专家,要聘请我为房地产顾问,笑称是没有工资的顾问。我以为总理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过了两个月,建设部、国务院住房办、国家体改委、土地总局等国务院有关部门来人,约我去北京参加有关内部小范围研讨会。

我活跃了两个月,感觉到北京是个政治中心,利益团体的平衡中心。我对住宅行业的看法并不特别新鲜,只是,一些专家没有机会或勇气在总理面前陈述三个月后我就明白了,还是老老实实做自己的企业家吧,通知我去开会也不开了。

封面|王石口述历史:听听朱镕基总理当年怎么谈房地产?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