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屡做修改、净利下滑!山东大学校企科创板“艰难”过会

凤凰网青岛
2020-04-28 00:19 来自北京

据上交所最新消息,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8次审议会议于4月27日召开,审议了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过会。这也意味着山大地纬的科创板“闯关”成功。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申报科创板前后,山大地纬屡次进行财务数据的修改,前后更正会计差错超过40处。

这家1992年成立的公司,主要面向智慧政务、智慧医保医疗、智能用电三大业务领域,其实控人为山东大学,无论是核心人员还是研发都对山东大学有较强的“依赖”。

齐鲁财研社第25期

撰文/©茗萱

审校/©建成

山大地纬科创板上会!招股书屡做修改

据上交所官网消息显示,科创板上市委2020年第18次审议会议于4月27日召开,审议了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同日披露公告表示山大地纬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过会。

1992年成立的山大地纬,因为实际控制人为山东大学而自带“光环”。2013年就设立了股份公司,随后2015年开始冲击资本市场,当年1月29日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6月27日晚,上交所披露山大地纬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公司拟发行不超过4001万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

此前2020年1月7日,山大地纬回复了其申请在科创板上市的第三轮审核问询,主要涉及会计差错更正、收入构成、业务板块毛利率等方面问题。而引起问询的主要原因便是公司在IPO申报前后多次变更财务数据,招股书更是出现“失误”。

如此前招股书显示,山大产业集团总资产仅为64.3万元,净资产14.75万元,净利润只有1.56万元。山大地纬随后表示这是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在撰写招股书时错将控股股东财务数据的单位“万元”误写成了“元”。

此后山大地纬继续对招股书中这份财务报表进行修改,前后差错超过40处,让人不得不探究山大地纬这“状况频出”的上市。

2019年6月山大地纬结束辅导后,同天内发布多达17条更正公告,更正2016、2017、2018年度和半年度的报告数据。同年9月,山大地纬再次更正了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等共计12份数据

不止于此,2019年12月山大地纬又更正了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报告、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6年年度报告等,共计29条

如此“纠结”的财务数据,不禁让人怀疑山大地纬的业绩,是否存在许多隐患?

净利润滑坡 深度依赖山东大学

此前,山大地纬公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488,570,549.3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29%;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176,632.64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96%;基本每股收益为0.2172元,上年同期为0.2396元。

另外本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37.4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5.54%。山大地纬对此表示,是因为随着公司规模增加,人员费用支出以及项目外购支出随之增加。且2020年第一季度山大地纬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425.98万元,更是出现大幅滑坡。

公开资料显示,山大地纬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山东。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来自山东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95%、82.35%、78.90%,存在过度依赖省内市场的缺陷。山大地纬在介绍中也表示,目前公司存在市场区域集中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头顶“光环”的山大地纬,最大的“依赖”自然是山东大学这位实控人,且目前山大地纬核心人员、研发等等都与山东大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山大地纬董事长李庆忠、副董事长郑永清、董事张世栋、董事洪晓光、监事会主席王新军等都曾在山东大学工作。对此山大地纬在招股书中特别表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李庆忠、王新军、郑永清、张世栋、洪晓光、孙明、肖宗水、王堃、史玉良等九人已在山东大学办理了留职停薪手续,不再承担教学等工作,专职在山大地纬工作。

另一方面目前山大地纬所取得的82项软件著作权中,“一种适用于用电信息大数据计算的MapReduce作业依赖控制方法”系公司与山东大学共同作为专利权人,“基于模式图的关键字查询改进方法”系子公司英佰德与山东大学作为共有专利权人。还有另外四个项目在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

因此,在此前的问询中,证监会也重点关注了山大地纬市场过度集中、科研成果归属权等问题。

前高管涉嫌贪污

除了频频修补的数据外,山大地纬还有一个绕不开的“黑历史”,便是前高管涉嫌贪污的问题。

山大地纬前董事长王海洋在2008年的审计中,被发现挪用公款650万元帮助他人注册公司,法院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判处王海洋有期徒刑6年,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

且山大地纬曾被发现在中外合资企业税收优惠方面存在问题。早在1992年9月23日,山大科技与香港华鲁签订《合资经营山东地纬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合同》,双方约定共同出资10万美元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地纬有限(山大地纬前身),其中:山大科技出资7.50万美元,香港华鲁出资2.50万美元。

地纬有限设立后,股东香港华鲁抽逃了出资款2.50万美元,且随后将持有的25%的地纬有限股权转让给王海洋。至此山大地纬其实就不属于中外合资企业,但却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对此2009年河北保定检察院对王海洋提起公诉。

总体而言,如今高校成立上市公司仿佛成为“风潮”,除了山大地纬以外,石油大学所控股的石大胜华也是一个例子。资料显示,石大胜华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校办企业,在2017年-2019年期间,虽然石大胜华的毛利率、净利润逐渐上升,但总的经营效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高校不应该花过多精力去办企业,现在很多高校企业主营业务跟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关联小,高校企业并不能有效支撑高校的发展,甚至产生出很多权利寻租、贪污腐败等现象。”

经过长达6年的辅导期以及充满“补丁”的招股书,还有业绩下滑、市场集中、科研成果归属等疑问,虽然成功过会,但山大地纬的前景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