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西周倗国墓地出土貘尊
山西
山西 > 文博 > 正文

绛县西周倗国墓地出土貘尊

原标题:

提供了古代生物的珍贵信息 也提供了研究西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重要物证 绛县西周倗国墓地出土貘尊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示的青铜貘尊

山西青铜博物馆展示的青铜貘尊

山西绛县倗国墓地发现于200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文物考古部门进行发掘。该墓地为西周时期墓地,位于绛县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北倚绛山,南临中条山,横跨涑水河。墓地范围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30000平方米,实际发掘面积8200平方米,发现墓葬300余座。截至2010年7月,共发掘墓葬191座,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2000余件。在文献中,没有关于西周时期倗国的记载,倗国墓地对于倗国的历史地理范围、晋国都邑、晋初封地范围及早期疆域情况、晋国早期民族关系问题都有重要研究价值。倗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现分别藏于山西博物院和运城市博物馆。其中,藏于山西青铜博物馆的青铜貘尊,是一组尤为特殊的精美青铜器。

貘尊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皿。器内中空,背部开有方口,上面扣盖。关于貘尊名称的来历,有此记载:1974年至1975年间,在陕西宝鸡市西周早期茹家庄2号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此器物形状似羊非羊,似猪非猪,体态肥满,大圆耳朵,双目圆睁,长嘴前伸,腹部微垂,4个兽蹄样的足较短,尾巴短小卷曲,器体中空,背部开方口,上有四角椭圆方盖。盖上立一虎,虎头前伸,双目直视。两耳、两肩胛和后臀上均饰有圆涡形卷曲兽体纹。此器物通高18.6厘米,通长30.8厘米,重3.25公斤,出土时与一个铜盘相配,应是一套盥洗器,而非酒尊。考古学家对此器物的定名一直把握不准,初时,观其似羊,故起名“羊尊”,并沿用此称谓至今,一些出版物上也都采用此名称。直到1993年春,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到宝鸡考察,仔细观察、反复琢磨,认为还是定名为“貘尊”好。在此后,《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全集》等都采用此称谓。这种动物形象的器物,在长江流域的商代墓葬中也发现多件。鉴于倗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尊与陕西茹家庄2号墓出土的貘尊造型相似,故而也被命名为“貘尊”。

貘尊造型来源的“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有种说法认为绛县倗国墓地出土貘尊的“貘”来源于《山海经》中的一种异兽,但《山海经》中并没有“貘”的记载,中国民间有关梦“貘”的说法却由来已久。据传说,貘是一种能吞噬噩梦的神兽,具有辟邪功能。

貘是一种哺乳动物,分布于亚洲的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泰国及中美洲和南美洲。其体形似犀,较矮小,体长一般1.8米至2.6米,肩高0.75米至1.2米,体重二三百公斤。

今时,中国已不见貘的踪迹,那么它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呢?已故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与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早年曾对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兽骨进行科学鉴定,研究结果除牛、马、羊、犬等4种家畜外,还鉴定出虎、狐、狸、熊、豹、猫、兔、犀牛、象、猴、鹿等多种动物骨骼,其中发现有貘的左右下颚骨。由于发现数量较少,不能确定它是本地所生,还是外来物种,但可以肯定当时确有貘这种动物存在。已故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象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认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的月平均温度及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2摄氏度。据此推知,商周时期,陕西、河南、湖北一带比较炎热潮湿,森林茂密,水草丰美,自然环境适合热带动物生活,当时有可能存在貘。

绛县倗国墓地出土的貘尊,器形似马来貘,为后人留存和提供了古代生物的珍贵信息。该貘尊所处时代为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高11厘米,长18厘米,一组两件,瘦脸嘴尖,圆目,上有向外卷曲的耳,颈部较短,体躯壮实,下置四蹄足,背部设椭圆形盖,盖上立一形似鸳鸯的鸟。腹饰羽翎纹,足端铸有龙纹,内侧还有火纹。

这件貘尊的纹饰大有讲究。其周身有火字形花纹,从商代和周代的器物看,这类花纹一般位于雷龙身,或是神鸟身,在石鼓山出土的麂身两侧的神鸟以及随州叶家山出土的铜器盖钮的神鸟身都发现过,用来表示雷阳之火,也可以多个火字形花纹组合成动物的毛发状。

商周时期的雷神或者闪电神,不乏身似龙蛇、首似神兽者,有的是饕餮,有的是五步蛇首,有的是羊首,有的是牛首,也有的是貘首,并且貘首者多用来提系两端。倗国墓地出土貘尊的四肢下端还有龙纹,显然与闪电神或雷龙之一有关。从其龙身的造型看,更可能与闪电神有关。另外,貘尊的肢关节处有一个离火纹,应该是雷符,与闪电神构成雷电,整体显示该貘具有神异功能,可以乘龙驾电,风驰电掣,周行天下。若与其他诸多商周时期的牛、鹿、麂、象、猪等形状的青铜动物牺牲的内涵类似,都有沟通天地,神灵崇拜之意。从商周时期有火字形花纹的龙为雷龙、全身部分有火字形花纹的虎为雷神的现象看,这类全身多处有火字形花纹的貘是否被视为雷神的动物造型之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在某种程度上,貘尊反映了倗国当时对自然图腾的崇拜确定无疑。

倗国墓地出土的这一组青铜貘尊,形制和纹饰一致,制作精美,反映了西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近距离观察山西青铜博物馆的貘尊,可以推测它是采用了泥范铸造。在模具的制作方面应该采用了印模法制作工艺,保证了两件貘尊的复印性效果。

商代和西周山西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多在泥模上进行雕刻,有的是在外模范上进行加工。商代中期以后出现了纹饰模技术,即在单元模上完成装饰纹样,而后将其直接翻制到模范上。工艺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规范了装饰纹样,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与此同时,泥条粘贴工艺的出现拓宽了立体装饰的表现力,增加了器型的整体美感。这些工艺的出现促进了青铜器可以成组、成套以及相同纹饰器的生产,同时也奠定了西周以后在青铜器上大面积制作铭文的基础。

倗国作为当时晋南地区一个发达的方国,铸造技术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倗国墓地作为国君的高等级墓地出土这样的青铜貘尊也在情理之中了。

倗国墓地是晋南地区重要的古文化遗存,也是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貘尊在内的众多青铜器,为研究倗国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信息,也为研究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物证,同时也是研究晋南西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

文/图 胡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