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单于送儿子去做人质,随后向对方发起攻击,成就一个草原王者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匈奴单于送儿子去做人质,随后向对方发起攻击,成就一个草原王者

中国古代的蒙古高原上,生活着一游牧民族,被称为匈奴。能征善战,尤善骑射,作战机动性很强,但是部落较多,并非凝聚在一起。

在头曼单于的时代,主要分为月氏、东胡,还有就是匈奴三股势力。当时的匈奴人与中原人在生活习惯上截然不同,文化自然也不尽相同。

在咱们中原,以仁者为尊,讲究的是“仁者无敌”。而在匈奴却不同,他们“贵壮健,贱老弱”,说的简单直白一些,匈奴人崇尚武力,强者为尊。

从道德方面来看,中原人明显更加信奉忠孝仁智礼义信,尤其是其中的“孝”字,尤为看重,即便是穷凶极恶之徒,对自己的父母也会非常尊敬,直至今日,依然有“不孝的人不可交”的说法。

匈奴则不然,在道德层面,他们似乎没有什么伦理忌讳,放到中原人眼中,几乎达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他们甚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头曼单于,当时匈奴的一把手,他当时已经立了一个太子,名字叫冒顿。等到头曼单于寿终正寝之后,冒顿就继位成为单于,继续统领匈奴。只不过这件挺好的事情,却中途发生了意外。

头曼单于后来又娶了一个小老婆,在匈奴人那里称为胭脂,类似汉人的妾。这位胭脂深得头曼单于的欢心,就像刘邦当时被戚姬迷了心窍一样,头曼单于也是如此,当他与这位胭脂生下一个小儿子以后,他的决定和刘邦也极为相似,决定要废太子,重新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太子。

太子也是储君,哪能轻易换呢?况且冒顿并未犯什么大错,头曼单于也没理由更换。最终头曼单于与胭脂决定,想个办法将冒顿害死,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小儿子立为太子了。

头曼单于这位老爹真是狠辣,竟然要害自己的儿子,他的办法也够绝,他将冒顿送到月氏那里,作为两个部落间友好往来的人质。月氏很高兴,将太子送来做人质,这太有诚意了。只不过让月氏和冒顿没想到的是,冒顿前脚刚到月氏,头曼单于后脚就带兵来攻打月氏。

事情发展到这地步,谁都看出来头曼单于是想利用月氏动手杀冒顿了。估计是月氏也不愿意背锅,或者是冒顿真的武力超群,总之头曼单于的算盘落空了,冒顿只身一人返回匈奴部落,当他来到父亲大帐的时候,发现头曼单于与胭脂和小儿子一家人正在聚餐。

头曼单于看到狼狈不堪的冒顿,虽然史书没有具体记载,但是他肯定不好意思,而且还有一些对儿子冒顿的佩服,就像前文所言,“贵壮健”。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头曼单于给儿子冒顿的这一万兵马,算是补偿,算是肯定,也算是认错吧。

冒顿虽然没说什么,但是他此刻已经彻底黑化,暗中用骨头发明一种带声音的响箭,名为鸣镝。他告诉部下,自己的鸣镝射向哪里他们就要射向哪里,不听从的人斩。

冒顿确实够狠,第一次射向自己的坐骑,不射的士兵斩了;又射向自己的爱妻,不跟随射的人斩了;最后,冒顿的鸣镝射向了与他一起狩猎的父亲,头曼单于就这样被乱箭射死了。

头曼单于从被自己的爱妾阏氏迷惑,“欲废冒顿而立少子”,到他见到活着回来的冒顿,“以为壮,令将万骑”。其实,这位老父亲已经知道自己错了,虽然嘴里没有承认,但是在行动上已经对冒顿有了示弱的举动。

冒顿射杀父亲头曼单于的时候,当时冒顿正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在冒顿动手的时候,头曼单于当场就死了,说明他当时很可能是单独跟自己儿子出来狩猎,并未带卫兵,而冒顿则不然,他因为早有预谋,所以带兵到了猎场。

头曼单于固然有错,但是他确实有了悔过之心,希望能够与冒顿重归于好,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对他起了杀心,头曼单于也以死亡为代价,为自己的一念之差埋了单。

冒顿对父亲尚且狠辣,对差点害死自己的阏氏和弟弟自然不会留手,都除掉以后,自立为单于,史称冒顿单于。冒顿单于对父亲的残暴只是一个开始,在他成为单于之后变本加厉,平时带领将士练习的时候,竟然拿将领妻子和坐骑当射靶,令人胆寒。

冒顿可怕的地方在于,他不仅狠辣,而且极其狡猾,心中有谋略。

冒顿执掌匈奴以后,立足未稳,当时强大的东胡趁火打劫,希望能够激怒冒顿,趁机吞并匈奴。东胡向冒顿要他坐骑,冒顿给了;东胡又要冒顿的妻子,本来东胡都做好作战准备了,结果冒顿真把妻子送来了。

东胡有点蒙,觉得这个冒顿不是能忍,是真的怂,于是张口要匈奴的土地。就在东胡做着美梦的时候,这一次却迎来了冒顿的骑兵,在毫无防备之下,东胡被冒顿给一顿打,抢走了很多牲畜和物资,直接给东胡打服了。回来以后,冒顿趁热打铁,“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至此,成为一代蒙古草原的王者。

冒顿崛起以后,开始疯狂在汉朝边境试探,终于,在韩王信叛变以后,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冒顿越过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晋阳城下。

刘邦忍不了了,带着号称32万的汉军攻打号称40万的匈奴大军,匈奴不是汉军对手,屡屡败退,但是冒顿回到自己的领地以后,看到刘邦还在追击,于是一个诱围刘邦的计策开始酝酿,最终,刘邦中了埋伏,被围白登七天七夜。

在《史记》中记载,刘邦在白登得以脱身,是因为陈平用计买通了冒顿的胭脂。这点其实并不可信,冒顿是一个连自己妻子、父亲都杀的人,而且心中有谋略,就因为身边宠爱的胭脂几句话就放了嘴边的“肥肉”?不太现实。

匈奴当时号称40万大军,其实根本达不到,但是汉朝号称的32万大军,其中的水分肯定比匈奴小。最重要的是,当时匈奴虽然围困了白登,但是并没有消灭汉军的主力,只是将深入的刘邦与步兵分割了开来。

如果开战,刘邦走脱,汉军恐怕就会挥军匈奴,拼个鱼死网破。冒顿显然没有入主中原的意愿,他对汉边境的骚扰,其实主要是求财,此刻两国罢兵言和,刘邦又许以重金,冒顿也是就坡下驴,又获得实惠。不能消灭汉军主力,只是一次斩首行动,他也没信心接下汉军的反扑。毕竟,匈奴的骑兵固然厉害,但是汉军的车骑也不是吃素的,不如见好就收。

汉亦引兵而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史记》

正如苏辙所言:“古者匈奴之强,不过冒顿”,这样的评价对于冒顿来说是一个极高的评价,也十分中肯,而冒顿能够获得这样的历史地位,全都是因为他父亲一次借刀杀人之计的失败,让他成为一个心狠手辣之人,岂不正是造化弄人吗?

对于冒顿单于的评价,更多的是对他道德上的指责,不得不说他为人确实狠辣无所顾忌,无法以德服人,只是靠武力统治,并不可取,但是他建立强大的匈奴帝国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冒顿反而更加立体、真实,是一个饱受诟病的草原王者。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