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不开关,清军也能从燕山孔道奇袭入关?皇太极活着都不敢想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吴三桂不开关,清军也能从燕山孔道奇袭入关?皇太极活着都不敢想

编者按:网络上很容易看到这种观点,认为崇祯自尽之时,清朝的兵威已经不可战胜,即便吴三桂不开关,大清八旗也将从燕山孔道入塞,打垮李自成,事实是这样吗?

在吴三桂勾结清朝之前,洪承畴确实曾经向多尔衮献上取道燕山入关的计划,并被多尔衮采纳。但这一计划更加类似网络上吹嘘的“子午谷奇谋”,如果真的实施,多半要成为笑谈。

▲明清两朝“名臣”洪承畴

我们且看洪承畴提出的计划原文:“况流寇初起时,遇弱则战,遇强则遁,今得京城,财足志骄,已无固志今我大清国兵强,已历三十年,普天畏惧。今出师已越数日,嗣后入关里程远近,行军急缓,我等不知,惟念贼设营于关隘,俟我军行抵前,定畏惧逃匿,并知晓燕京紧要,辽东不可久留。贼首乃陕西人也,其必怕大清国兵力而西遁长安,贼之骡马不下三十余万,昼夜兼程,可行二三百里,一旦闻我军讯,必焚其宫殿府库,及我军入关即整驮而西行,一二日后,即追逐不得。及我军抵京,贼已远去,财物悉空,逆恶不得除,士卒无所获,亦大可惜也。今宜计其道里,限时日,辎重在后,精兵在前,出其不意,以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前。贼若遁走,即行追剿,贼若仍坐据京城以拒我,则伐之更易。如此庶逆贼扑灭,而神人之怒可回,更可收其财畜,以赏士卒,殊有益也。行军先后快慢,想必王已估算,万不可预先估定。初明之守边者,兵弱马疲,犹可轻入,今恐贼遣精锐,伏于山谷狭处,以步兵扼路而我军皆属骑兵,不能履险,故宜于骑兵内选步兵,立于高处,从二至三路处觇其埋伏,俾步兵在前,骑兵在后,比及入边,则步兵皆骑兵也,孰能御之?此可无忧无虑。若沿边仍复空虚,则接踵而进,不劳余力待我军抵三河、通州后,若贼兵迎战,即全歼之,若畏惧不战,死守京城,则我军不宜留守东路,亦不可久留南路,宜增兵至京城西端及西北端,再于京南陆续设营,每日侦探勿绝,庶可断陕西、宣府、大同、真定、保定诸路,以备城外来攻,则马首所至,计日功成矣。流寇十余年来,用兵已久,所获甲器马畜甚多,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之也。用兵大计,王必熟筹,故鄙之赞言,谅无滞碍。”

以上观点有几个中心点,一、如果清军入关较慢,李自成必然恐惧逃走,二、为了歼灭李自成,需要将辎重留在后方,精兵在前,急速从密云、蓟州入关,并提防闯军在山谷中埋伏,入关之后,如果闯军迎战,就全歼之。三、如果闯军固守京城,就令逐步赶来的更多军队移动到京城西南方向,切断闯军退路。

▲大顺骑兵

很显然,洪承畴严重轻视了农民军的战斗力,他的观念还停留在自己镇压农民军的时候。事实上,闯军中的五六万核心精锐的单兵战斗力和八旗以及关宁军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而《南明第一猛将:前有猪队友后无援兵,李定国如何阵斩清军名王》更已经提及,西营李定国部的单兵战斗力很可能还要高于八旗。而且,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燕山孔道的地形,就会发现洪承畴的计划具有致命的破绽。

▲山海关

假设吴三桂没有开山海关,那么多尔衮入关只能走密云(由古北口入)或者蓟州(由喜峰口入)。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封建时代的运力和补给能力限制下,古北口或者喜峰口能够容纳的单次出兵量大概是三万人左右,包括后金历次入关劫掠也是如此,人数多了就必须分道走。在此前,曹操出兵卢龙塞(喜峰口)征乌桓,兵力不过三万,必须以少打多,康熙征噶尔丹,以福全率3万人出古北口,常宁率2万人出喜峰口,结果时间差导致两部未能起到夹击的效果(详见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上下五千年》骗人?复盘乌兰布通之战,哪有清军火炮大破驼城》)。

由于燕山孔道地形崎岖艰险的特性,洪承畴提出的“辎重在后”也确实是必然的选择,但这也意味着清朝将放弃其通过孔有德等三顺王组建起来的火炮优势,其优势仅仅在骑兵数量了。而且,闯军骑兵也并不少。《明史·流贼传》记载“列马三万,名三堵墙。前者返顾,后者杀之。战久不胜,马兵佯败诱官兵,步卒长枪三万,击刺如飞,马兵回击,无不大胜。”即李自成部拥有三万骑兵。洪承畴也认为李自成拥有“骡马不下三十余万”,也即对上闯军,清军并没有对抗明军时那么大的骑兵数量优势。

相比易行的辽西走廊,古北口、喜峰口不仅距离辽东地区遥远,又多山峦阻隔,即便对于畜力丰富的清朝来说,后勤压力仍然是惊人的。从实力而言,清朝骨干力量是八旗满洲兵5-6万,蒙古八旗2万余,三顺王所部汉军及乌真超哈火器部队一万人左右,虽然全面动员(包括征召察哈尔、土默特等蒙古盟友的兵员)可得战兵15-18万,但可靠的野战力量不会超过九万。在入关之前,由于资源有限,清朝虽有汉军数万,但装备训练绝大部分都非常差。

相比之下,李自成虽然拥兵数十万,但可靠的野战力量仅有精锐5-6万人,这里确实有劣势。李自成急需时间去整合消化投顺的前明军,以及训练更多有力的野战部队,这样军事力量才能超过清国,但吴三桂的降清使得真实历史上他没能得到这个时间。

▲皇太极画像

然而假设吴三桂不开关呢?皇太极生前就认为,如果拿不下山海关,宁肯不入关。他是觉得古北口、喜峰口劫掠尚可,以此入塞占领土地,风险极大。事实上,姚念慈先生也认为皇太极之初次入关,几乎遇险于遵永。1644年,皇太极已死,多尔衮军事才能逊于皇太极。关于洪承畴提出的取道密云和蓟州的计划,如果吴三桂不开关,后金实施此计划,未尝不是自蹈险境。笔者以为,此计划与子午谷奇谋大抵相仿,以闯军为夏侯楙尔。

后金军以精兵在前,考虑到古北口喜峰口狭窄的限制,其先头精兵不过一二万人,即便闯军埋伏不成,在其进入平地之后接战,以五万之老营当一二万后金军,以逸待劳,岂能不重创之?而一旦重创其一部,其他各部气沮,必然回师,不敢再入。

▲闯王李自成

而如果闯王能获捷,则内部各势力震于其声威,必将俯首接受整合。那时候闯王之局势,还要好过篡周之后的赵匡胤,盖北辽占据燕云之地利,而后金隔绝关外,威胁实不及契丹北辽。而南明之战斗力,又不及南唐,可虑者唯大西而已。

由此看来,吴三桂的献关之举真是影响了明末清初的历史走向。盖李自成如果能阻清国于关外,清国无法获得扩张红利,必然会渐渐失去锐气和侵略性,即便李自成不足以平定天下,自然有后续的雄杰取而代之。而吴氏开关,就导致清国能够突破燕山险隘的限制,彻底发挥出其战争实力,压过了尚未完成整合,内部不稳的李自成。相反,如果李自成完成了对中国北方的整合,那作为一个新兴政权,至少不是清国所能打垮的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azaz7391,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