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去年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开播,唐朝文化的魅力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剧中唐军勇猛的形象也让人啧啧称赞,使人大呼“昭昭有唐,天俾万国”。那么真实历史的唐军是怎么样的呢?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巨唐统治下的中国军队(唐初盛唐篇)(前言辟谣篇一——具装与唐朝)
说起唐朝军事,人玄甲军,陌刀,明光铠……这网络上十分流行的唐朝名词。而且前些年有这样一个说法:“由于对手为大纵深游牧为主,唐朝并没有具装骑兵”。但其实,玄甲军就是一个超重装具装骑兵的代表,虎牢关之战便是玄甲军杰出冲击力的典型战例、有人认为,玄甲军追击刘武周,薛仁杲时表现了强大的追击能力;攻灭东突厥时,李靖更是带着三千玄甲军冒着严寒天气,长驱直入,闪电般地进击突厥老巢定襄,这根本不是具装骑兵能做到的机动性。但是具装骑兵的的马铠是可以拆卸的,不用时便可以丢入后勤部,使其变为无甲马。
这一情况在世界史上并不罕见,拜占庭马其顿王朝著名统军帝王巴西尔二世时期的著名军事专着《战术学》“在第63章中《劫掠》一章则谈到:铁甲重骑兵在满足了大楔形队战斗需求后,其它40或50名铁甲重骑兵可以从超重骑兵队列中分出来,将他们的重装甲马留给辎重队保管,更换马匹与和其它轻一些的骑兵一起行进劫掠。显然他们由于过硬的军事素养,极其优异的装备可以充当劫掠队的重打击力量。”①由此可见,具装骑兵不一定要长时间保留马铠,必要时可以脱下马铠进行作战。而且,唐朝本身对手的具装就不在少数。
阿史那西突厥汗国按波斯将领沙赫勒巴斯的随笔,以及布哈拉反击战时霍德劳一世的描述,可以达到恐怖的“十分之骑,四者为战骑,六分轻骑,战骑者其四分陷骑,陷骑人皆披重甲,刀剑不可入。”大唐创业起居注也说明“突厥以弓矢为爪牙,以甲胄为常服。”作为柔然锻奴的出身突厥人,在雄踞草原后利用自身较其它草原部落先进的锻造技术以及来自附庸农耕、手工业地区的铁资源,将自己变成了一只凶猛的游牧力量。
另一个强大的对手是来自东北亚地区的高句丽政权。高句丽政权虽然较为分散,全国分为五部,城主们独立性很强,各自为政,但是其军事实力也不容小觑,其凭借着东北亚地区依然不错的马匹铁矿资源,也建立了一只较为不错的铁甲具装部队【详见冷兵器研究所《唐灭高句丽之战——险些被切断补给线,薛仁贵却成为全场MVP》】,高句丽这一古典军国主义帝国,无法获得战争红利的情况下伴随着唐王朝的打击日益更加分化。虽如此,但是在驻跸山战役后,纵使李世民利用三万就将其十五万野战军歼灭殆尽,在安市山城艰难的攻坚战中(并不能因此谴责唐军战斗力不行,在地形艰难的攻坚战中,组织度、素质、装备带来的优势,非常有可能被对方的坚固城池以及艰难的地形所大幅度削弱),唐军还是选择了撤退,在668年才将其灭亡。
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便是赫赫有名的吐蕃帝国,旧唐书载“人马俱披锁子甲,其制甚精,周体皆遍,唯开两眼,非劲弓利刃所能之伤也”。
▲吐蕃军的重装部队以及具装骑兵
可见唐朝的对手们都没有放弃具装,唐军何需放弃那宝贵的具装?呈上唐初与盛唐使用具装的几大典型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次外铁甲佽飞二十四人,带弓箭、横刀,甲骑具装,分左右厢,皆六重, 以属步甲队。”又“次左右骁卫郎将各一人,(各领翊卫二十八人,甲骑具装,执副仗槊,在散手外,均布曲折至后门。”
▲郭子仪出行图的甲骑具装部队(画自宋人手笔,马铠为宋式)
那么唐朝为什么在对外战争中较为少用具装骑兵呢,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唐朝骑兵将其铠甲精简化,大家可以看到,唐朝的无甲重骑兵们马虽无甲,但是人的防护方面却身披重甲。这与阿拉伯的人披锁子甲与皮甲而马戴轻皮甲的轻型具装骑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笔者有友人认为,只有具装,披挂马铠才能算是重骑兵,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不妥当,阿拉伯骑兵的肉搏能力在都尔会战,雅穆克会战等中表现的强差人意,而唐朝这一所谓“轻骑兵”的肉搏冲击能力在攻灭东,西突厥汗国,前期与吐蕃的会战中都十分出色,所以笔者认为这一分类十分不恰当。
第二,唐朝的确需要做到大规模奔袭,无论是攻灭东突厥还是西突厥这两个强大的大纵深游牧帝国,唐朝这种人披重甲马无甲的重骑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具装骑兵在未接触时表现出了“终日马被甲接阵,马多瘦死,士卒疲劳,无有战志”的惨痛悲剧。最后,这也是最关键一点唐朝骑兵武技优秀,使其不依赖具装便能进行优秀的肉搏与冲击职能,《通典》所载:开元十九年,诏武贡人与明经、进士同行乡饮酒礼。其课试之制,画帛为五规,置之于垛,去之百有五步,内规广六尺,橛广六尺;余四规,每规内两边各广三尺。悬高以三十尺为限。列坐引射,名曰「长垛」。弓用一石力,箭重六钱。又穿土为埒,其长与垛均,缀皮为两鹿,历置其上,驰马射之,名曰「马射」。鹿子长五寸,高三寸。弓用七斗以上力。又断木为人,戴方版于顶。凡四偶人,互列埒上,驰马入埒,运枪左右触,必版落而人不踣,名曰「马枪」。枪长一丈八尺,径一寸五分,重八斤。其木人上版,方三寸五分。皆以儇好不失者为上。兼有步射、穿札、翘关、负重、身材、言语之选,通得五上者为第。其余复有平射之科,不拘色役,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又制为土木马于里闾闲,教人习骑,而初唐,盛唐军的训练服役每年足足可以达到到一百余天,这与唐朝强大的国力是分不开的,训练时间的长度与训练科目的严苛使初唐的军队极其具有战斗力,为唐朝对外扩张铺平了士兵基层训练的道路 (唐朝府兵制研究:关于府兵服役时间,有一个番役的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唐代的色役大都按照番役来计算。而且多数情况下都采取500里内5番,500里外至1000里内7番,1000 里外至1500里内8番。我们的推算结果是5番役要服役72天,路途48天,合计120天。7番役服役51天,路途90天,全年服役119天。8番役服役45天,路途90 天,全年合计135天。10番役服役36天,路途96天,全年合计132天。12番役服役30天,路途100天,全年合计130天。)和唐朝重骑兵不依赖具装破敌的一致典型例子便是诺曼骑士,其在底拉西乌姆会战中,运用自身较为强大的组织度,个人武技,数量,击败了更加重装的阿贡托普莱子弟骑兵以及少量的,在曼兹科特会战后幸存的拜占庭重骑兵,还运用著名的诈败将撒克逊瓦兰吉卫队一举歼灭。使拜占庭帝国遭到进一步重创(不过拜占庭帝国曼兹科特带来的重大打击亦不可忽视)。由此可见,具装与否不能作为完全衡量重骑兵战斗力的标准。
最后,本文到此结束。编者希望个人的几个见解能帮到大家消除一些对唐军的刻板印象。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河朔紫壤,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