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曾大力反科举 ?疯狂打压科甲官员,绝不让儒生有任何优越感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雍正曾大力反科举 ?疯狂打压科甲官员,绝不让儒生有任何优越感

作者:毅品文团队文山樵人,无授权禁转!

01

自隋唐以来推行科举取士以来,对于打破阶级固化,延揽人才确实作用极大。所以嗣后各朝历代统治者对于科举取士都十分重视。相比凭祖荫入职的官员,通过科举层层选拔出身的官员一般视为确有才略,优礼有加。

但到了大清雍正皇帝朝,这一政策变了。

转折点是一起罢考事件。雍正二年五月,河南境内的黄河河堤出现问题,新任布政使田文镜大为慌张,却又苦于劳役缺乏资金无出,于是把主意打到了儒衿门户的头上。下令当地的绅衿之家和普通百姓"一例当差",即一样出钱、出劳力。

本来清朝一直给予读书人一项优惠政策--儒生衿员(生员)之家可以免除劳役。自大清建国以来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雍正焉有不知之理,所以接到田文镜的奏折后,雍正起初还是很谨慎,批复田文镜:" 务必视情慎行,免遭物议。"

可是批复还没出紫禁城,河南儒生们就闹上了。这位并非科举出身田文镜大人,终究还是低估了这项特权在知识分子心中的分量--这是他们的尊严所在。开封府的儒生们先后到巡抚、学臣衙门集体投诉,抗议田文镜的"暴政"。由于没能得到满意答复,矛盾彻底激化,整个河南的童生们集体拒绝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对,罢考!

02

摆平这件事不难,抓一批、杀一批,再安排一场补考之后,很快平息。朝廷也没有搞什么株连,但却使雍正发现一个现象。

机警的天子先留意到河南主管教育的儒臣张廷璐,对罢考不仅没有半句申饬之词,反而对田文镜的‘‘一例当差’’ 新政颇多微词;还有开归道(领辖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道台陈时夏,原本受命审讯带头闹事的儒生,结果反将‘‘人犯’’请进内衙,以年兄年弟相互称呼,搞得好不亲热。这还不算完,当地按察使张保则干脆以"自己只管人命盗案"为由拒绝参与办案。之后朝廷特派钦差大臣,竟也"沽名袒护"。

这些‘‘立场不坚定’’的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科举儒生。原来罢考事件发生后,只有一个非科举出身的田文镜是真的为朕操劳,为朝廷奔走。对着河南官场唱独角戏。

眼见这些儒家士大夫如此"彼此为援",雍正暗叫这还了得 !。

得罪了人的布政使田大人在河南吃不开了,第二年向朝廷弹劾信阳知州黄振国(当然是位科举儒生),结果得到了雍正的热烈回应和高度评价‘‘照此秉公执法,一无顾忌,放胆为去,保尔永永平安。’’

这简直就是免死金牌了嘛。天子岂能说白话,不久直隶总督李绂弹劾田文镜"折辱士人",雍正批复: "今览尔此奏,乃无稽之谗言也,朕自有道理"。之后竟还把奏折转给田文镜,并赐给风羊和荔枝,以示嘉许。这等于纪检部门把举报信转给被举报人一样。

而李绂更被训斥"喋喋之词,而见轻于朕。",很快丢掉了直隶总督的顶戴。而这顶戴最后落在了不是科举出身的李卫头上。

03

李绂弹劾田文镜弹劾黄振国得宠,而李绂弹劾田文镜丢官一事,产生了"臣民惊为异数"的理想效果。从此田文镜大张旗鼓地开始打压科举官员,再无人敢有异议。到了雍正四年,此风愈演愈烈。几乎每个新上任的地方官,都首先把收拾科甲官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年底十二月十二日,雍正曽心情"沉重"地说,科甲之习一日不革,则天下之公理一日不著。接着表示,哪怕因此废除掉沿袭千年的科举制度也在所不惜。

到了雍正五年时,新任湖南巡抚王国栋甚至得到了雍正的明喻:必须严厉弹劾科甲出身的官员。并下达了指标"数个"。

闻所未闻,真奇闻也。

至于数个究竟是几个,雍正没明说,王巡抚自己理解去吧。

雍正朝,还真的是官不聊生。

04

可是雍正这是因为什么?自大清入关,皇太极就实行科举了。不过皇太极这么做的目的,范文程当时就说了:"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说得很明白了,只是为了统治需要,而不是真的尊重儒生或者信服儒家思想。

宋明两代,儒家获得大发展,政治地位远高于以往。儒家甚至将士权推至与皇权同等的地位,即"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满清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于统治的安全性是很警惕的,对于中原固有的文化优势更怀有深深的戒备,深恐起其唤醒汉人的自醒自强意识。而雍正又是其中最坚定的一份子。

历史记载雍正亦曾大力尊孔,亲自祭拜孔庙,给孔子加官进爵,册封孔子后裔。

尊儒或抑儒实际只不过是雍正的硬币两面而已。

尊儒,是为了将知识分子纳入统治秩序里来;而抑儒, "是对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这一政治理想的断然拒绝。打压科举官员便是阻止儒生们这一理想的复苏。

比如钱名世給年羹尧拍马屁写了几句诗,就被雍正亲书"名教罪人"匾额,命其永远挂在家中,意在使其终生受辱,‘‘更甚于正法而死’’。

文人献媚于权贵可谓见怪不怪,就连李白杜牧这种咖位的也都干过。雍正自己也夸年羹尧和自己是‘‘千古君臣之遇的榜样’’。这话您听听,雍正自己都不嫌肉麻。当时跟风为年羹尧唱赞歌的肯定大有人在。

但钱名世怎么就倒霉了呢?

因为他的诗里有一句分陕旌旗周召伯, "从天鼓角汉将军"。这是借周公、召伯辅佐成王分陕而治的典故,恭维年羹尧乃是与大清皇帝"共治天下 "之人也。也就是在公然宣榜"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 的政治期许,相比于巴结政敌,这才是雍正万万不能容忍的。

雍正可以给儒生官位、俸禄,但觉不允许他们产生这种自我定位。具体做法就是先打消儒生的身份自豪感优越感,让他们不敢在精神上自觉高人一等,不致于产生什么共治天下 的使命感。

雍正没有料到的是,多年后他子孙的江山风雨飘摇,扶大厦于将倾的恰是几位儒生,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