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考研季,今年专业更加务实
财经
财经 > 商讯 > 正文

又到一年考研季,今年专业更加务实

疫情之下的2020年,“黑天鹅”频出影响着各行各业,身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也难免不被波及。

我们来看教育部的两组数据,普通高校毕业生方面,今年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研究生考试方面,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290万人,同比增加52万人,增幅达到了21.8%,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究其原因,一是经济放缓下,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紧缩,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处于自身发展与求学要求提高;再者就是扩招、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纳入统考以及毕业生对于目前就业形势持观望态度,在多重因素催化之下,硕士研究生成为必定是今年高校热点。

到哪里去?要什么?怎么做?……这些“灵魂拷问”,每到毕业季,就会向毕业生袭来,毕业季林林总总的事情不会迟到,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来源于一个词——“毕业焦虑”。对于“考研热”也是如此,有些毕业生把考研当成是缓解毕业焦虑的“灵丹妙药”;有些人选择考研深造,是期望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当然这点无可厚非。社会层面,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已经设立了高门槛,非研究生不用,非“双一流”本科生不用,学历歧视让一些普通高校以及“二本”毕业生不得不把考研当做“救命稻草”;一些辅导机构更是随风聒噪,无限夸大就业压力与名校优势,人为制造“毕业焦虑”,例如网红教育家张X峰就是其中代表。

笔者认为考研必须结合个人情况审慎对待,不盲目从众把考研当做延缓就业的庇护所。追究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欠缺的短板,研究生教育应该为“专”不为“学”,不能为考而考,这个阶段学习专业技能与未来职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远比学习理论知识重要的多。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把大学生本科毕业的院校知名度,作为录用大学生的一个依据,有失偏妥。用人单位不应该期望以学历要求一劳永逸,而忽略职工的职业岗位培训和远期人才培养规划。其实,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仅仅考察招聘大学生的名校背景。

对于大学毕业生而言,“跟风式”的去考研,完全没有必要。应该承认,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更高层次的知识储备。但我们不能忘了,自己工作的岗位,也给自己的学习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要想干好本职工作,还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总之,考研必须结合个人情况审慎对待,不盲目不从众,要想清自己的未来方向。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