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中国硅谷”的智慧启航

海淀:“中国硅谷”的智慧启航

海淀街道办供图

海淀街道办供图

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海淀区,在科技创新发展上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相伴而生,始终扮演着“探索者”和”试验田“的角色。如今,海淀正全力构筑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建设科技创新治理改革试验区、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个“智慧海淀”也悄悄浮出水面。

· 六大功能区浮出水面·

“海龙大厦地处中关村大街一号,其20年的发展不仅记录了中关村电子行业的发展转变,同时它的转型升级也体现和见证了中关村整个发展创新的过程。”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于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1999年12月18日,曾经是中关村大街地标建筑的海龙大厦开业以后,海龙电子城很快占据了中关村IT卖场龙头地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海龙电子城也加快“改造升级”,开启转型之路。据于鹏介绍,海龙大厦由以前的电子卖场转型升级为全国首家智能硬件创新中心,期间经历了疏解电子产品销售商户、回租回购小业主产权、加强产业升级调整,引入了地平线、旷视科技、硬蛋科技等在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军企业,人工智能、孵化器等科技创新企业达到了90%以上,转型效果明显。

海龙大厦的蜕变只是中关村西区治理过程中的一个剪影。据中关村西区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针对中关村西区初期商业业态比重过高、业态空间分布缺乏规划、整体环境不够高端等问题。近年来,政府部门全面开展西区业态调整和产业规划工作,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政策扶持、企业参与、空间置换、回租回购等手段,共压缩腾退商业面积65万平米,清退商户2300家,关闭了鼎好A座、海龙、E世界三大电子卖场。

如今,从北京地铁4号线“中关村站”出来,步行到创业大街,你便能亲身体验到中关村西区的巨大变化。

海淀大街路口,依然矗立着中关村第一代企业的标杆四通大厦;往北路过海龙大厦、鼎好商城,尽管电子卖场已人潮散尽,却涌入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西面的创新大厦、理想国际大厦,见证了百度、新浪、爱国者等知名企业的沉沉浮浮;拐进创业大街,车库咖啡的氤氲里,涌动着中关村的无限未来。

据了解,中关村西区已规划了科技金融聚集区、科技中介服务区、科技型企业总部聚集区、创新产业聚集区、高端人才公共服务区、新技术新产品交易及展示区等六大功能区,并打造了创新创业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关村正浮出水面。

· 政策与服务双管齐下 ·

每天都有50家科技型企业设立,年均设立约1.8万家;截至2019年底,海淀区科技型企业总计数14.08万家,占全市的四分之一;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7926亿元,居全市首位……海淀区对科技企业来说,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

7月7日,位于海淀区中关村东升产业园区的九号机器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IPO已获得上交所同意,将在科创板上市。据了解,九号机器人是一家智慧移动能力公司,主要专注于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这两个领域,是全球智能出行产品类的独角兽企业(成立10年以内、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

九号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之所以进驻海淀,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量:第一,海淀是全国科技领域企业聚集地,拥有科技研发领域的广泛沉淀和积累;第二,海淀是科技类人才的摇篮,拥有大批量211/985科技类高等学府,可以为企业源源不断输出高科技人才;第三,海淀对高科技企业各项扶持力度较大,尤其对中小企业税费减免额度较大,有利于企业发展;第四,海淀区拥有完善的针对企业的配套政策,例如公租房、人才引进、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为企业吸引人才提供了保障。

目前海淀区拥有一批类似九号机器人这样的独角兽企业。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共有约200家独角兽企业,北京82家,海淀就有40家,估值占北京市的60%,此外还有大量有前途的科创企业。

海淀街道西区办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海淀区正坚持“你创新,我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抓好服务窗口建设、多维度整合服务资源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比如在创业大街建立了“创业会客厅”、在创业公社和亿世界建立“七站合一”的服务平台,为中关村西区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针对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据介绍,从2010年开始,海淀就开始设立系列股权投资基金,拓展科技金融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截止目前,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共支持设立28支子基金,已实缴出资总计81.72亿元,海淀同比实缴出资14.99亿元。累计对外投资64.55亿元,共扶持项目378个……

正是在这一系列科创政策和服务的推动下,科技企业最终在这片沃土上扎根生息,共同谱写了海淀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 园区融于城市转变 ·

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正式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根据新计划,未来将围绕园区向城区,园区融于城市转变的主题主线,紧扣制约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空间短板、强要素弱项,通过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新形态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画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资料显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方公里,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北接昌平未来科学城,沿京张高铁辐射带动延庆,西以军温路连接门头沟区,作为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科学城北区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最现实的强大引擎。

根据新的规划目标,到2025年,中关村科学城北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国际PCT专利申请量突破1000件。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企业总收入突破1.2万亿,初步形成1-2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集群,独角兽企业增加10家。

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还发布了《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这是中关村科学城继2018年发布“创新发展16条”后,结合新的发展阶段实际,出台的创新政策“2.0版”。

据了解,十五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突破方向,紧密做好“四个对接”,瞄准四方面目标,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

此外,据中关村科学城相关负责任人介绍,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城市形态将突出“融合化”,叠加生态、文化、科创,推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打造低高度、低密度、高绿化、高配套的创新城市,促进海淀区“三农”问题根本解决;发展能级将突出“国际化”,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完善国际功能设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打造北京乃至全国的开放前沿和窗口;创新发展将突出“高端化”,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将聚焦新经济发展,依托中关村软件园、翠湖科技园、永丰产业基地等园区,在北清路沿线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精尖”科创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前沿信息产业聚集,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培育空间信息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一批产业应用场景,打造科技创新治理“试验田”,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

中关村西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文思君:中关村国际人才社区雏形初现

北京商报:听说海淀街道正在打造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它的核心基因和灵魂是什么?

文思君:未来,海淀街道的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将以自身核心基因C立方,即创新(Creativity)、链接(Catenation)、联合(Combination)为理念,打造成为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精神地标,形成以高端创新功能为导向的国际创新创业样板区,实现国际专家交流分享中心、国际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国际青年交流就业中心、国际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全球多元文明体验和对话中心,官方创新交流和文化外交中心。

抓人才生态建设,涉及各个方面,体制机制的创新正成为海淀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的重头戏。国际人才社区不是一般意义的居住区,是产业园区、智能城区、休闲商区、艺术街区、居住社区等的相互融合、相互发酵、相互促进,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体。它的“灵魂”,在于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人才都能在此找到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相互交流、碰撞、共享,形成新的创新创业源头。

北京商报:“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目前进展如何?

文思君:目前,位于创业公社中关村国际创客中心的海淀街道“中关村国际人才会客厅”已经完成初步功能布局,可以面向国际化人才开展服务,实现国际化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才的灵活办公、创新路演、服务对接、创业社交、文化交流等功能,未来将通过链接多元国际组织、驻华使馆、国际科技企业和客厅创新合伙人,实现国际化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落地发展第一站定位、营造多国别创新路演沙龙、创新合伙人朋友圈活动,营造国际创新氛围。

中关村西区作为中关村科学城的核心区域,区位资源非常丰富,具备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的基础,西区内的企业也有开展国际化交流的意愿和需求。我们的国际创新活动规划将于7月开始按期推进举办,到时你可以亲自来感受一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