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第二次世界大的后期,霍克公司都在为英国军方提供最优质的战斗轰炸机。他们的最著名产品,是由战斗机成功转型为坦克大杀器的飓风系列,也包括战争后期才服役的海怒战斗轰炸机。至于即将到来的喷气引擎时代,也是他们不愿放弃的全新领域。后来的海鹰舰载战斗轰炸机,就是这层使命感的必然结晶。
二战中的飓风战斗机 是霍克公司的最知名产品
早在1944年9月,霍克公司的海怒战斗轰炸机就通过了全部测试。但在这款晚期活塞飞机服役前,设计团队已准备以其作为原型,尝试发展出喷气动力版本。考虑到当时的老对手格罗斯特公司与新进的哈维兰都有所斩获,这项工作就显得很有急迫性。他们很快寻觅到著名的发动机厂商罗尔斯-罗伊斯,为新款战机提供动力方案。通过拉长机体和将发动机置于机身中部的改良,推出了早期的P.1035概念机。但因为动力不足等原因,很快就被皇家空军所否定。
海鹰的原型 实际上活塞动力的海怒战斗轰炸机
当时的英国空军已选择流星与吸血鬼,作为第一代喷气机部队的核心。所以,霍克公司的样机就算克服技术难题,也很难获得订单的立刻垂青。即便如此,设计团队还是在方案落选的隔月就开始重新设计。他们将动力装置更改为劳斯莱斯的Nene 103,并不忘将进气口从原先的机身腹部,平均调整到两侧位置。再以锥形机翼取代之前的椭圆设计,以便增加风洞测试效果。最后,还采用了当时很少见的前轮起落架模式。
最初的 P.1035概念机
经过这番改头换面,新的P.1.040样机在1945年被同步推销给空军与海军。基于前面说过的原因,空军依然倾向于维持流星+吸血鬼的机群模式。战争结束所带来的预算锐减,也让他们无法再额外采购第三种主力机型。但皇家海军却还是给了霍克公司以宝贵机会。这是由于舰载航空兵对喷气式飞机上舰还有所疑虑,并且不满足早期吸血鬼机型的单调能力。相比之下,霍克公司的P.1.040虽然航程略短,却从一开始就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正在进行飞行测试的 P.1040验证机
于是在1946-49年之间,被冠以海鹰绰号的P.1040正式获得了大量测试名额,并在老旧的光辉号航母上获得了海军认可。最终为自己赢得了首批151架的关键订单。虽然其航程只有770公里,但每小时965公里的飞行速度已超过了之前的吸血鬼。更重要的是,海鹰继承了霍克公司一贯的混搭风格,可以挂载4枚500磅炸弹或20枚60磅的非制导火箭,远胜服役时只有对空拦截能力的吸血鬼。如遇特殊需要,也能顺利换装凝固汽油弹、地雷和侦查照相机。对于吨位普遍有限的英国航母来说,这种多用途设计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
1953年 正式成军的海鹰舰载战斗轰炸机
1951年,首架生产型的海鹰F1战机交付皇家海军。由于战后的经济萧条与军费缩减,第一个中队直到53年才在鹰号航母上成军。霍克公司也前后生产了总计500多架该型飞机,为大部分仍在服役的航母替,替换掉更老的吸血鬼式飞机。
英国皇家海军的海鹰中队涂装
正准备弹射起飞的英军海鹰战机
正在集体启动引擎的海鹰中队
1956年,这些新飞机就参加了对埃及等国作战的苏伊士运河战争。当时,总共有6个装备海鹰的中队,部署在轻型航母阿尔比恩与堡垒号上。他们需要在本国空军的轰炸机完成战略空袭后,从低空解决各类漏网目标。正因如此,这些海鹰也成为埃及防空部队的主要拦截对象。但依靠飞行员水准与出色的低空机性能,确保自身无1架遭敌方火力击落。
参加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堡垒号航母与海鹰中队
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 准备起飞作战的海鹰中队
当然,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表现,也暴露出海鹰的许多固有缺陷。作为一种40年代设计的飞机,不仅在绝对速度方面显得滞后,也没有雷达系统与配套的远程杀伤武器。前两者无疑不利于应付越来越多的苏军轰炸机,而后者则会让对地攻击的效率大打折扣。
海鹰在苏伊士运河战争中 一直冲在空袭的最前线
因此从1961年开始,皇家海军又用一些列更好的新飞机予以替代。所有海鹰都被转交给二线预备部队使用,成为沿岸机场的应急守护者与攻击敌军登陆船的快速反应力量。但只过了3年时间,这些处于半退休状态的飞机就因预算削减而全部被裁。不过,那些远嫁他国的海鹰机群,还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服务了更长时间。
德国海军的海鹰中队涂装
海鹰在德国 主要担负沿岸防御任务
海鹰的首个外国用户,是在二战后重建的联邦德国海军。虽然没有任何航母计划,他们还是期望使用这种舰载机,负责波罗的海沿岸的攻击任务。因此,总计向英国购买了64架海鹰。其中的32架被用于全天候的对海轰炸,剩余的半数主要执行海上巡逻或拦截任务。尤其是后者,被根据要求安装了专用搜索雷达,显示出海鹰本身所具备的改装潜力。只是放在机型层出不穷的英国,这种特制反而显得不那么紧要。但这些德军的海鹰中队,还是很好的服役到1960年代中期,才被更适合执行截击作战的美式F-104战机取代。
荷兰皇家海军的海鹰中队涂装
荷兰版本的海鹰 具备发射响尾蛇导弹能力
海鹰的第二个外国用户,是与英国隔海相望的荷兰。尽管他们也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可以使用北约提供的国防经费,承担相应的集体防御任务。加上一度尝试保留自己的东印度群岛利益,让荷兰皇家海军在50年代购买了多尔曼号轻型航母与30架海鹰战机。为了更好的执行对空拦截,这些荷兰海鹰被集成了早期的AIM9 响尾蛇近程飞弹。但随着国际局势的瞬息万变,荷兰人在1961年将航母退役出售给了阿根廷。整个海鹰机群也被送到沿岸机场服役,并在3年后随英国本土的亲戚们一起退役。
停放在多尔曼号航母上的荷兰版海鹰
至于过去曾采购吸血鬼的澳大利亚海军,也早早选中了性能更好的美式A-4舰载攻击机。让英国人继续推销海鹰的想法基本落空。不过,志在迅速强化舰队战力的印度,还是在关键时刻抛来了最后一笔订单。
印度海军的海鹰中队涂装
1961年成军归国的印度 维克兰特号航母
1959年,印度海军为刚刚买下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寻觅战机,随即就订购了36架海鹰。这让他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舰载航空兵能力的亚洲国家,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都遥遥领先。虽然海鹰的性能很快就无法满足欧洲军队需求,但放在缺乏敌手的南亚还是相当好用。如在1961年,这些刚刚就位的海鹰就伴随归国航母出场,将葡萄牙人誓死不放的果阿与达曼-第乌夺回。然而,在1965年爆发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印度的海鹰中队还是因航母正在维修而没有获得出场机会。
搭载海鹰战机 海王直升机与贸易风反潜机的维克兰特号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 空袭巴军基地的海鹰机群
直到第三次印巴战争于1971年打响,已非常陈旧的海鹰机群才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为了帮助孟加拉从巴基斯坦彻底分离,印度海军派出了一整支作战编队,对整个孟加拉湾实施全面封锁。部署在维克兰特号航母上的海鹰机群,频频空袭沿岸的巴军阵地、机场和油库等关键目标。虽然大部分海上拦截由法式贸易风反潜机负责,但海鹰也先后炸沉了12艘巴基斯坦船只,其中有3艘是装备防空火力的巴军炮舰。这不仅是海鹰战机末代实战,也是综合评价最高的一次。
80年代初 海鹰与海鹞同时部署在维克兰特号上
1架保存于维克兰特号博物馆的海鹰
正是由于海鹰的出色发挥,印度海军决定用这些老旧的飞机再支撑一些时日。在英国早已关闭生产线情况下,转而从西德军方的储备仓库中淘宝,又买走了30架飞机的零部件。这让该国的海鹰中队,得以继续飞行10多年时间。尤其是在1979年后,印度海军又从英国购买了全新的海鹞作为海基航空兵补充。于是,就出现了新老两代英式舰载机,在同一甲板上起降的罕见景象。
当然,随着大量海鹞的陆续就位,最后几架海鹰也在1983年退出现役。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