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么强,为何灭亡不了中国?因为人民信仰“誓死不做亡国奴”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日本那么强,为何灭亡不了中国?因为人民信仰“誓死不做亡国奴”

誓死不做亡国奴

如果要评选20世纪上半叶最具有刺激性与影响力的两个词语,那一定是“东亚病夫”与“亡国奴”,而后者的威力比前者或许要更大一些。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词典中对亡国奴是这样定义的:“骂被异族征服之人民不爱国”,尤其可见“亡国奴”一词始终与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的国运相联系。从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的诸多战争,到以灭国为目的的日军侵华战争,每一场战争都近乎将中国人推向“亡国奴”的深渊,而中国人正是长期顶着这顶“亡国奴”的帽子,最终发起了全民族总动员,击败了日军和一切牛鬼蛇神的残酷进攻。

一、因战败而出现的“亡国奴”

如果说败给强大的英法等国,对于大清朝来说并不是太过于丢人的事情,也并没有灭国的风险,那么1895年的甲午战争则是中国“千百年之梦初醒”的重要转折点。这个弹丸小国,竟然有了打败中国的能力,况且日本不像英法等国那样远离中国,对中国的侵华是经济侵略大于土地掠夺,日本就不一样,目的稳准狠,就是直接占领中国,将中国变为日本的领土。

甲午战争

甲午战败后,康梁等维新派意识到中国此时的危机局面,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在文章中大量使用“亡国奴”一词,并将其与“奴隶”一词紧密结合起来。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也提到“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这样的话语,简单概况起来,就是中国有灭国的危险,到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得给日本人当牛做马,为隶为奴。试问,哪个中国人乐意?

影视剧中的梁启超

进入民国之后,日本向北洋政府抛出“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等等一系列事件,让中国人切身地感受到了“亡国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头顶亟待落下。对于“亡国奴”一词,至此有了入骨三分的认识。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二、“亡国奴”到底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大量使用“亡国奴”一词的开始,学生们在街上呐喊:“宁做爱国鬼,不做亡国奴”,向世界各国发出中国人的铿锵之声。在学生涌上街头游行的时候,“亡国奴”一词已经不仅是他们横幅的标语,更成为学生们指责日商或购买日货的同胞的常用语。

进入1920年之后,中国人显然没有想到,他们所面临的困难要远大于之前所经历的总和。而最大的威胁与挑战来自日本,1928年的“济南惨案”、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一步步发起对中国的蚕食,也让人们对“亡国奴”的意象有了更进一步的想象。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了

在作家徐光耀看来,亡国奴就是“日本人到来之后,他要骑马,就先叫一个中国人跪在地上,然后蹬着他的脊背上马”。在作家的笔下,亡国奴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在更为纪实的记者黄远庸看来,亡国奴是要被“夺取自由”的,其遭受的痛苦相较于做牛做马来说是在其百倍之上,所以与其做“亡国奴”,还不如去做牛做马要更舒服一些。至1930年代,伴随着日本的入侵,“亡国奴”一词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之上,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用语。

报纸上扎心的字眼“亡国奴”

中国人已经不仅将自身视作未来的“亡国奴”,中国周边的诸多国家,例如越南、朝鲜、印度,乃至欧洲的波兰等国,都作为真实的“亡国奴”而成为中国人的前车之鉴。除报刊杂志之外,当时的文艺界也开始大量出现以“亡国奴”为故事爆点的文学作品、话剧和电影,在许多话剧中,时常出现因国家遭受侵略,人民沦为亡国奴的叫花子或者奴隶形象,这些都是当时中国人在遭受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对于悲惨亡国奴形象的想象。

三、誓死不做亡国奴

在整个社会充斥着“亡国奴”话语的时候,全民焦虑感油然而生,此时的人们已经不再像之前那般愚昧,而通过各种报刊杂志或文艺作品了解到亡国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知道了就不会做日本人枪炮底下的亡国奴。既然不想做亡国奴,那就得行动起来赶跑侵略者。

正如诞生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所写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报刊杂志与文艺作品成为了产生亡国奴焦虑的引子,并反过来成为动员民众抗日的手段,进而促成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有人在报纸上写道,如今的中国人只有两条路,不是做“民族英雄”,就是做“亡国奴”。人们终日谈论“亡国奴”,就是希望通过构造这样一种悲惨形象,促成民众的觉醒,进而引导全民参与到这场抵御外敌的行动当中,从而击败日本,还中国一个太平盛世。

田汉与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

通过媒体舆论宣传和政府官方动员,中华民族“亡国奴”观念就此形成,它起源于民族危亡之秋,在社会上形成了全民焦虑,并反过来为动员民众,为救亡图存,为不做亡国奴而努力,当压力转换为动力,也就是中国人齐心协力战胜敌人的关键转折点。有了“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抗争,中华民族就不会屈服!

文史君说

如果说今日的一些流行语是各种搞笑段子或网络用语,那么百年前中国的流行语“亡国奴”,其悲壮意味就像一根刺,扎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国人是不愿做奴隶的,他们深知亡国奴连牛马都不如。正是这种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自身荣辱安危的忧惧,促使“亡国奴”观念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认知,反过来又推动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战胜一切侵略者。

参考文献

高士华:《坚持做 “大抗战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13年第1期。

杨雄威:《近代中国的“亡国奴”身份抗争与抗日动员》,《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9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