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温柔乡,西晋士族南渡不思进取,北方士人却探索出国家出路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江南是温柔乡,西晋士族南渡不思进取,北方士人却探索出国家出路

当带兵进京的董卓和避乱北逃的汉少帝刘辩一行,在洛阳的邙山一带相遇的时候,东汉帝国的丧钟便已敲响,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动乱亦在酝酿之中。一个属于豪强和英雄的时代,一个战乱和萧条的时代,渐渐展开,这便是三国两晋南北朝。

如果从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算起,到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天下重归一统为止,这段分多合少的乱世,已经持续了400年。在这段乱世之中,士人将自身的命运与大时代紧紧相连,演绎出极其丰富的历史大戏。

一、士分南北:历史的分流

建安五年(200年),寒族出身的曹操率军在官渡打败了“四世三公”的豪族袁绍,史称官渡之战。此役奠定了曹魏在北方的基业,也宣示着寒族势力对士族势力的胜利,只不过这胜利是暂时的。

曹操重视法术,唯才是举,崇尚节俭,一举打破了儒家士族的精神堡垒,他的麾下不仅汇聚了一批有才能的寒族人士,也容纳了很多像荀彧这样的士族代表。曹魏终于在刀枪火海中建立了起来。但官渡虽败,袁绍虽死,士族力量却只是暂时地避让忍辱,静待着时机的到来。等到曹操去世,他们便推举出司马懿,重新来博取政治上的权力。

新《三国》中的司马懿

袁绍的接班人是司马懿,他出身于河内司马氏,心狠手辣,手段高超,在一众士族的支持下最终成功攫取了曹魏政权。于是士族在政治上又抬起了头,凭借着九品中正制的确立,士族在政治上的强势地位愈加巩固。道德名教的标榜、门第观念的强化,都预示着西晋到底是儒家士族的政权,唯才是举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其实,曹家和司马家的政权都得位不正,尤其是司马家,于是最高统治者一方面高标着儒家孝义,一方面又心狠手辣地维持着统治。在这样的政治空气中,由东汉清议演化出魏晋清谈,老庄学说逐渐在士人之间流行,“越名教而返自然”的风气兴盛起来,著名的代表便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

清谈玄思或许高妙不可言传,但如果高官也务虚避实,那么这个政权便有倾覆的危险。不巧的是,西晋正是在上层的持续腐化和崇尚玄虚中垮台的。

在北方持续的大乱中,士人再次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这一回,历史将为他们分流。

二、南渡衣冠:绚烂的困境

西晋垮台,北方大乱,久居上层的士族选择南渡,拥戴着晋室的后裔重新建立起政权,是为东晋。而留居中原的较下层士族则不得不团聚民众,直面“五胡”在北方掀起的惊涛骇浪。

衣冠南渡

南渡的士族携带着大批的宗亲和部众蜂拥而来,以拥立晋室的美名在政治上再度立足,并借着晋室的名号在南方占地修园,获得经济利益。南渡之初,惊魂未定,百废待兴,或许还有些哀愁和忧思,等到情势稳定,士族们又纷纷有了“此间乐不思蜀”的意味,讨论玄思的兴致又卷入重来。

东晋政权偏居一隅,如何妥善地消化安置南渡而来的政治势力,如何破除门阀士族和低层寒族之间的矛盾,一直是挥之不去的难题。门阀士族在政治上自有根基,所以对北伐事业不热心,而寒门疏士和王室近戚却很想建立功勋,于是东晋不时陷入北伐和内乱的循环之中。

东晋士族代表——王羲之剧照

最后,出身寒门庶族的将领刘裕以立下赫赫战功的军事实力取代了东晋,是为南朝。而东晋南朝的士族门阀已经腐化糜烂,再也扛不起时代命运的大旗了。正可谓,士族无进取,寒族无教养,南朝无出路。但对于整个中华文明而言,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终究是在北方探索的。

影视剧中的刘裕

三、走向隋唐:北方的道路

南渡的士族在南方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于是竞相安逸享乐,畅谈玄思;而留在北方的较低层的士族则要面对“五胡”的入侵和抢掠,时时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环境之中,所以比较务实和积极。这不能不说,因为大江南北的士人所处位置、所占地位、所持态度不同,所以命运也不一样。

一旦胡人要立足中原建立政权,便不可避免地要与士族合作,于是北方的士族渐渐获得了政治上的话语权。但真要让北朝焕发出新的生机,还需要在政治经济上提出一个有效的方案来。北方士族在与异族统治者的合作中,相继产生了三长制、均田制和府兵制的规划。

三长制让政府的力量能够渗透到底层民众,均田制让底层的民众能够有一个较稳定的经济基础,府兵制让民众的军事征戍有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规定。于是,底层民众的生活开始好转,国家力量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和强化。这一番实际摸索中建立起来的制度,让北方真正开辟出稳定可靠的道路来。

文史君说

自从东汉士族形成稳固的势力以来,这样强大的士族力量注定和有力的中央政府无法共存,于是在东汉中央的衰落中士族力量壮大,在隋唐中央的强盛中士族力量衰落。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士人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分化和变形,以去适应那个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2013年。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