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有2800多年建制历史,更名之前称之为襄樊,是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南船北马,七省通衢”是襄阳交通发达的真实写照,“三千里汉江,精要在襄阳”,地处汉江中心的地理位置为襄阳航运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使得襄阳自古即为水陆转运的交通要塞,也是襄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因素之一。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
襄阳古城地处汉水中游南岸,始建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时由原土城改为砖城。襄阳古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襄阳古城总长为7322米,城垣上设置垛堞4000多个,古城护城河最宽处约250米,平均宽度180米,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明洪武初年维修古城时,汉水南岸北移,为使北城与汉水紧连,加强城东北角防御能力,把城向东北扩展,遂使城周长达7.3公里,面积达2.5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曾因汉水多次溃堤坏城而几经修筑。现存城墙基本上是明代的墙体,外砌大城砖,内用土夯筑。东、西城墙分别长2.2公里、1.6公里,南北城墙分别长1.4公里、2.4公里;高8.5米,宽5~15米。城门共有6座。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分别为:阳春门、文昌门、西城门、拱宸门、临汉门、震华门。因西门是朝拜真武祖师庙的必经之路,故又称为“朝圣门”。
襄阳城在明清时,古建筑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金瓦琉璃,高墙飞檐,煞是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
北街
千年古邑,郡城中轴。如果说,古城是襄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那么,北街就是核心的核心。这条古老的街道,伴随着襄阳城的整个发展历程,唐代时,标志着襄阳大唐荣光的山南东道楼和城墙上的北楼已经在街的南北两端矗立,就是今天昭明台和小北门城楼的前身。
千百年来,襄阳城“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数以万计的行人、商贾从北门进入襄阳城,都要在北街逗留,造就了北街的繁华。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北街建成860米、当时全国最长的步行街,更让北街这条古老的街道悄然蝶变,重焕生机。今天,经过整治一新的北街,雅致的青砖马头墙,明艳的朱红立柱,优美的犀头朱雀,展示着古老而时尚的文化韵味。
北街独特的“文艺范儿”,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尤其是大量年轻一代的涌入,让北街越来越具有“网红”气质。他们在昭明台前、城墙边上拍照打卡,在街头店铺品尝美味小吃,在咖啡馆组织“圈子”聚会……在北街行走,你随时可以遇见身着美丽汉服的小姐姐、手摇羽扇的文人雅士,甚至披挂盔甲的古代“将士”,可不要太惊讶哦。
临汉门
临汉门,是襄阳古城六大城门之一,因门临汉江而得名。位于古城中轴线北端。内额“北门锁钥”是对它作为战略要津的准确评价和赞誉。小北门城楼建筑在拱券式城门洞上,城楼四柱三间,重檐歇山顶,七檩抬梁构架,砖木结构,为清代建筑。城楼下有城台,长13.75米、宽22.6米,外有垛墙,内有女儿墙,台西侧有蹬城马道。
夫人城
夫人城位于襄阳城西北角,是一座子城。东晋太元三年(378)二月,前秦苻坚派苻丕攻打东晋要地襄阳。时东晋中郎将、梁州刺史朱序在此镇守,他错误地认为前秦无船,难渡沔水(汉水),轻敌疏备;朱序母韩夫人早年随丈夫朱焘于军中,颇知军事。当襄阳被围攻时。她亲自登城观察地形,巡视城防,认为应重点增强西北角一带的防御能力,并亲率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一道内城。后苻丕果向城西北角发起进攻,很快突破外城。晋军坚守新筑内城,得以击退苻丕。为了纪念韩夫人筑城抗敌之功,后人称此段城墙为夫人城。明初在此扩建长24.6米、宽23.4米的子城,后世多次维修,上勒石额“夫人城”,并立有“襄郡益民胜迹,夫人城为最”等碑。
昭明台
昭明台位于襄阳古城中心,跨北街西南。是襄阳标志性建筑,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始名文选楼,后来又有山南东道楼、南平楼、镇南楼、昭明台、古高斋、钟鼓楼等各种名称。昭明台青砖筑台,中以条石拱砌洞,洞高4.5米,宽3.5米,台上建5开间重檐歇山顶式楼,高约15米,东西各建横屋4间,西南有鼓楼、钟楼各一,此楼雄踞城中,巍巍壮观,古誉为襄阳城“第一胜迹”。
荆州古治
荆州古治遗址位于襄阳城荆州街,为一高大的青砖券门。初平元年(190),刘表为荆州刺史,迁荆州治所于襄阳,襄阳成为辖荆襄八郡(南阳、南郡、章陵、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桂阳)的州级治所。其后,刘表在此“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将襄阳发展成为当时荆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在全国的影响也举足轻重。这一事件,对襄阳的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荆州古治遗址本是唐宋城的旧北门,明代邓愈筑城,由此“别拓东北角”形成今大北门拱宸门,而在原旧城门处建荆州古治券门以为纪念。
仲宣楼
仲宣楼是为纪念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王粲而修建的。位于襄阳古城东南角,为四个角楼之一。王粲于襄阳投靠刘表,壮志难伸,尝登楼作赋。明末万历年间,襄阳知府周绍稷修楼成。清雍正间副史赵宏恩重建。乾隆二十五年署知府胡翼重修。光绪二年,都御史赵兆麟题“先生之风”四字于楼额。楼于民国初毁于战火。1993年于原址上恢复,为双层重檐歇山顶,雄伟壮丽。楼高17米,总面积650平方米,可分为城墙、城台和主体楼三大部分。与黄鹤楼、晴川阁和岳阳楼合称“楚天四大名楼”。
拱宸门
拱宸门俗称“大北门”,为明代初年邓愈新筑城后所建。万历年间知府万振孙题大北门为拱宸门。顺治年间知县董上治题额“金汤巩固”,咸丰年间又题额“拱卫宸垣”。大北门内分布着襄阳一些重要官衙,明代都御史衙门、道署分别位于此地。襄阳城六座城门均有瓮城,唯有拱宸门瓮城至今保存完好。城高6米、内宽22.8米、深10.75米,东、西两面分别为瓮城门,南为主城门,东、西两面瓮城门洞设有两道防水闸门,当出现水患时,瓮城可关闸封闭。瓮城北墙无门洞,它实际上是一道坚固的防水堤。此门紧依汉江,是一座“水门”。
长门
长门位于襄阳古城东北角,为明代初年所建。《襄阳府志》“城池”条载:“明取襄阳,以平章卫国公邓愈镇其地,拓东北角旧城大北门外绕今长门环属东城。”新筑城名为“新城”,俗称“新城湾”,并东向新开一城门,即长门,其门洞长度超过一般城门,达数十步,民间有“四十八步不见天”之说。万历四年(1576),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题别称,长门又得震华门之名。顺治年间,知县董上治又为六城门分别题额,长门曰“威震华夏”,纪念建安二十四年蜀汉大奖关羽北伐在襄阳威震华夏的辉煌战绩。
20世纪90年代初复建了襄阳城东南角上的仲宣楼。城内布局合理,主干街道为“艹”形,纵横直达城门。城外,北面是汉水天然屏障,余三面是阔若湖面的护城河,深2~3米,最宽处达250米。襄阳城现以临江的北城墙保护最好,东城墙的阳春门、西城墙的西成门、南城墙的文昌门已毁,但整体上依然保留着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双层防御体系。
关于襄阳的故事有很多,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关羽水淹七军、金庸先生笔下郭大侠抗击蒙古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让我们一起畅游襄阳这座城市的名胜古迹,感受古城文化魅力。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