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上市公司造富的神话不断在资本市场中上演,鸣锣上市也的确是一家企业发展的高光时刻。不夸张的说,上市公司代表了所有市场主体中最出色的那一批企业。
由于上市公司对资本的巨大吸引力,其数量和质量也直接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经济活力和营商环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发展的实力与潜力。
可是,在当下区域抱团发展的时代,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区域间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千差万别。作为齐鲁大地最为开放的区域,同时也是资本最活跃的区域,胶东经济圈已成为山东省培育上市公司的高地。
随着A股企业披露半年报截止日期到来,胶东五市共117家A股上市公司(8月31日之后上市企业未计算在内)完成了自己的半年大考。
齐鲁财研社第50期
撰文/©庄建成
审校/©茗萱
胶东经济圈上市公司半年业绩交卷
9月4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002家,正式突破4000大关,中国资本市场再度迎来里程碑时刻。与数量蓬勃发展相对应的,则是区域间对于资本这一风口的竞相追逐。
截至8月31日,山东辖区以及青岛辖区共有219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胶东五市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以及日照共有117家上市企业,占比超过53%,胶东经济圈也成为齐鲁半岛资本发展最活跃的区域。
目前,山东共有万华化学、海尔智家、歌尔股份、山东黄金、潍柴动力、青岛啤酒以及中泰证券7家企业市值过千亿。其中,万华化学注册地为烟台,海尔智家与青岛啤酒注册地为青岛,歌尔股份以及潍柴动力的注册地为潍坊。可以看到,在山东7家头部上市企业中,胶东五市独占五席。
通过2020年上半年219家鲁企发布的半年业绩报表中可以看到,大多数企业摆脱了一季度疫情带来的冲击,回升态势明显。其中,潍柴动力以46.80亿元的净利润,成为鲁股上半年盈利王,但其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下滑了11.48%。
而在净利润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共有11家来自胶东五市,前十名中更是占据七席,业绩优势更加突出。
胶东经济圈作为山东省对外开放以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域,面对疫情的冲击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仍然逆势交出了一份领跑全省的成绩单,而他们的率先复苏,也为整个山东在资本市场的强势出击奠定了基础。
胶东经济圈的资本格局
各地的上市企业情况是考察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维度。即便是属于同一个经济圈,也会因各地发展情况不一,在区域内的城市间有所差距。
具体来看胶东五市,他们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2020年上半年,随着威奥股份、酷特智能以及高测股份的上市,青岛A股上市企业数量达到41家,超过烟台的40家,再次成为胶东经济圈,乃至山东省内拥有最多A股上市企业的城市。
上半年,海尔智家、海信视像、青岛啤酒、赛轮轮胎以及青岛银行排名2020年上半年青岛上市企业营收前五位;净利润方面,海尔智家、青岛港、青岛啤酒、青岛银行以及青农商行,排名稳定在前五位。
从企业分布可以发现,营收与净利润排名前五位的企业,都是制造业与金融业领域中的头部企业,显示出了青岛在制造业领域中的底蕴以及青岛金融综合改革的显著成效。
上市企业数量被青岛超越的烟台,虽然在数量上没有实现规模化增长,但却拥有全山东市值最高的上市企业——2265亿元的万华化学。
同时,烟台还拥有山东科创板第一股睿创微纳,这家主营业务为非制冷红外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6.93亿元,同比增长172.86%;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376.70%。作为一家科研属性明显的高新技术企业,睿创微纳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烟台市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目前山东省内共有7家上市企业的总市值突破千亿,其中有潍柴动力和歌尔股份两家来自潍坊,他们也与济南、青岛两座山东省内的龙头城市并列成为拥有最多过千亿市值的城市。
纵观潍坊24家上市企业可以发现,当地上市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这两家市值过千亿的企业分别位居上半年盈利榜的第1位和第19位,两个龙头企业引领潍坊经济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再看拥有11家上市企业的威海,虽然整体数量上在胶东经济圈内排名较为靠后,但却拥有山东威达、华东数控、光威复材以及新北洋等高新技术企业,且这类企业在当地上市企业中的占比近半,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威海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功。
未来随着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进一步成熟,像威海这样重视高新技术的城市,很有可能会迎来一波上市的高峰。
最后,作为胶东五市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靠后的省份,日照常年来只有日照港一家上市企业。作为日照在资本市场上的“独苗”,其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中报显示日照港上半年实现营收28.39亿元,同比增长12.50%,归母净利润3.96亿元,同比增长7.30%。
作为胶东经济圈最南端的城市,日照上市企业数量或许是其发展的一大短板,但拥有日照港这样一家能在关键时刻行稳致远的生产型企业,或许也是决定日照经济可以行稳致远的关键。
眼下,随着胶东一体化的提速,胶东五市都在积极匹配自身的定位,而作为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上市企业,能否从胶东一体化中寻找到自身发展的机遇,也将直接决定区域发展的质量高低。
胶东一体化下,上市公司机遇在哪?
上市公司是其所在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代表,地方的经济环境也深刻影响着植根于此的上市公司。
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由此,胶东一体化正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此后的6月17日,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五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发起并签署了《胶东经济圈一体化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旨在依靠市场逻辑、资本力量,进一步推动胶东五市的金融资源融合、跨区流动、深度服务实体经济。
事实上,这样一份合作协议签署的背后,也蕴含着推动胶东五市上市公司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借由胶东一体化,资本间的流动限制被打开,便于让资本更自然的发挥对于资源的整合作用。具体看来,便是可以加速同一类型企业的分化,加速新旧动能的转换,为上市企业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源。
资本可以让胶东五市在保证传统优势产业支柱地位的同时,促进新兴产业在胶东经济圈内的汇聚融合,助力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进行,进一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考虑到胶东五市是传统制造业大市,联动发展一方面可以借助青岛正在建设的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又将为新兴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推动区域内的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走向资本市场。
且胶东一体化将胶东五市凝聚成一个整体,青岛市建设的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为引入国际优质资本,带动本土创投风投机构汇集,发挥协同作用提供了途径,这是基于青岛的城市定位,为胶东经济圈共享资本所带来的优势。
同样,其他四市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差异性定位,进一步服务于资本市场大局,为上市公司带来资源的共享,毕竟“独行者疾,众行者远”。
围绕在上市公司背后的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各个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强项和突围的法门。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本之战中,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