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英伦上空魔影笼罩,德军巨型航空器肆虐伦敦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百年前英伦上空魔影笼罩,德军巨型航空器肆虐伦敦

自从诺曼征服时代以来,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就是保卫不列颠的天然屏障,无论是无敌舰队还是拿破仑的大军,都无法染指英伦三岛。但是随着20世纪初航空器的发展,海峡不再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而最先利用航空器打击英国心脏的正是德国,对英国的战略轰炸也成为一战德军航空兵最著名的作战行动之一。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军没有一架轰炸机,只有飞艇能够执行远距离轰炸任务。1914年8月,德国陆军出动飞艇部队轰炸比利时的列日要塞,支援陆军作战,但在白天被击毁3艘,迫使飞艇只能在夜间出动。在1914年余下的时光中,德军飞艇至多只是从事向巴黎撒传单之类的行当,没有再从事攻击性的行动。

■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1838.7.8-1917.3.8),德国航空界的先驱和著名飞艇制造商,他为德军提供了第一批可靠的大型飞行器用于执行远距离战略性的军事行动,包括著名的齐柏林飞艇和齐柏林-斯塔克R系列重型轰炸机。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海军制造的第一艘航母“齐柏林伯爵”号便是以其名字命名。

■1900年7月2日,LZ1号飞艇在德国南部的博登湖上进行了第一次试航,标志着齐柏林巨型飞艇的顺利诞生,这种航空器在一战当中发展成为德军对英国进行战略轰炸的有力武器之一。

1915年1月7日,德皇威廉二世(Wilhelm II)同意对英国本土实施空袭,以打击其民心士气,但禁止轰炸伦敦,以避免他在英国王室的亲戚受伤。1月19日,德国海军的L3、L4号飞艇向诺福克郡的大雅茅斯(Yarmouth)、谢林汉姆(Sheringham)等地投掷了24枚50公斤炸弹,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财产损失为7740英磅。这是德军对英战略轰炸的第一击,在英国公众中引起的震动远远超过轰炸的实际损失。在整个1915年中,德国陆海军飞艇先后16次空袭英伦,投掷炸弹37吨,炸死181人,炸伤455人。禁止轰炸伦敦的命令也在5月间被取消,英国首都在5月31日夜间首次品尝到了炸弹的滋味。

■德国海军L3号飞艇,原为齐柏林公司制造的LZ24号飞艇,建成于1914年5月11日,全长158米,直径14.9米,氢气容积22500立方米,最大飞行时速80.6千米,成员12人。L3号飞艇一战期间曾在北海执行了24次侦察任务,1915年1月参与了对英国本土的首次空袭。

■上图是一幅创作于1917年的油画作品,表现了一艘德军飞艇在完成轰炸返航时舱内的紧张气氛,机枪射手将头伸出舱外,寻找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机。

由于飞艇行动缓慢、充满危险的氢气,容易成为英军防空武器和战斗机的目标,德国陆军在1916年放弃使用飞艇空袭英国,只有海军飞艇部队继续行动。因为德军大多使用齐柏林飞艇,因此在英国民众当中引发了一场“齐柏林恐慌”。飞艇空袭在1916年达到高潮,全年共空袭23次,投弹125吨,造成293人死亡,691人受伤,迫使英国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强化本土防空。在1917年和1918年,由于飞艇损失数量急剧增加,空袭次数明显减少,两年间仅出动11次,其中最后一次是在1918年8月5日,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司令彼得·施特拉塞尔(Peter Strasser)在这次行动中殒命,为“齐柏林恐慌”画上了句号。

■彼得·施特拉塞尔,德国海军飞艇部队司令,1876年4月1日生于德国汉诺威,1918年8月5日随L70号飞艇被英国战机击落身亡。第三帝国时期德国海军计划制造的“齐柏林伯爵”级航母二号舰以其名字命名。

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军飞艇总计实施了51次空袭,投弹5806枚,共计196吨,造成557人死亡,1358人受伤。但德国人付出的代价极其高昂,有77艘飞艇被击落,1900余名官兵阵亡,损失率高达40%。“齐柏林恐慌”无论对英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是一场灾难。

■德国海军L30号飞艇在夜袭伦敦时遭到英军战斗机截击的场面,远处另一艘飞艇已经中弹起火,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坠落向地面。随着英军防空力量的加强,德军飞艇空袭的风险系数不断增加。

从1917年5月起,德国陆军航空兵开始使用大型轰炸机取代飞艇对英国展开空袭。德国人投入的机型有两种,分别是哥达G型和齐柏林-斯塔克R型,前者是双发双翼轰炸机,载弹量约500公斤,后者是四发双翼轰炸机,载弹量高达2000公斤!德军为提高轰炸英国的效率,特别组建了第3轰炸机联队,下辖6个中队,规模是普通轰炸机联队的两倍。5月25日,第3轰炸机联队的21架哥达G型轰炸机发起首次昼间空袭,轰炸了肯特郡的福克斯通(Folkestone),造成95人死亡,260人受伤,德军自身损失1架。6月13日,该联队又在昼间空袭伦敦,造成162人丧生,432人受伤。

■1917年德军机场上整齐摆放着的哥达G.IV型轰炸机机群,这种双翼大型轰炸机是德国在一战后期对英战略轰炸的主力机型。

■德军第3轰炸机联队的哥达G.IV型轰炸机机群,在飞过英吉利海峡前往英国本土执行战略轰炸任务途中遭遇英军双翼战斗机的拦截。

■哥达G.IV型轰炸机群冒着防空炮火在伦敦上空投下炸弹。继“齐柏林恐慌”之后,英国军民持续在距离前线如此遥远的地方体味着战争的滋味。

在战争最后一年半的时间里,德国轰炸机成为英国人最大的心病,英国本土上空袭警报频频响起,往往需要出动60~90架战斗机进行拦截。到1918年5月为止,德军轰炸机空袭英国数十次,投弹300余吨,造成超过1400人丧生,4800人受伤,财产损失高达200万英镑,同时有60余架德机被击落。

■德军齐柏林-斯塔克R型重型轰炸机群夜袭伦敦,它的载弹量超过2000公斤,是一战时期投入实战的最大的轰炸机之一,不过这种飞机的生产数量很少,对英国本土的破坏非常有限。

■1917年7月22日,被德军轰炸过后的费利克斯托港,这里是英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尽管德军从1915年开始持续不断地空袭英国,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和精神震撼,但规模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摧毁英国的战争能力。讽刺的是,战后欧洲各国的军事理论家从这些行动中看到了战略轰炸的价值,反倒是德国人对此有所忽视。二战当中,英美联合对德国及其占领区发动规模巨大的战略空袭行动,为同盟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战版本的不列颠空战——英军战斗机截击来犯的德军轰炸机群。这样的场景在20多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再次上演,并在随后反转为规模巨大的对德战略轰炸,英美联军的庞大空中舰队将暴风骤雨般袭向轴心国占领下的欧洲。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