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芝多半数门店关闭!克里斯汀、可颂坊们都渐行渐远
财经
财经 > 商业 > 正文

宜芝多半数门店关闭!克里斯汀、可颂坊们都渐行渐远

来源:上观新闻、界面新闻

1999年来沪、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知名面包店宜芝多最近正深陷关店潮。

今年8月份以来,上海地铁站里以及大街小巷街边的宜芝多门店已经悄然消失了一半,关店数量高达70多家。

先来看看这家上海人所熟悉的面包店的发展史。

1999年,台湾烘焙师出身的蔡秉融在上海创立了“宜芝多”品牌。第一家门店开设于美罗城的地下一层。那个时候正是上海台资烘焙企业的黄金年代,同时期的知名品牌还有“克莉丝汀”、“85度C”等等。此后的10年里,宜芝多进驻上海各大商圈。

2016年,宜芝多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签订名为“百店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加速了宜芝多在上海地区门店的拓展。

此后,在最高峰时,宜芝多的地铁门店数达105家,其75%的营收都来自于设立在地铁站的门店。甚至有人说,在上海,只要能换乘的地铁站几乎都有宜芝多的店铺。

而迅速的扩张,也为宜芝多今日的落败埋下了伏笔。

今年,受疫情影响,宜芝多经营压力骤增,自8月以来的1个半月内,在上海地区关店了70余家,门店数仅剩疫情发生前的一半。

疫情爆发后,伴随着市民出门意愿降低,地铁人流量锐减。尤其在今年2月,上海地铁客流从春节前的每日上千万骤降到每日90万人次,而在平日里,上海地铁每天的客流量都在1000万以上。也就是说,疫情最严重的2月,地铁客流降至正常情况的10%都不到。

人烟稀少,外加不得不出门的那些人也戴上口罩匆匆而过,尽量减少在户外逗留的时间,使得开设在地铁站内的面包店生意骤然降至冰点。尽管5月逐步复工以来,地铁人流已恢复到原先的七成,但门店的销售情况依然不能和疫情前相比。

在不少关闭的门店上,宜芝多在关停通知上将观点原因写为“地铁店合同到期”,而事实上,真实原因则在于因疫情导致收入锐减造成的资金链紧张。

实际上,不仅仅是宜芝多,上海人记忆中的那些老牌面包店,其中不少都遭遇了“滑铁卢”。

马哥孛罗

今年8月17日,新华路上最后一家马哥孛罗停止营业。在鼎盛时期,南京路、淮海路、静安寺、徐家汇等热闹商圈都能看到马哥孛罗的分店,在很多商厦也能见到其专柜。那时候,买个马哥孛罗面包也是小资的标志。

这家开业于1994年的面包连锁店伴随着整个一代人的青涩年华,而如今却成为了他们心中的记忆。

此后,随着各类网红面包店的崛起,马哥孛罗慢慢淡出了大家视线,最后只剩新华路这家还在坚持,2017年还重新装修过。而今年8月,上海最后一家马哥孛罗也偃旗息鼓,一代人的记忆彻底成为了回忆。

据申江服务导报消息,有网友透露,因为老板年事已高,但又没有可以接班的人,更不想把品牌交给别人,所以只能把店全关了,这个原因不禁让人唏嘘。

克莉丝汀、可颂坊

昔日行业中最火爆的克里斯汀,在顶峰时门店数量多达近千家,几乎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而如今,克里斯汀的门店数量已经锐减到400多家,降幅超过了一半。

此外,主打法式甜点风格的可颂坊,在沪的店铺数量也在减少。

为什么这些承载一代人记忆的老牌面包店,如今纷纷渐行渐远呢?

虽说疫情的爆发对线下销售带了暂时性的压力,但近年来不少新潮面包店依然吸引着较大的客流。

业内专家认为,尽管老牌面包店逐渐式微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创新不够是它们的通病,面对新生代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市场主流,它们没有做出及时的变化。

比如,年轻一代消费者为了追求新鲜度,更喜欢现烤现卖的经营模式。不少新潮面包房以全透明的方式制作、烘烤面包,让消费者能够看到面包制作的全过程,也能买到热乎乎的新鲜出炉面包,其新鲜程度和口感都强于那些靠冷链物流统一配送的面包店。而且,现烤面包店所散发的诱人的香味,也能作为一张活招牌,吸引路过的人群入内购买。

此外,近年来针对年轻人而兴起的社交元素,或许也是这些老派面包店所缺乏的。相比于这些纯粹的面包店,近年来兴起的网红新潮店,多以面包+茶饮/咖啡的组合产品为主,并且店铺装修精致,提供较多的座位供消费者堂食。这种主打社交概念的新潮店吸引了更多的年轻消费者,给纯粹主打早餐概念的老式面包店形成很大的压力。

随着新潮面包店的兴起和老牌面包店的式微,你还会去光顾这些老牌的面包店吗?你认为它们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留下你的留言,一起来探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