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袁载誉,从论坛粉丝,向文史作家的嬗变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95后”袁载誉,从论坛粉丝,向文史作家的嬗变

全文转发自《内江晚报》

近日,记者见到了从成都回到故乡的内江籍作家袁载誉,与想象中年纪较大的文史作家不同,袁载誉非常年轻,他用年轻态的视角展现了文史的趣味。

袁载誉今年25岁,从事网络营销顾问工作,同时也是瞭望智库特约历史观察员、澎湃新闻湃客栏目作者,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在业界小有名气的文史作家。众多光环压身,但这个年轻人却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想做一名专业的文史作家,前不久,他创作的《互联网简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中学“启蒙” 热爱文史

袁载誉对文史的热爱从上中学开始,那时,他对很多历史事件充满兴趣,阅读了不少历史题材小说,渐渐地,小说的内容已不能满足他对对历史的探索,他开始阅读大量历史书籍。

在不同的历史书籍中,找到各种考证资料,来印证心中的猜想。这样有趣的阅读,成为了中学时期的袁载誉学习历史最有效的方法。

浓厚的兴趣驱使着袁载誉吸取书籍中的养分,而当时的互联网也逐渐普及,网络作家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天涯论坛成了较早的网络文学根据地,热爱历史和文学的袁载誉自然成为了论坛的忠实用户。

当时论坛里有一个名叫“当年明月”的作者,一直在连载一本名为《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小说。书中用笔风趣幽默,用轻松诙谐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娓娓道来,一时之间拥有了众多粉丝,袁载誉也是其中之一。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促成了袁载誉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它激发了袁载誉的创作热情。他看书的同时也在思考,以自己的历史文学积淀,似乎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来,于是,袁载誉开始尝试写作。

发表作品 获得机遇

一开始创作时,袁载誉远远不似现在这般成熟,但他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以“当年明月”为目标,始终相信能够走上文史创作这条路。

读大二时,袁载誉通过努力获得了“第一桶金”。他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评论文章,获得相应的稿费。他说:“我现在还记得我发表的第一篇稿子是1000字,稿费150元。”当创作的目的在心中越来越明晰,袁载誉对自己的规划也更加自信。他不断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作品也被更多的人知晓,逐渐有了名气,这时他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他发表了一篇名为《解密!为什么引发联军烧的是圆明园,而不是紫禁城》的文史杂谈类文章,被多位微博大V转载评论,引来了众多媒体及网友的广泛关注。

新奇的视角、犀利的言辞让这个网络文史撰稿新人成为了大家关注的对象,袁载誉崭露头角,逐渐接到瞭望智库、搜狐等知名网站及主流媒体的撰稿邀请,而袁载誉心中也种下了创作出书的梦想,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新锐作家 新书热销

袁载誉读大学时就发现自媒体逐渐崛起,使互联网行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精准地把握住了互联网发展的脉搏,大学毕业后便投身到互联网行业中,汲取更多知识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铺垫。

很快,袁载誉就迎来了新的机会,他大学毕业前常常参加文史创作者的沙龙聚会,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了知识的再次升华,同时也认识了不少前辈和同行。去年,他接到一家出版社相关负责人的创作邀请,这位前辈时常关注袁载誉在朋友圈分享的创作内容,他希望袁载誉能创作一本关于互联网变化过程的书。

袁载誉明白自己的梦想将要实现,于是在完成平时工作的基础上,花了两个多月进行写作大纲的构思,然后花6个月进行创作,今年5月,他创作的《互联网简史》出版,一时间在当当网的当当经济新书榜销量排到了第12名。

《大象的华尔兹:IBM百年评传》作者李连利,在《人类的每次进步都不以创造者意志为准——评袁载誉〈互联网简史〉》中写道:“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它必然会成为我们了解互联网、明确这场竞赛本质的最佳途径”。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袁载誉表示,如今有更多的约稿人与他联系,希望他能创作新的作品。他说:“下一次计划创作一本历史类的作品,我想让更多人知道,我是一个文史作家!”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