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充军之旅:虽是革员,但一路受地方官礼遇,不断给人题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林则徐充军之旅:虽是革员,但一路受地方官礼遇,不断给人题字

林则徐,福建侯官人,字符抚,生平以"虎门禁烟"名垂青史,除此之外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又是一个传统文人,爱好诗词,书法颇精。

很多人都只知道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却不知道此后林则徐都经历了什么。

虎门销烟后,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到英国,英国便以此为借口,派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乔治·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外,封锁海口,挑起了鸦片战争。

为了平息事端,道光皇帝于1840年9月29日下旨,革了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的审问和发落。此后,他被发发配新疆伊犁充军。

1842年8月,林则徐离开西安,带着两个儿子,还有几个仆人,赶着七辆大车,其中有一辆车,专门为他拉书、拉宣纸等用品,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他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

当然,林则徐的充军伊犁之路,和我们印象中林冲充军沧州,遭差役虐待、刺杀是截然不同的。此时,虽然林则徐是罪臣,但是他早已是名扬四方。沿途,人们视他为英雄,地方官员也给予他很高的礼遇。

1842年8月19日,林则徐进入甘肃。泾川是他进入甘肃的第一站,当时名叫泾州。在距县城还有50多里的地方,泾州知府就派遣人前来迎接了。到了泾州城外,知府亲自到郊外迎接。看看这待遇,哪里是发配,好像是检查团。林则徐在他的笔记《荷戈纪程》中特意提到,知府孔印逸,干练能干,资格很老,在泾州已经任职18年了。

只可惜,天公不作美,连日阴雨,泾河也涨水了。为了赶路,林则徐只能住宿一夜。不过,这一夜,林则徐似乎没有睡好。在泾州,不少人请他写字。一夜,林则徐写了十几副对联,外加数把扇子。听着挺多,就是不知道今天泾川还能保存下来多少林则徐的书法。

离开时,孔知府又派人将林则徐送出30里,到泾州边界才返回。过泾州,接下来的大站,就是平凉。不过好消息来了。

17日,林则徐在平凉收到一个令他意外的消息,从西安来了一封家信,其中说到,他老三儿子的媳妇生了一个男孩。添丁进口,这是大喜事。林则徐自然要给孙儿取名。起初,他想,平安到平凉,又收到好消息,就应该庆贺一下。他就想到用"平庆"这个名字。不过仔细推敲后,觉得不妥,家族中长辈用了这个名字,后人就不能用了。那怎么办?按照行程,过了平凉,就是崆峒了。于是,他借用崆峒二字中的一个,就改为"贺峒"。

旅程才开始,前路依旧迢迢。不过接下来的六盘山,对林则徐这位南方人是个严峻的考验。六盘山海拔近3000米,他们过六盘山时,准备得还是比较充分的,在山下的旅店中,喝酒吃饭,保暖身体。上山时,山上西风正紧,气温非常低。

半山腰,有座关帝庙香火非常旺盛。陕甘大道上这个关帝庙非常有名,许多人的笔记中都对它有记述。此时,林则徐心情有些惆怅,万里之路刚刚开始,而东南沿海局势继续恶化。他在泾川时,听到了镇江失守的消息。此时,林则徐也不能免俗,他在关帝庙中抽了一个签。签上说:"木有根荄水有源,君当自此究其元。莫随道路人闲话,讼到终凶是至言。"

不知道,林则徐看了这签后,有啥感想。

进入甘肃后的第10天,林则徐抵达了兰州。在兰州,林则徐受到的礼遇就更高了。

此时,任陕甘总督的富呢扬阿,既是满人,也是林则徐早年老友。欢迎场面极大,听到林则徐即将到兰州的消息,他先率领在兰州的文武官员,到兰山书院迎候。还计划派遣武官到兰州城外十里列队欢迎,林则徐怕太招摇,坚决拒绝了。第二天,总督设宴招待林则徐,第三天甘肃布政使设宴招待。

在兰州期间,林则徐也和总督、布政使相互酬答。尤其是布政使程德润,对林则徐非常仰慕。这次相聚,他们交谈得非常惬意。林则徐给程德润写了两首诗,第一首其中写道:"将出阳关有故人"。第二首,就是那首名气很大的诗: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此时,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结束,中英《南京条约》已签订。可惜,路途遥远,林则徐并不知道这个消息,在他的笔迹里,他依旧在忧国忧民。要是当时他知道了详情,不知会作何感想。

在兰州,林则徐写的书法作品更多了。他的书法出自欧体,在翰林院时,就已闻名。如今经过多年磨砺,更上一层楼。对兰州的求书者,林则徐从不拒绝。几乎每天都在写字,他在兰州期间,有一天,竟然写了一整天的字。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林则徐在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印章也是不同的,在翰林院他用印章是"读书东观,视草西台"。而在湖广总督任上,他的印章内容很大气,刻着"管理江淮河汉"。流放充军途中用的印,内容是"宠辱皆忘"

离开兰州时,林则徐车队更庞大了。他随行的大车七辆,其中书就拉了二十筐,为了取用方便,他用"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颂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进行分类。兰州出发时,又重新雇佣了15辆马车。

尽管行路艰难,但林则徐还是义无反顾地西行了。出兰州第一个县城是永登,这段路他的感觉非常好,庄浪河谷中,植被好,绿树白杨,森森夹道。翻越乌鞘岭,他们只是感到寒冷而已,并没有别的特别不适应。在距离古浪县城30里的地方,古浪县令陈世镕早早来迎接了。陈世镕是安徽怀宁人,工诗文,对林则徐仰慕已久,他陪同林则徐在古浪县城休息了一天。

在凉州他受到的欢迎,不次于省城兰州。人们对这位英雄充满了仰慕。他在凉州住了8天,换了大车,就继续前行了。八月二十八到张掖,九月初一到抚彝厅(今临泽,治所在临泽蓼泉)。这时,他得到消息《南京条约》早在一个月前的7月24日已经签订。面对此情景,只能在家信中感叹:殊不堪设想矣!叹息完,他只能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坎坎坷坷中继续前行。于这年九月中旬进入新疆。

林则徐在甘肃留下了大量对联、诗词等书法作品。后来,他东返时,奖掖了不少的甘肃士子,其中和朱克敏之间往来故事,至今还在流传着。甘肃省博物馆还珍藏着林则徐为朱克敏母作七十八岁冥寿序,由原甘肃布政使程德润恭楷书为十二扇屏(今藏甘肃省博物馆)。

往事悠悠,逝者不可追,当年林则徐在甘肃留下了大量的墨迹,就是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