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称“鲁郭茅”,茅盾侥幸避开了人生的一场灾难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因为人称“鲁郭茅”,茅盾侥幸避开了人生的一场灾难

沈雁冰,即茅盾,不仅是现代著名的作家,他还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著名文化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

1920年7月中共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1920年10月茅盾便由李达、李汉俊介绍加入,在当时的党刊《共产党》杂志上他发表了《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美国共产党党纲》《美国共产党宣言》等译文。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茅盾便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转为正式党员,并担任直属党中央的联络员,后来当选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及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8月5日,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茅盾第一次见到了中央委员毛泽东,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出席指导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提议密令时任浙江省警务处长的金佛庄相机作反战宣传,如果上阵打仗则应该保存实力,茅盾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由此可见,毛泽东早年就注意共产党掌握枪杆子的问题了”。

1925年12月,茅盾当选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长,并作为上海市党员代表前往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参加完大会后,茅盾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而当时毛泽东则是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部长。当时部长之下就是秘书,毛泽东让肖楚女帮助茅盾处理部务,并让茅盾接替毛泽东主编《政治周报》。茅盾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的宣传部工作既非常忙碌又比较顺利,两人工作关系融洽,在毛泽东请假时茅盾还代理宣传部部务。但不久,党中央要求茅盾回沪,和毛泽东辞行时,毛泽东交代说:“上海《民国日报》早为右派所把持,这里的国民党中央在上海没有喉舌,你到上海后赶紧设法办个党报,有了眉目就来信给我吧!”茅盾答应尽力去办,回上海后他便接手、改办了《中华新报》作为上海的党报,并担任国民党上海交通局代局长,编辑出版了毛泽东计划的国民运动丛书。

1927年1月,茅盾被党中央派遣赴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同年4月,党中央又任茅盾为汉口《民国日报》主编,茅盾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整理革命势力》等赞同毛泽东对农民运动意见的文章。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不久,茅盾辞掉《民国日报》工作,与毛泽东弟弟毛泽民一起转入“地下”。隐蔽了半个月后,茅盾接到党的命令去南昌,但路上受阻从而和党组织断了联系。

因为大革命失败,茅盾一度迷茫,“共产主义的理论我深信不疑,苏联的榜样也无可非议,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该怎样走?在以前我自以为已经清楚了,然而,在一九二七年的夏季,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弄清楚!”于是,茅盾创作了反映革命青年人生之路的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及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小说《子夜》等,成为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并加入“左联”和鲁迅并肩作战。

抗战爆发后,茅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编《文艺阵地》、《立报·言林》等刊物。1938年12月,茅盾应邀赴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并担任新疆文化协会委员长,但很快识破新疆当时主政者盛世才真实面目而于1940年4月离开新疆。途经延安时,茅盾再次见到了毛泽东,“他还是那样,谈笑风生,与十多年前没有两样”毛泽东还送了茅盾刚出版的《新民主主义论》,一起用餐交谈甚久,畅谈中国古典文学等。毛泽东建议茅盾到鲁迅艺术文学院去,“他说:鲁艺需要一面旗帜,你去当这面旗帜吧。我说,旗帜我不够资格,搬去住我乐意,因为我是搞文学的。”于是,茅盾采纳毛泽东意见去了鲁艺,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等处讲学。不久,应周恩来之邀,茅盾前往重庆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临行前,张闻天告诉茅盾说中央书记处研究了茅盾恢复党籍的要求,“认为我目前留在党外,对今后的工作,对人民的视野,更为有利,希望我能理解”,毛泽东则因为茅盾两个孩子留在延安而说:“你现在把两个包袱仍在这里,可以轻装上阵了”。

在重庆时,在周恩来领导下,茅盾团结文化人士从事了大量抗日救亡工作,自己则写杂文写小说《腐蚀》主编报刊等。1945年6月24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重庆文艺界举办茅盾五十寿辰及创作生活几年二十五周年茶会。同天,《新华日报》在第三版发表给茅盾祝寿的社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路程》,并在第二版发表王若飞写的文章《中国文艺界的光荣,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祝茅盾先生五十寿日》,代表共产党高度评价了茅盾,认为茅盾是“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中最优秀的知识分子……茅盾先生为中国的新文艺探索出一条现实主义的道路……茅盾先生的最大的成功之处,正是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现实的的动态,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创作的中心内容,与中国人民解放运动是相联系着的。”

1945年重庆国共会谈时,毛泽东来到重庆,茅盾先是与夫人孔德沚礼节性拜见毛泽东,后又和马寅初一起与毛泽东恳谈了两个小时。随后,茅盾写了大量时弊的杂文及畅想全国解放以后故事的小说《春天》。1949年元旦,《华商报》刊登了茅盾写的文章《迎接新年,迎接新中国》,其中写道:“新中国诞生了,这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件大喜事,这也是亚洲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件喜事!这是人民力量必将战胜贪污暴戾的特权集团的有力证据;这是民主力量必然战胜反民主力量的有力证据!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将是一个独立,自主,和平的大国,将是一个平等,自由,繁荣康乐的大家庭”。

1949年7月茅盾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0月茅盾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并主编《人民文学》杂志。茅盾本来婉言推辞了文化部部长职务,毛泽东亲自找茅盾谈话,“听说你不愿意做官,这好解决,你可以挂个名,我们给你配备个得力的助手,实际工作由他去做”。这个“得力的助手”便是周扬,周扬任文化部第一任副部长。

茅盾虽然是“挂名”的文化部长,但也在培养作家、开展文艺活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还要在文化界开展的频繁的政治运动中表态。

做了十五年文化部部长的茅盾,1964年被免去文化部部长职务,改任政协副主席。从此,茅盾基本上推辞了文艺界的活动,也基本不再创作。幸运的是此后,茅盾始终没有受到冲击,据说是因为受到周恩来的保护,但可能也与茅盾的重要地位、影响有关,人称“鲁郭茅”的茅盾毕竟是当时仅次于郭沫若的文人,也可能与毛泽东和茅盾的私人关系有关。

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于北京。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