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70亿元清仓阿里股份!还有谁在减持?

郭台铭70亿元清仓阿里股份!还有谁在减持?

作者 | 宋冠宇

来源 | 野马财经

在卖掉最后一手阿里股票之后,巨贾郭台铭及其手下公司富士康终于彻底告别了自己力捧多年的阿里巴巴,带着满盆满钵的投资财富,去开辟新的天地。

彻底清仓,投资阿里13年终享30倍回报

10月22日,富士康创投对外宣布,公司将以310.6美元/股的价格出售63万股阿里巴巴美国预托证券,金额合计达1.96亿美元之巨(约13.06亿元人民币)。据悉,本次股票出售完成后,郭台铭所持阿里巴巴股票将全部清仓,两大巨头间长达13年的投资合作关系将正式结束。

其实富士康想要撤资阿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野马财经(微信公众号:ymcj8686)发现在2019年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就曾经以6.7亿美元的高价减持350万股阿里股票,持股比例从最初的2.9%降至0.05%。2020年10月初,鸿海集团再次卖出63万股阿里预托证券。将1.86亿美元的真金白银收入囊中。而本次的出售,不过是彻底清了清仓底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从最初的2.716亿港元(约2.3亿元人民币)入手到如今共抛售约10.52亿美元(约70.3亿元人民币),郭台铭用13年的耐心守候获得了30倍的丰厚回报,在阿里巴巴产业遍地开花,集团发展风生水起之时,果断卖出其股票,实现了收益最大化。

当然,鉴于两个集团间的亲密过往以及在各自领域内都难以被取代的龙头地位,市场上对于本次事件的反应与解读形形色色,花样百出。但到底是因为郭台铭企业内部吃紧难以为继不得不卖股救火?亦或是阿里巴巴内部出现变化,郭台铭近水楼台先清仓抽身?

想要看清全貌,还须从郭马合作缘起说起。

2007年,应马云之邀,郭台铭出席了阿里第二届电商大会,二人一个是大有统一江湖之势的互联网新贵,一个是根基深厚的制造业大亨,虽然在大会上因为观点立场不同进行了一番唇枪舌战,但彼此观点碰撞形成的新火花也促使二人成为了朋友。

就在当年,郭台铭决定支持阿里巴巴。

彼时的阿里还在港交所挂牌,鸿海集团就以重要投资者的身份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输血2.716亿港元,持股2.9%。即使在阿里从港交所退市到登上美股的近两年多空窗期中,鸿海集团依然坚定的持有着阿里巴巴的股票,未曾动摇。

随着阿里巴巴的不断发展,目前的股价已基本维持在300美元/股左右的水平线上,市值已涨至近6.4万亿元,此时选择出售股票赚取高额利润无可厚非。出售阿里股票前,鸿海集团就曾对此事回应道“这是富士康创投为实现投资获利”,现在看来,目标已经圆满达成。

企业观察员孙艺源向野马财经(微信公众号:ymcj8686)表示,归根结底,郭台铭当初投资阿里是因为看中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而现在除了目标圆满之外。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富士康主营的制造业损失巨大,再加上郭台铭一直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情有独钟,因此,尽快清仓蓄力,以图大业也很正常。更重要的是,不论是从阿里巴巴今时今日的实力地位来看,还是回顾它创立以来多次融资过程中与各大金主建立的深厚关系,富士康本次退出基本产生不了任何刺激与影响。

巨头林立,回看阿里多次融资

1999年至2014年是阿里发展的黄金15年,在这段时期阿里巴巴完成了由初创公司向巨头企业的巨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阿里在进化的每一步中对于所需资金的计划与筹集自然是重中之重。在这段时期中,每次重大的融资活动的发生,也有着不同的故事。

1999年,刚刚辞去公职的马云拿着东拼西凑的50万元创业基金成立了阿里巴巴网站。同年随着蔡崇信的空降助阵,马云不但正式组建了日后被人称作“十八罗汉”的团队,完成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更是获得了由高盛、新加坡政府科技发展基金以及InvestorAB提供的500万美元首轮融资款。

500万美元刚刚到账不久,闻香而来的软银主席孙正义找到了马云,提出向其投资3000万美元占股30%的计划,但遭到拒绝。马云主张在保证自己控制权的情况下向软银融资2000万美元,后来经过多次协商谈判,终于在2000年5月,软银联合富达、汇亚资本、日本亚洲投资等数个金主机构向阿里巴巴注资2500万美元,其中,软银出资2000万美元。

第二次融资后,阿里巴巴股东花名册上的名字逐渐丰富了起来,虽然处于初创扩张期的阿里正在经受着疯狂烧钱扩张市场的阵痛,但马云并未被资本所绑架,而是牢牢掌控着话语权。即使在当年这份倔强为企业带来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时刻,而且又遇见了互联网泡沫崩溃带来的双重打击,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马云的决定还是利大于弊的。

到了2003年,非典的出现以及国外eBay的进攻催生出了阿里元老级拳头产品—淘宝网。

淘宝网的出现,可以说不论是对商家端还是客户端的交易习惯及方式都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如此绝佳的商机自然不会被洞若观火的投资大鳄们放过。2003年阿里巴巴又获得了软银,寰慧投资、富达投资和TDF合计8200万美元的融资款。其中,6000万美元的投资款直接注资到淘宝的建设上,软银是其最大的股东。

三轮融资结束后,在阿里集团内部,马云系持股占比47%,软银20%,富达18%,剩余股权则由众多小投资方瓜分。

两年后的2005年,由于腾讯的崛起与进攻,投资者因见不到投资收益而产生的焦虑躁动以及自身资金短缺,阿里巴巴又引入了雅虎作为第三方投资者,希望借此在安抚投资方、帮助公司度过困难的同时维持控制权。

最终雅虎以10亿美元及中国资产为代价获得了阿里40%的控制权。

可以说本次融资缓解了阿里巴巴的燃眉之急,利用这笔资金,阿里巴巴将淘宝和支付宝做大做强、顺利度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

但这次融资后马云系首次丧失了第一大股东的地位,而且与雅虎后来的支付宝股权纷争,也曾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笼罩在阿里人心头上的一片乌云。

2007年港股上市后,阿里巴巴迎来第五次融资,当年13.5港元/股的发行价、30港元/股的开盘价以及15亿美元的融资均创下了中国互联网之最。

比较有戏剧性的是,5年之后阿里巴巴从港股退市时,退市价格为13.5港元/股与发行价相当。难怪当时有人称道,阿里巴巴此举相当于从股民手中获得了一笔价值190亿港元的5年期无息贷款,引起了诸多争议。

而第六次融资当然是发生在2014年美国时间的9月19日,阿里赴美上市成功,发行价68美元,募集资金220亿美元,一举成为美国市场上最大的IPO交易。

2018年4月,香港市场迎来近25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同股不同权”不再成为上市阻碍,内地互联网企业的赴港上市潮由此开启。

阿里果断抓住这次机会,2019年11月26日于港交所正式上市,成为首个同时在港交所与纽交所两地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而这是阿里成立20年来的第三次IPO,以及第二次在港IPO。

至此,阿里巴巴用多次融资,完成了从初出茅庐到华山登顶的蜕变。

创始人马云、蔡崇信减持

自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身份后,其所持股份也有很大的变化,堪称“激流勇退”。

根据前段时间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SEC提交的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7月2日,马云持股降至4.8%,蔡崇信持股降至1.6%,这也许标志着自马云“退休”后,阿里巴巴在去“马云”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11月时,马云还持有阿里巴巴6%的股份,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1.2%的减持,如果按照平均股价及汇率计算,马云减持的金额在400多亿左右;而绝对元老人物的蔡崇信按照同样方法计算的话,减持金额也达到了100多亿元之巨。

实际上,从2018年1月10日至今,马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谢世煌已多次转让“阿里系”公司股权,包括退出杭州阿里科技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今年4月9日,马云将其持有的阿里创投80%的股权转让给杭州臻希,而马云则不再持有阿里创投的股权。

值得关注的是,被誉为“阿里财神爷”的蔡崇信早已卸去阿里战投总负责人的职务。但还是阿里永久合伙人的蔡崇信持股数从4.11亿股降至3.47亿股,减持0.64亿股,持股比例从2%降至1.6%,减持套现约达120亿元人民币。

大股东也不淡定?

作为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软银在阿里巴巴2014年在美股上市时,其持股比例是34.1%,而如今根据阿里巴巴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软银对阿里的持股比例下降到24.9%。

软银最早开始减持阿里股份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年5月,软银突然宣布抛售79亿美元股份,理由是降低债务水平。6月,软银再次宣布追加出售股份,套现价值10亿美元,对阿里持股至约28%,孙正义的这两次减持累计套现总价值约8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540亿元。

今年6月,孙正义在软银集团年度股东大会上宣布,自己将从即日起退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他表示阿里的股票目前依然是软银持有的价值最高的资产,软银仍将尽可能长期地持有阿里巴巴股票。

但7月,软银集团又抛售了22亿美元的阿里股份。此举旨在筹集资金以偿还债务,并回购公司股票。

除此之外,阿里的早期投资方雅虎也在减持阿里。2005年雅虎以10亿美元获得40%的股份,2012年,在创始人杨致远离开雅虎之后,雅虎就开始了阿里巴巴股份的抛售之路。此后雅虎陆续进行了多笔股份减持,已获利超千亿。今年年初,再次决定抛售持有的全部阿里股票,占总股份约11%。

当然,不论是增持还是出手,既夹杂着投资机构对于时代大势的判断,也因不同主体各自所面临的的情况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对于郭台铭清仓阿里的背后原因,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