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地图带你回顾抗美援朝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10张地图带你回顾抗美援朝

10张地图,带你回顾抗美援朝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星球研究所

微信号 xingqiuyanjiusuo

功能介绍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收录于话题

想象一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你面对的敌人是当时的世界霸主,而你身后的家园才刚刚在历经战火后重建。没有“东风快递使命必达”,连飞机都是奢侈品,敌人却早已掌握了先进的核技术并在实战中运用过。

这似乎是注定了结局的战争。“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毛泽东这样形容这场中美之间的较量。

▽1950年中美部分经济军事指标对比 | 制图@黄敏锐/可视化星球

但,强大的敌人并不能使我们倒下。历史见证着,新中国一展锋芒,以信念,以血肉之躯,铸就历史的丰碑。

(请佩戴耳机播放音乐,跟着旋律一起感受70年前的朝鲜战场吧。这首音乐来自于电影《1492年——征服天堂》,你或许记不住它的名字,但你一定会被它的激昂所感染。)

为何我们敢于对抗如此强大的敌人?

01 1950年以前·铁幕落下

时间上溯到1948年,以北纬38°线为界,朝鲜半岛南北分别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双方摩擦不断。1950年6月25日,朝韩之间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派海军空军向打过三八线南部的朝鲜人民军发起攻击,同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

7月,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受美国统一指挥,麦克阿瑟任总司令。其中,美军占了全部的88%

8月,朝鲜人民军已攻至半岛南部的釜山地区。9月15日,联合国军7万人在仁川登陆,切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战局就此改变,联合国军开始向北推进。

仁川登陆前战局 | 制图@陈思琦/可视化星球

10月初,联合国军向北越过三八线,逼近我国的东北地区。当时,整个东北分布着众多的工业基地。此前中朝边界的安东已遭受过美军空袭,若轰炸继续深入,我国的工业面临巨大的危机。

是否出兵与美国对抗,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如毛泽东所言,美国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越南的力量,如同三把尖刀。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安东(今丹东)、长甸河口辑安(今集安)越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彭德怀任总司令。

02 1950年·凛冬来临

10月25日,我国抗美援朝的第一战,在东、西两线战场同时打响。这一天也因此被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这之前,由于联合国军北进速度很快,志愿军未能到达预设的防御阵地便已遇敌,于是将战术灵活改变为运动战。根据“东顶西打”的作战意图,东部黄草岭一带的志愿军依托山地地形,在交通沿线对经过的联合国军进行防御阻击,保证西部温井地区的主力军侧翼安全。

▽ 第一次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黄敏锐/可视化星球

这一役历时12天,志愿军成功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畔驱至清川江以南,打破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意图。

11月7日,志愿军第9兵团进入朝鲜,强化东线战力。这支军队原本在福建布防,仓促之下北上,冬装还未配齐

联合国军试探性地进攻,志愿军则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20天后,联合国军进入志愿军预定战场, 第二次战役打响。战斗伊始,在美军对志愿军位于北部大榆洞的司令部的轰炸中,担任俄语翻译的毛岸英光荣牺牲。

▽ 第二次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黄敏锐/可视化星球

在朝鲜东北部的长津湖,平均海拔达1300多米。11月,这里普降大雪,气温低至-40℃,冻死、饿死的志愿军战士占了伤亡减员的2/3。17天的长津湖血战,志愿军痛击联合国军,迫使其向南部港口撤退。整个第二次战役过后,联合国军全线退至三八线南,中朝军队成功收复了平壤

12月31日至次年1月7日,中朝军队在三八线附近200千米的战线上,向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发起进攻,迫使联合国军向南撤退。汉城再度易主,南部一隅的釜山又一次成为临时政府,直到停战协议的签订。

▽ 第三次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黄敏锐/可视化星球

三次作战后,战线南移,志愿军已是极度疲劳,后勤也难以跟上。联合国军开始谋划反攻。李奇微接任美国主力军——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开始了对志愿军的反击。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在汉城一带防御联合国军的“霹雳行动”进攻,东部部队翻山越岭,对横城、砥平里地区的敌人进行反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战场的压力。3月,联合国军集中20万兵力向北追击,志愿军转入运动防御。

▽ 第四次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可视化星球

03 1951年·寂静之春

4月起,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向联合国军发动反击,将南朝鲜军4个师大部歼灭。5月中下旬,联合国军大举反扑,将志愿军逼退至三八线附近的铁原一带。

▽ 第五次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可视化星球

从这时开始,战线逐渐稳定,双方进入相持状态。之后,没有发生大规模、大兵团的运动战,对峙与谈判成为关键词。

04 1951年·对峙之夏

7月10日,第一次停战谈判开始。西方记者百无聊赖中开始赌博这场谈判会持续多久,有人说一个月,有人说不会超过两周。

三八线附近,联合国军的防线由火炮、坦克群及步兵组成,每一层防线都制定了详实的空军支援预案,火力强大。志愿军的防线上,官兵们建设了庞大的地下防御工程,他们被称为“闭居洞中的龙”。这些坑道和交通壕在此后的战役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边是谈判桌上双方的博弈,一边是阵地中倾泻的火炮弹药,仿佛电影中蒙太奇般的场景,持续了两年。

在双方军事分界线的问题上,联合国军要求中朝从现有阵地后撤10千米遭拒后,发起了进攻。夏秋防御战后,联合国军仅占领了467km²土地就被迫停止攻势,企图不战而攫取1.2万km²土地的美梦宣告破灭。

▽ 夏秋防御战 | 制图@陈思琦&黄敏锐/可视化星球

双方都清楚,战场上的胜利才是谈判桌上最硬的底气

8月,联合国军对三八线以北的交通运输线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持续性轰炸,称之为“绞杀战”,以图切断志愿军的后勤供给。从中旬到月底,仅半个月的时间,1200千米的铁路线能够通车的仅剩290千米。枪林弹雨中,中朝军队调集高射炮兵保卫重点交通线,抢修被摧毁的桥梁和线路。

▽ 反“绞杀战”示意 | 制图@陈思琦&黄敏锐/可视化星球

近10个月的斗争,志愿军建成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基本保证了作战物资的运输补给。联合国军的绞杀以失败告终。

05 1952年·血战之秋

谈判桌上对战俘遣返问题依然争执不下,双方陷入僵持状态9月,志愿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10月,联合国军发起进攻,以图将谈判桌上得不到的利益在战场上夺回来。他们将视线落在了三八线以北的五圣山

五圣山是交通枢纽的连接点,占领了五圣山也就占领了中部战线的主动权。联合国军一面制造攻打五圣山西部的西方山的假象,一面暗中向五圣山增兵,迷惑志愿军的战略部署。

上甘岭位于五圣山南麓,是一个只有10余户人家的村庄。附近有两个无名山头,按高度被分别被命名为597.9高地和537.7高地。两个高地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双方在此鏖战了43个昼夜

▽ 上甘岭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可视化星球

联合国军在第一周持续猛攻,火力之猛甚至将山头削低了2米。10月19日,志愿军向597.9高地发起冲击,第135团2营6连通信员黄继光在爆破器材用尽后,以伤痕累累的身躯堵住敌军轰鸣的机枪眼,为部队反攻创造了机会。

此时,志愿军的地表工事被全部摧毁,志愿军被迫退守反斜面坑道。坑道环境逼仄难忍,在地空火力封锁下,战士们只能在夜间抢运少量弹药和物资,后勤亦是伤亡惨重。25日,志愿军12军增援上甘岭,并带来多个重火力炮。在外面炮兵的支援下,志愿军成功突击恢复了7处阵地,开始了反击。

最终,上甘岭战役以联合国军的失败告终,他们不得不再次回到谈判桌上。

06 1953年·止战之夏

经历了漫长的拉锯,6月,停战谈判达成一致,作战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在即,韩国政府却突然打开战俘营,假借“就地释放”之名,变相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2.7万余人。针对这一破坏和谈的行为,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作战,即金城战役。这是决定朝鲜战争是打是停的关键一仗。

▽ 金城战役示意 | 制图@陈思琦/可视化星球

两周时间,志愿军毙伤俘联合国军与南朝鲜军7.8万人,将阵地向南扩展了178平方公里,有力地推动了谈判的进程。

7月27日,中朝代表与联合国军代表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定。自当天晚上10时起,双方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

此时,距离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过去了33个月,197653名战士埋骨异乡。(数据源自民政部、总政治部于2014年统计。)

▽ 2020年9月27日,中韩交接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为烈士棺椁覆上国旗。 | 来源@视觉中国

夜里,开城举行庆祝晚会,剧团上演了传统剧目《西厢记》和《梁祝》。当舞台上的祝英台准备为梁山伯殉情时,台下的官兵们齐声喊:“不要死!参军去!”

这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是他们为我们战斗得来的和平新生活。

战后5年,志愿军在维护停战协定的同时,也在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4万余间民房,4000余条堤坝,3600多万棵树木,见证着这支仁义之师的善举。1958年,志愿军按计划全部撤离朝鲜,朝鲜群众热情相送。

07 1953年以后·立国之战

(请佩戴耳机播放音乐。这首音乐来自于2019年国庆70周年的阅兵式,一出即成为“网红”战歌,声势铿锵有盛唐气韵,“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停战协议签订后,联合国军第三任司令官克拉克将军承认,自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签订胜利的停战条约的陆军司令官。彭德怀总司令说:“西方侵略者在几百年来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抗美援朝则使得中国能够站得更加昂首挺胸。1954年4月,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自那时起,一个政治大国与军事大国开始崛起。

时光上溯到1894年,甲午战争在朝鲜半岛与黄海海域打响。清政府的失败使得长久以来的朝贡体系彻底崩溃,朝鲜就此脱离清廷的附属。

▽ 甲午战争平壤之战中被打败的清军 | 19世纪日本画家水野年方绘制

近60年过去,当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进占汉城时,远在福建的一位92岁老人当即赋诗一首:

师入三韩大有声,海东形势一番更。美军屡败终难振,华裔方兴孰敢轻。 结日阴谋违夙约,援朝义举治群情。中苏两国临斯世,同德同心致太平。

老人叫萨镇冰,甲午战争时任北洋水师副将。

一甲子前黄海饮恨,眼看北洋水师起高楼而顷刻崩塌,羸弱的清廷风雨中飘摇苟延残喘;一甲子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志愿军的身后是朝阳中初生的新中国。

还有什么比一雪前耻的胜利更能让人激动呢?还有什么比能打胜仗的中国更让人自豪呢?今日的山河无恙,是对英灵最好的告慰。

当我们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时候,当我们的军人从韩方接回志愿军烈士遗骸覆上国旗的时候,当上甘岭战役中那面有381个弹孔的战旗在阅兵式上随战车驶过天安门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血脉偾张。这是70年风云激荡出的盛世之音,是70年血肉浇灌的和平之花。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 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的战旗方队 | 来源@CCTV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