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都农商行金融助扶贫:“贷”领蔬果种植踏上脱贫路

药都农商行金融助扶贫:“贷”领蔬果种植踏上脱贫路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而优质的金融服务,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曾指出,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何让金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当务之急。

位于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安徽省亳州市药都农商行,以独特的视角和突出的优势,在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指引金融精准扶贫

李亮是李楼村的驻村扶贫干部,也是李楼村的“儿子”。作为靠努力改变命运的过来人,他深切地体会过贫困户内心深处的绝望与自卑。

“上学那会儿,我吃得差穿得破,与同学说话都小声小气的”,李亮回忆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个样,我跟村里的贫困户聊天时,我从他们眼中看不到自信的光芒,更多的是不知所措的迷茫”。

8年前的李亮,在村里的帮助下申请了药都农商行助学贷款项目,在校期间攻读农学方向,对大棚种植很有研究,毕业后随即留在区里工作。

2018年,当他了解到有机会亲自参与李楼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时,第一个向领导报了名。因为他深知贫困带来的种种问题,决心要通过国家的政策和大家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

刚上任伊始,村里人对这位“熟面孔”的呼声很高,大伙都希望他能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成功脱贫。李亮也没有让大家失望,经过半个月的考察、沟通、讨论,大棚种植蔬果最终被选定为脱贫项目。

助力脱贫摘帽加速度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而推动产业发展则离不开金融资金支持。

一方面,李亮着手融资建设,在药都农商行扶贫专项贷款的支持下,一期的60余亩大棚有序开始建设;另一方面,李亮从村民中动员了贫困程度高、积极性较好的参与了第一期种植。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用心栽培的西红柿个大味甜、产销对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为村民掘得了“第一桶金”。

大家在尝到大棚种植甜头、消除疑虑的同时,村里的二期、三期大棚项目陆续开建投产,许多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都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光明的康庄大道就在眼前。

天有不测风云,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李楼村的脱贫计划。困难面前,李亮带领大家冷静分析,找出问题的两个关键症结:一是防疫需要,大家不能很好投入生产;二是大部分商超客户停业,销路也成了问题。

摆脱贫困,不仅要和物质贫困告别,更要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全面发展。

李亮针对村里存在问题,制定了有效的策略: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大棚种植 “排班”。最后,由村委会和几个扶贫驻村干部发动自身资源,尽力推销产出的蔬果,最终圆满完成了销售任务。

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渐缓解,李楼村的蔬果种植产业也越做越红火,李亮还为村里的西红柿申请了商标。通过大伙的群策群力,李楼村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完成脱贫,没有一户在疫情中返贫,坚决完成了脱贫攻坚工作。

金融扶贫主动作为

谈到驻村扶贫的经验与心得时,李亮反复提到“信心”二字。他感慨地说:“我是个‘老贫困户’,我了解他们的想法,我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前解决挡在前面的问题,把项目一炮打响,让大伙重新拾起丢失已久的信心,相信只要努力跟我干,就能成功脱掉贫困的帽子,走向幸福的明天。很高兴也很荣幸,我做到了,为我的家乡李楼村,做了一点事儿”。

这一点从村民的精神面貌也能看得出来。多年的贫困户王大爷言语之间透露着对生活的满意和未来的期许,他说:“有了国家的政策和村里的带领,我们只要加油干,就能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拼出好日子,以后好日子长着呢!”。

服务“三农”一直以来都是药都农商行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其中,扶贫信贷投放工作成效最为显著。截至8月上旬,药都农商银行总授信户数34.62万户、598.54亿元,用信户数19.87万户、359.33亿元;个人客户34.06万户、对公客户5646户。

脱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药都农商行将持续利用自身优势,以更加精准的帮扶举措、更加精细的创新产品、更加精密的服务方式,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农商力量!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