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人羞耻的「社会性死亡」事件,这件事排第一
文创
文创 > 风向智库 > 正文

让年轻人羞耻的「社会性死亡」事件,这件事排第一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个世界上

有一种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

那就是「社会性死亡

毕竟,比起肉体上的打击

精神上的痛苦往往更加令人绝望

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

放了一个荡气回肠的响屁

在心仪对象面前

打了个带着大蒜味的饱嗝

此类事情绝对是当事人

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惨痛回忆

如果向身边的人倾诉

旁人听完不是同情,而是哈哈大笑

殊不知当事人为这个笑付出了多少辛酸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吧

今天就跟着文字君一起来看看

那些让广大青年

闻风丧胆的「社会性死亡」瞬间

世界那么大,总有人比自己更尴尬

作为网络上的流行热词

「社会性死亡」并非像其他梗一样

诞生于网友们的创意与戏谑

它具有确切的出处

美国作家托马斯·林奇

《殡葬人手记》中最早对这个词进行了解释

在作者看来,人的死亡分为三个阶段:

听诊器和脑电波仪器测量出的

是「肌体死亡」

神经末梢和体内分子活动的停止

是「代谢死亡」

而亲友和邻居所共同知晓的死亡

则是「社会性死亡」

只有当一个人经历了「社会性死亡」

他才是真正历经了死亡的全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性死亡」这个词

如今却在沙雕网友的共同努力下

发展出了另外一番含义

指的是在公众面前出丑,尴尬到无以复加

以至于觉得没脸见人

恨不得「当场去世」的心态

与另外一个网络热梗「公开处刑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在互联网上,没有人会真正的「死亡」

但经历过的人都知道

那种绝望和无助的感觉

比起死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让“要脸”的年轻人十分恐惧

既然「社会性死亡」这么令人悲伤

那它为什么还受到

年轻人的争相模仿和使用呢

原因就是如果你不开心

只要在网上搜索关键词「社会性死亡」

就可能收获一整天的快乐

放屁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还臭

臭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它还被人闻到了

对方还是个漂亮姑娘

有了这种臭到干呕的体验

相信姑娘对你的印象一定非常深刻了

如果说有什么值得庆幸的

那就是杀伤力这么强大的屁只有一个受害者

要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基本就与公开处刑无异了

就当是一场梦

醒了很久还是不敢动

害怕一抬头就会被当场火化

除了图书馆

课堂也是个需要注意保持安静的地方

但越安静的地方,往往是越危险的地方

一定是耳机的3D立体环绕声太过逼真

才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忘记了身在何处

以至于错把讲台上的老师

当作快乐源泉来崇拜…

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足够机智

你还是可以用彩虹屁让老师相信

这波突如其来的掌声其实是献给他的

只不过,有一些情况

真的是神仙也帮不了你

好大的胆子

这下打工人的身份可真是不保了

社会性死亡不分时间地点场合

就算只是简单地去上个厕所

尴尬也会突然降临

旁人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当事人听来

无非就是三个字:安息吧

然而,命运的残酷就在于

有些「社会性死亡」事件本来明明可以避免

但凡身边有一个好心人能悄悄提醒一句

下场都不会这么惨

所以这到底是人性的崩坏

还是命运的嘲弄

当代青年不敢细想

只想快速逃离这个自己“无颜以对”的世界

所以说,人生真是个谜

有时看起来平淡无奇

实则处处包含着又惊又尬的小插曲

稍微一个不留神

就把自己推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有的人活着,但TA已经死了

或许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

实际上脚趾早已抠出了一栋房产

轻则三室两厅,重则米奇妙妙屋

这些令人尴尬得

满地找缝钻的「社死」经历分享

乍一看是快乐源泉,背后却是大写的心酸

为了帮大家重新“抬起头做人”

文字君准备了下面这份

《社会性死亡现场复活攻略》

赶紧来学习学习吧

人生本来就是充满惊喜的

谁说社会性死亡的尴尬

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呢

喜剧表演艺术家陈佩斯曾说:

「喜剧都有一个悲情的内核」

所以当你从别人的「社死」经历中

获得欢乐的时候

千万不要忘记当事人

从身体到灵魂的默默付出啊

- 字媒体日刊之《爆笑社会性死亡瞬间》-

策划丨邱妍

撰文丨邱妍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