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力:“推动‘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 更好发挥城市功能和作用”
财经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高国力:“推动‘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 更好发挥城市功能和作用”

10月25日,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20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迈向‘十四五’的城市中国:人文、智慧和生态”。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承办,凤凰网财经协办。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在会上表示,在从国家层面着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的同事,更应该着力构建中小微等不同层次的循环体系,来共同支撑国家层面的国内大循环的体系。

高国力:“推动‘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 更好发挥城市功能和作用”

文字实录:

关于双循环互促的发展格局我有两个观点:

第一,从国家层面要着力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新发展格局。但是具体到不同的省市县,特别是不同功能和类型的城市,更应该着力构建中小微等不同层次的循环体系,来共同支撑国家层面的国内大循环的体系。中小微循环体系,中型循环概括为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循环体系,我们国家的四大板块之间城乡之间,包括现在已经搞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等这是所谓中型循环应该考虑的。小型循环是行业和产业层面的循环体系,如何打通一二三产和制造业和服务内部的众多的主导行业和配套关联行业之间的循环,也是尤为关键的。微型循环是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循环体系,从企业的物流、库存、运输等等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城市应该在中小微循环体系构建上拿出自己的模式共同支撑国家层面的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

第二,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城市,因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人才禀赋和技术条件不一样,不应该盲目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的格局上。也应该是,特别发达城市应该提出对外循环,省外循环或者市外循环为主体,市外和市内循环体系互动,更切合城市发展的实际。如果城市只盯着自己内部循环,可能市场空间需求是有限的,如果打通跟外部的循环体系,跟市外、区外、国外的循环体系,这可能对这个城市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更有益。

具体到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布局,总书记在《求是》发表了文章,我个人解读为构建“一四六七”的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是“一带一路”为抓手,它作为我国下一步构建国际大循环的总抓手,打通我们的几大国际经济走廊,依托走出去、引进来的通道,进一步优化我们的对外开放空间布局的体系。“四”是2000年以来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这要进一步贯穿循环网络和体系,既有硬件的通道、物流等配套,更有打破行政区划软性的壁垒和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形成的六大重大发展区域战略,其中有两类:四类是以点状发展的战略功能区引领为代表的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最近刚刚颁布的成渝城市群,未来它们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中处于核心枢纽的位置,发挥更大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另外一类是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这是带状概念如何加强沿江流域的行政区经济和流域经济的耦合互动,在整个促进带内循环和带内与带外循环上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七”就是七大特殊类型的困难地区,我们已经搞了很多年的老少边穷之外,还有生态退化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这也会在下一步国内大循环构建,特别是这里的城市将会在国内大循环的构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中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