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如何撞奶的?

辉尝好吃
2020-11-19 12:17 来自广东

《风味人间2》收官之作《根茎春秋志》,说到姜做的美食,终于有了粤菜的一道名点:姜撞奶!

将牛奶和糖加热,冲入姜汁中,稍一放凉,神奇的效果出现了:两种液体变成了固体,牛奶凝固如凝脂般,雪白中带着微黄,甜香中带着微辣,温润而细滑。姜撞奶原产地是番禺沙湾镇,后来推广到珠三角各地,成为名小吃。

牛奶是脂肪在水中分散成小颗粒而形成的,水和油老死不相往来,牛奶中的蛋白质,有疏水端和亲水端,疏水端抓住油,亲水端抓住水,因此,这些脂肪小颗粒被蛋白质包裹,因而能够稳定存在,光照到小颗粒上发生散射,牛奶就呈现出乳白色。

牛奶中的蛋白质有两种类型,一种叫酪蛋白,一种叫乳清蛋白,生姜磨成汁后,释放出生姜蛋白酶,当牛奶加热后遇上姜汁,生姜蛋白酶水解了酪蛋白胶束外围的K—酪蛋白,酪蛋白因此暴露无遗,生成的副κ-酪蛋白和暴露出来的α_(s1)-酪蛋白及β-酪蛋白与Ca~(2+)形成网状的凝胶体,使牛奶凝固。 生姜蛋白酶的活性在40~70度之间最为活跃,把牛奶煮开后45度角高高地冲进装有姜汁的碗中,这是给牛奶降温,如果先给牛奶降温,低低地倒进碗中,也行。至于45度角不45度角,这不要紧,与姜撞奶是否凝固无关,倒与表演优美与否有关。

一碗完美的姜撞奶,姜汁与牛奶比例是1:20,这时姜蛋白酶含量在10~12%,刚好完成对酪蛋白的水解与重组,温度控制在60~70度,这时姜蛋白酶很活跃,温度高了,蛋白酶被杀死,牛奶无法凝固。温度低了,蛋白酶活力不够,牛奶凝固时间变长。做姜撞奶,不一定用水牛奶,普通牛奶甚至奶粉也可以,水牛奶脂肪含量更高,做出的姜撞奶更香、更滑,仅此而已。

姜撞奶的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传说中沙湾媳妇误放牛奶到姜汁中给婆婆治咳嗽,更缺乏史料依据。牛奶富含蛋白质,可惜古时我们的牛是用来耕田的,食用牛奶,想都不敢想,不可能出现在沙湾普通人家。民国时期,广州开始有养奶牛,喝牛奶,这也是开放的结果,那时很多洋人来到了广州,他们有喝牛奶的需求,大家也开始知道牛奶的作用。广府人在甜食中放姜,这有传统,比如著名的姜醋鸡蛋,因此发明姜汁给牛奶调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其中的科学道理,古人确实不好弄明白。这么个伟大的食物发明,却找不到主人,可惜了,可见知识产权的重要!

古人不常用牛奶,但很偏爱生姜,传说苏东坡推崇养生秘方姜乳,有人据此联想到这就是姜撞奶,这确实想多了,姜乳虽然有个乳字,但与牛奶没有半毛钱关系,指的是姜汁浓缩物。《东坡杂记》所载:“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面色红润,目光迥然。”问其健康长寿的奥秘,答道:“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生姜历来被古代医学家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祛寒、祛湿、暖胃、加速血液循环等多种保健功能。从科学角度,生姜化学成分不外乎姜醇、姜烯、莰烯、水茴香烯、龙脑、枸橼醛、辣味成分姜辣素、油状辣味成分姜烯酮及结晶性辣味成分姜油酮,所以生姜有抗菌、抗癌,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其特有的“姜辣素”能有效治疗因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

此外,生姜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至于什么晚上不能吃姜,秋季不能吃姜,纯属扯淡,毫无科学道理。

姜有鲜明香气和清淡的类似胡椒的辛辣,能和其他风味互补而不会相冲。姜的香气主要是硫化物,硫化物遇热会挥发,烹煮鱼时加点姜,鱼的腥味来自于三甲胺,硫化物挥发时顺便抓住三甲胺一起走了,所以姜能去腥。姜有辣味,因为它含有姜辣素,不过辣得很有限,和胡椒差不多,仅为辣椒的百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老的姜姜辣素含量比嫩姜高,所以姜还是老的辣。

顺便说一句,城中有两个店,姜撞奶做的尤其有特色:德厨的姜撞奶糊,在牛奶中加了蛋黄,特别香。惠食佳的姜撞奶雪糕,低温下的姜撞奶,味道更是浓郁!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