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与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辽宁
辽宁 > 要闻 > 正文

《八佰》与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今年暑期热映的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孤军坚守上海四行仓库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于1937年10月27日至31日,国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中校团附谢晋元,带领所属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的形势下,在四行仓库孤军坚守了4天4夜,击退日军6次进攻。四行仓库保卫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这一壮举大振国威军威,写下了淞沪会战中最为激动人心的一页!但是这部电影中涉及的史实等问题也引起了很大争议。作者通过对相关史料的研究和赴实地考察所见,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真实历史加以考证与辨别,以还原历史真相,纠正不实之说。

《八佰》与真实的四行仓库保卫战

“八百壮士”,其实只有一个营

“八百壮士”,其实只有一个营,该部隶属于国军精锐部队——德械第88师,系该师所辖第262旅524团第1营,该营作为一个加强营,经过淞沪会战的消耗到四行仓库保卫战之前,包括军官在内只有423人(另一说为452人)。而在部队从当时驻防的上海北站转移到四行仓库的过程中,人数又降为414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战斗,1营损失了大量经过德式训练的士兵,通过五次兵员补充,此时的士兵大多为原周围省份的驻军,他们大多来自湖北保安第5团第1营。由于湖北方面不愿意将他们原用于同共产党作战的、训练最好的军队送到上海,因此被送到上海的都是些在“七七事变”之后招募的、尚未完成训练的新兵。有史料显示,400多坚守四行仓库的勇士中,有近半数来自湖北咸宁通城。

在坚守四行仓库期间,记者为了对外宣传询问守军人数和名单。为了迷惑日军,指挥官谢晋元让人根据524团的名册编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单,其实当时只有423人。另据杨瑞符营长回忆,之前送出就医的伤员也被告知,若外界问起仓库中有多少守军时要回答有800人。中国方面当时在正式通讯中也用“524团”代替“第1营”,让日军误以为有一个团在坚守四行仓库。这就是“八百壮士”的由来,后来出于习惯和对这支部队的尊重,人们就一直以“八百壮士”来称呼坚守四行仓库的524团第1营。电影《八佰》里对此也是这么描述的。

这支部队配有当时中国陆军最好的武器装备。每人装备一支中国仿造Gewehr 88或Gewehr 98式步枪,300发7.92毫米毛瑟子弹,两箱手榴弹,一顶德制M1935式头盔,一副防毒面具及食物袋。营装备有27挺轻机枪,大部分为ZB26式轻机枪(布伦式轻机枪),接近每班一挺。4挺24式水冷马克沁机枪以及一个迫击炮排。

谢晋元与第1营临危受命

“八百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受领坚守四行仓库任务的?关于这个问题,电影《八佰》里并没有交待,这里把这个情况向读者介绍一下。

1937年10月下旬,中国军队蕰藻浜反攻失败后,日军全线攻击,中方防线的形势急转直下。26日黄昏,中方防线的重要支撑点大场失守,大场位于闸北边缘,为通往南翔、真如的要道,同时又是当时中央集团军和左翼集团军的交界处,大场失守致使庙行的87师、闸北的88师和江湾的36师侧后暴露,中央集团军有被日军夹击歼灭的危险。于是,蒋介石不得不命令全线后撤。国军在苏州河以南仓促建立防线,36师、87师、88师和税警总团等国军主力德械部队都在其中。

就在此时,传来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会议将于11月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消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每年都要求能召开一场太平洋各关系国间的国际会议来解决中日问题,却毫无结果。因此,蒋介石对于这次会议抱以极大期待,希望这次会议能够促成国际上联合制裁日本,最起码也能促成中日停战。为了能使会议取得对中国有利的结果,蒋介石认为有必要使国军继续在上海坚守至会议结束,以便”唤起友邦之同情“,于是原本准备撤退的中国军队再度留了下来。到了10月26日,大场失守,国军继续固守淞沪阵地已经不可能,但为了营造国军依然在上海市区奋战的象征形象,在国军全线后撤时,蒋介石准备让88师留下来坚守苏州河北岸。88师自8月13日开战以来,就一直在闸北作战,最初是10日围攻,随着日军在宝山登陆后战役重心北移,88师对当面日军采取守势,形成对峙,直至10月27日撤离,足足坚守了两个半月,未失寸土。因而被日军称作“可恨之师”!目睹闸北之战的英国驻上海部队司令斯摩兰准将感叹到:“从来没有看见过比中国军队最后保卫闸北更壮烈的事了!”

88师士兵在闸北环形工事内射击

88师士兵在闸北环形工事内射击

当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征求88师师长孙元良意见时,孙认为孤军死守毫无价值,最后决定只派一个团留守,实际上孙元良又偷偷地给打了个折,他只命令524团团附谢晋元率该团第1营400余人,孤军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所以说,留下这支孤军坚守闸北绝不是出于军事需要,而是出于统帅的政治和外交考量,他们的任务既不是负责掩护大部队撤退,也不是牵扯日军兵力,因为事后证明,他们所牵扯的日军只有一个联队的兵力。

10月26日晚,第1营营长杨瑞符命令1连前往四行仓库,自己带领2连前进。而所辖的3连、机枪连和1连第3排的士兵当时都联络不上,杨瑞符赶紧派传令兵去追。后来,他们在随大部队撤退途中,得到了上级命令1营留守四行仓库的消息,直到第二天也就是27日上午9时,他们才赶到四行仓库。他们这种志愿参加“自杀行动”的行为后来被称为国军英勇精神的典范。

第1营营长杨瑞符

第1营营长杨瑞符

关于谢晋元,有必要澄清这些误解

谢晋元是广东蕉岭人,1905年出生,黄埔四期毕业,他的同期同学中出了许多名将,共产党方面有刘志丹、林彪等,国民党方面有李弥、胡琏、张灵甫、刘玉章等。1930年任中尉连长,英勇善战,被调入第19路军蔡廷锴部任营长、参谋等职。有人称谢晋元是团长,也有的说是副团长、团副,其实这些都不对,谢晋元当时的职务是524团团附,军衔是中校。淞沪开战时,谢晋元任262旅参谋主任,后来接替负伤离职的前任黄永淮任524团中校团附。需要说明的是,团附不是副团长,因为副团长是团的二号军事长官,地位仅次于团长。团附的正式称呼是团部附员,团附是简称,意思是在团部里面工作的工作人员,其角色相当于团长的助理,团附这一职务最早出现在民国后1912年开始执行的新军制中。由于这个职务后来取消了,所以人们对它不了解,甚至出现以为团附就是副团长的误会。当时国军在团部人员编制里,设有一名中校团附和一名少校团附。团附没有特定的职能,主要是协助军事主官(团长)处理各种临时性事务或作战任务,类似于现在职场上的行政助理。以中校团附为例,虽然与副团长军衔相同,级别一样,但地位比副团长要低。

524团团附谢晋元

524团团附谢晋元

在电影《八佰》的情节中,四行仓库里有匹白马,谢晋元骑着这匹白马单骑赴会日军指挥官,颇有赵子龙单骑救主的英雄气概。然而这只是电影进行的艺术创作,真实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节。但上面这张谢晋元英姿飒爽骑白马的照片却是真实的,我想编导设计这个桥段也许是受了这张照片的启发。

为什么选择四行仓库作为坚守据点?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闸北区光复路1号,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6层建筑,建于1931年,原为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因而得名“四行仓库”。四行仓库位于新垃圾桥(今西藏路桥)以西,乌镇路以东,北临国庆路,南沿光复路,当时它的东面和南面都是租界,南面隔着约百米宽的苏州河与公共租界相望。四行仓库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长120米,宽15米,高25米,当时是该地区最高最坚固的建筑。

四行仓库位置示意图

四行仓库位置示意图

作者是2012年9月30日到四行仓库的,当时“四行仓库纪念馆”还没有开建。傍晚17时30分,站在上海市闸北区南部的苏州河边,东侧是西藏北路桥,当年叫“新垃圾桥”,在苏州河北岸就是淞沪会战中赫赫有名的“四行仓库”。作者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上海市民隔岸观看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地方,一百多米外的四行仓库,当年弹雨纷飞,炮声震耳欲聋,在如此近的距离上观看炮火连天的战斗,这种场面在世界战争史上实为罕见。

西藏北路桥(新垃圾桥)

西藏北路桥(新垃圾桥)

此时,苏州河静静的,没有一丝的涟漪,四行仓库被落日余晖染上了些许红色,仿佛看到了那场恶战的壮烈。这正是我想表现的四行仓库,于是我立即按下快门,把这一刻定格在照片中。

四行仓库夕照

四行仓库夕照

选择四行仓库作为国军在上海市区坚守的据点,不仅因为该建筑十分坚固,更重要的原因是四行仓库对岸就是公共租界,既然这场仗是准备打给洋人看的,那么这个位置就再理想不过了。

四行仓库(右)与苏州河两岸

四行仓库(右)与苏州河两岸

由于在此之前四行仓库是第88师师部,因此里面贮存了大量的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在物资方面具备支撑守卫战的条件。而且由于四行仓库毗邻租界,日本当时还不敢得罪美英等西方大国,使得日本军队不敢使用重炮和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有没有电影描写的那么激烈?

电影《八佰》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那么,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有没有电影描写的那么激烈?下面我就来回顾一下四行仓库保卫战的经过。

10月27日上午,第1营到达四行仓库后,谢晋元将1连沿西藏路部署在四行仓库右翼,3连在左翼交通银行大楼对面,2连在中央担任四行仓库及外围的防守。机枪连除以两挺机枪配置在楼顶负责防空外,其余分配给1、3连形成全营火力网的编成。苏州河北路有原为防御租界内的外国军队而建的防御工事,但工事的枪眼是向现在中国守军方向开的。为了防止被日军利用,中国守军便在里面埋上炸药,后来日军进入其中,中国守军便引爆炸药给日军造成了伤亡。

守军用仓库内的沙袋、装玉米、大豆和其他货物的麻袋构筑工事。他们用麻袋包堵住了仓库大门,封闭了所有窗户,仅留出了射击孔,派人分层据守这橦6层大楼。他们将楼内电灯全部破坏以便隐蔽,并焚烧了四行仓库周围的房屋。

27日上午7时半左右,日军开进至上海北站,并占领了北站大楼。根据当时机枪连士兵王文川回忆,日军第一次发起进攻是在8点20分,大约有三四十人的兵力。谢晋元已经做过了精心布置,当这些日军进入守军火力范围后,各个位置的火力点一起开火,不到20分钟,便击退了日军的第一次进攻,日军遗尸27具。

午后14点,由排长尹求成带领的一队中国侦察兵与约50名日军交火。不久,一个中队的日军从西侧发动进攻,3连连长石美豪面部中弹但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腿部再次中弹。大约70名日军进入仓库西南墙根的中国军队火力死角,中国守军便爬上楼顶向其投掷迫击炮弹及手榴弹,炸死7个日军,伤约二三十人。在第一波攻击失败后,日军向储有燃料及木材的仓库西区放火。下午17时大火被扑灭。同时日军在闸北进行抢掠纵火。

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

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

晚21时,营长杨瑞符判断当天日军不会再发动进攻,便下令做饭并加固防御工事。这天,1营有2人牺牲、4人受伤。

当晚,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连夜抢筑工事,没有人睡觉。28日早上,谢晋元得到上海商会的电话号码与商会联系。

四行仓库的位置及建筑结构对守军相当有利。由于四行仓库临近外国租界,而日本此时还不想与欧美开战,为避免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内,所以不敢使用海军炮火攻击。而且为了避免将违背战争法的行为暴露在全世界面前,日军也不敢像在上海其他地方那样使用毒气战。

28日早7时,一架日军轰炸机在仓库上方盘旋,但因为害怕误中公共租界并未投弹。在遭到守军防空火力攻击后日军轰炸机飞离。

上午8时,营长杨瑞符给全营军官及班长讲话,鼓舞士气。10时,谢晋元与杨瑞符共同视察工事并观察日军动向。谢晋元在楼顶发现一队日军沿苏州河北路移动,谢晋元当即拿起一支步枪向其射击,当场击毙一个日本兵。

见偷袭不成,日军又想爆破炸开仓库墙壁,从墙上打开一个突破口,但被我军第2连第2排排长李春林及时发现,即令士兵投掷手榴弹,日军爆破兵用钢板挡在头上拼命冲到楼下,谢晋元得知后立刻下令位于五楼的迫击炮向日军爆破兵进行轰炸,同时派敢死队进行阻击。在千钧一发之际,2排4班副班长陈树生身绑数枚手榴弹,拉开导火索后从6楼跳进日军爆破点。随着一声巨响,陈树生与敌人同归于尽,日军的爆破企图也随之破灭。

陈树生与敌人同归于尽情景再现

陈树生与敌人同归于尽情景再现

下午15时开始下雨,四行仓库周围的火逐渐熄灭。日军在西侧发动另一次进攻,他们占领了交通银行大楼,并在四行仓库北面部署加农炮进行攻击。加农炮对四行仓库厚重的墙壁无法造成致命伤害,而在交通银行大楼内的日军又很容易被占领制高点的中国守军压制住。两小时后日军放弃进攻,但他们切断了四行仓库的供电和供水。

当日,由1连上官志标连长、营部军官汤聘梓和机枪连杨排长带领的一小队中国士兵也加入了四行仓库战斗。

日军进攻四行仓库示意图

日军进攻四行仓库示意图

这期间,上海商会得到了中国守军仍在闸北坚守的消息后相当激动,这个消息很快通过电台传遍全城。人们在雨中聚集在苏州河南岸,为中国军队助威。上海市民向守军捐献了10多卡车给养。卡车于夜间抵达四行仓库附近,守军用沙袋筑墙到卡车旁,将给养拖至仓库。搬运给养用了4个小时,在此期间我方三名士兵牺牲。守军收到了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来自市民的慰问信。一队记者也来到了四行仓库,由于谢晋元与杨瑞符因事繁忙,由机枪连雷雄连长代为接见。

谢晋元通过上海商会向美国租界提出送10名重伤员离开四行仓库。美国人同意了此项要求,因此10名伤员趁夜幕掩护被送离战场。

10月29日中午,日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进攻。加农炮和轻型坦克从各个方向发动进攻,迫使1营第三连从仓库外的工事中撤回仓库内。四行仓库西侧本来没有窗户,而日军的炮击却给守军打开了许多射击孔。一队日军试图通过梯子爬进仓库二楼,谢晋元当时恰好在二楼窗户前,他一手夺过第一个上来的日本兵的枪,另一只手将其推下,再向第二名日军射击,之后把梯子推倒了。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日军的进攻都有装甲车和加农炮掩护。最终日军再次失败后开始用挖掘机向四行仓库挖隧道。这一行动被苏州河对岸的市民用大字报通知给了守军。还有人在发现日军准备再次发动进攻后,打电话通知四行仓库内的守军。

10月30日早7时,日军再次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只有少数步兵参加,大部分时间日军用加农炮进行炮击。因为四行仓库建筑坚固又有充足的沙袋和修理材料,在日军试图摧毁仓库的同时,守军时刻对仓库进行修复。据杨瑞符营长回忆:当时加农炮炮火相当密集,几乎每秒都有炮弹落下。傍晚时日军用数盏探照灯照亮四行仓库以便于其炮击。30日的战斗整整持续了一天,守军摧毁了日军数辆装甲车。

战火下的四行仓库

战火下的四行仓库

从如今留下的四行仓库遗址上,也能看出当年战斗的激烈程度。四行仓库遗址墙上弹痕累累,留下了十几个大洞,显然是重型火炮射击造成的,此外周边还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弹洞,也是炮弹轰击造成的。在仓库西墙六楼位置所书的“四行信托部上海总部仓库”11个字中,“行”“信托”“上”“总”5个字,被炮弹炸坍,墙体上的弹痕更是不计其数,令人触目惊心。虽然有些弹痕是在遗址修复过程中根据回忆人工制成的,但这座亲历了那场大战的老建筑确实反映了当年战斗的激烈状况。

四行仓库遗址

四行仓库遗址

国旗是如何在四行仓库上升起的?

电影《八佰》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情节是在四行仓库楼顶升国旗,当时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28日晚,上海商会得知四行仓库的中国守军当时没有携带国旗和军旗后,决定给守军送一面中国国旗。女童子军杨惠敏趁夜冒险将国旗送进四行仓库,谢晋元亲自接旗。当杨惠敏问及守军的作战计划时,守军回答誓死保卫四行仓库。

给四行仓库送国旗的童子军杨惠敏

给四行仓库送国旗的童子军杨惠敏

由于杨慧敏只带来了国旗而仓库里没有旗杆,因此1营官兵用竹竿和草绳临时制作了旗杆。守军中有少部分人参加了升旗仪式。

10月29日早上,上海市民发现四行仓库楼顶升起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军民士气因此大振。而苏州河对岸聚集的民众据说超过三万人,他们欢呼“中华民国万岁!”日军气急败坏,开始对中国国旗发动空袭。由于密集的防空炮火,同时日军顾忌误伤公共租界,日军飞机没能摧毁中国国旗就飞走了。

电影《八佰》中的护旗场景

电影《八佰》中的护旗场景

“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是租界洋人施压的结果

关于“八百壮士”是如何撤离四行仓库的,电影《八佰》中有一段特派员前来劝说谢晋元的描写,不过这个情节是影片为了故事需要而编撰出来的。

真实情况是,对于这把烧到眼皮子底下的战火,上海租界中的洋人们却并不情愿,10月29日,租界中的外国人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对于蒋介石来说,当时绝大部分中国军队已经撤离上海并重新部署到了新的位置,而淞沪战斗本身也已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所以,他下令部队在10月31日撤离四行仓库。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与英国将军斯马莱特会面,商定将“524团”撤至公共租界,与正在上海西部作战的第88师汇合。日本华中派遣军最高指挥官松井石根也表示同意并保证允许中国守军撤退,但事后他很快又反悔了。

谢晋元的想法,是希望能够继续留守四行仓库直到战斗至最后一人。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最终还是决定依令撤退。10月31日午夜,谢晋元带领376人,分批通过新垃圾桥撤入公共租界,包括营长杨瑞符在内的约10人在撤退时被日军机枪打伤。到11月1日凌晨2时,所有守军撤退到了公共租界。

美国人海岚·里昂拍摄的“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时的照片

美国人海岚·里昂拍摄的“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时的照片

有人说,“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代表着上海陷落和淞沪会战的结束,这个观点不对。上海陷落的时间是1937年11月12日,而淞沪会战结束的时间要更晚,“八百壮士”撤离四行仓库时,上海周边的战斗还在进行中。

关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伤亡人数,在中日双方的记载中却大相径庭。据国军方面记载,第524团第1营伤亡计37人,毙伤日军约200人,击毁敌战车2辆。日军则说打死打伤中国守军630人(守军总共只有400余人),日方重伤3人,轻伤24人,无人阵亡。而据参与进攻四行仓库的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第10大队战史记载,在10月30日的战斗中,一名叫田中士陆的曹长被守军击毙。这至少说明,日军在进攻四行仓库时不仅有人阵亡,还至少战死了一个少尉军官。由此可见日方所说的零死亡绝无可能,因为日军在战争中一向喜欢夸大战果,瞒报自身伤亡情况,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也不例外。根据史料综合分析,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日军被击毙在100人左右,击伤在300人左右。

“八百壮士”后来的故事

电影《八佰》到谢晋元率部撤退到租界就结束了,但“八百壮士”后来发生的事情更加悲壮。

撤出四行仓库后,谢晋元率领第1营本想立即归队与第88师汇合,不料一进租界,就被租界内的英军缴械并限制自由。因为日军对租界方面威胁:如果让这些中国军人离开就要攻进租界。英租界迫于日军的威胁,欺骗谢晋元的部队交出武器,而后将他们拘禁在位于昌平路888号的胶州公园(当时属于公共租界西部的意大利管辖区,即今静安工人体育场及江宁电影院一带),并限制其行动于该区域中。上海市民称其为“孤军营”。营地因陋就简,以芦席盖起临时营房。但营房四周却被铁丝网扎得严严实实,而且大门口由租界工部局的万国商团派武装人员日夜巡行看守,步步设防,层层戒备。“孤军营”一时成为上海沦陷区的抗日精神的象征。

“八百壮士”在撤退进入租界时,受到日军拦截有部分士兵牺牲和受伤,人数为22人,受伤人员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最终进入孤军营的总数为255人。而后,蒋介石给所有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军人各晋一级军衔,并授予谢晋元与营长杨瑞符青天白日勋章。

谢晋元和第1营的4位连长

谢晋元和第1营的4位连长

谢晋元坚持每天组织官兵进行出操训练,并抵挡住租界当局的压力坚持唱国歌。既然不能重回战场杀敌报国,那就在孤军营内用严格的军纪和严整的军容风貌,树立起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以这种特殊的方式保持高昂的士气,鼓舞国人坚持抗战。军官还为士兵开设了多种课程,有外语、数学等,还有基督教神学。

在孤军营期间,谢晋元坚持带领官兵出操训练

在孤军营期间,谢晋元坚持带领官兵出操训练

在他们被隔离期间,上海市民经常探访他们并进行文娱表演。《共产党宣言》的中文译者陈望道也经常到营地探望。媒体用“八百壮士”来称呼这423名中国军人,同时创作了“八百壮士歌”以激励军民抵抗日本侵略。

守军在“孤军营”中被羁押了三年多。后来,日本方面声称允许释放这些士兵,但条件是解除武装并以难民的身份离开上海。谢晋元拒绝了这些条件,并于其后多次拒绝了中华民国维新政府(1938年-1940年)及汪精卫政权(1940年-1945年)的劝降。为此,谢晋元于1941年4月24日凌晨被已由汪伪政权收买的郝鼎诚等四名士兵刺杀身亡。共有超过10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而三天内到孤军营为他送别的市民共达25万人次。谢晋元死后被国民政府追赠少将军衔。

到孤军营灵堂送别谢晋元的上海市民

到孤军营灵堂送别谢晋元的上海市民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日军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并俘获了这些中国士兵。“八百壮士”被遣送至杭州、南京孝陵卫及光华门做苦役,还有一部分留在南京老虎桥监狱拘押。部分被送至孝陵卫及光华门的士兵于1942年11月逃脱,其中一部分又在重庆重新归队,另一部分就近参加游击队。另有36名官兵被押至新几内亚作苦工。1945年,他们看到日军垂头丧气整天酗酒,才知道日本战败,反过来把日军抓起来当了俘虏。

战后约一百名该营战士回到上海在四行仓库搭棚为谢晋元守灵。国共内战爆发后,他们大多不愿再战而复员。

谢晋元的遗体被埋葬在其孤军营宿舍门前的小花园内。1947年,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的那条路命名为“晋元路”,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并将附近一所中学改名为“晋元中学”。

1983年4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谢晋元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1986年,谢晋元的家乡广东蕉岭为其树立纪念碑,将其母校改名为“晋元中学”。

在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上海市在四行仓库改建了“四行仓库纪念馆”,包括:一个纪念馆、一堵墙即西山墙、一个广场、一座群雕,馆内还增加许多的珍贵的历史资料。四行仓库作为上海重要的抗日战争遗址被保留下来,成为教育后人铭记这段历史的鲜活教材。

“四行仓库纪念馆”与苏州河

“四行仓库纪念馆”与苏州河

四行仓库保卫战在军事上的意义并不大,但其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重大,不仅彰显了当时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巨大勇气和坚强决心,也体现了上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特殊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人民出版社,2011年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口述淞沪抗战·八百壮士幸存者王文川老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八百壮士与谢晋元日记》,上官百成,华欣文化事业中心出版,1975年

本文历史图片采自网络

作者:泰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