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攻关湿陷性黄土地区成套筑路技术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甘肃黄土高原地带
中国甘肃网1月5日讯(本网记者 宋芳科)在黄土高原筑路,湿陷性黄土一直是困扰道路施工和运营安全的难题。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黄土分布广泛,解决湿陷黄土施工技术难题一直是道路科研人员的行动和愿望。1月5日,记者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获悉,历时四年科研攻关,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在1月4日揭晓的2020年度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是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获得的第一项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筑路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
科研人员户外调查湿陷性黄土区域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分布范围广、土层厚、粉粒含量高,压缩比大,湿陷等级高,是黄土水敏感性和湿陷性最强烈、区域特征最明显的地区。路基失稳、开裂、沉降和防排水失效,桥梁岸坡坍塌、桩基外露,隧道拱顶沉降、隧道道面隆起等是黄土地区公路典型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养护费用居高不下。
为破解湿陷性黄土对甘肃交通发展的瓶颈制约,甘肃省政府下达了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任务,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技术攻关,甘肃省公交建集团负责组织实施,联合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路桥集团、甘肃省交科院、省公路局、甘肃长达公司、长安大学等13家单位,分8个子课题,从理论研究、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养护、建设管理等不同角度,组织200余名科研、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通过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在黄土地区筑路存在的技术难题,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修筑质量,达到有效防治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病害,合理控制公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目标。
甘肃会宁县的高速公路
目前该研究成果在我省西和二级公路、傅互立交、兰州南绕城高速公路、渭武高速、彭大高速等多个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极大提升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公路修筑技术,提高了我省黄土地区公路工程质量水平,公路病害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公路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据介绍,该科技攻关研究项目还编制了涵盖黄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养护等方面的甘肃省地方标准10部,省部级工法5项,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9篇,丰富了国内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建设科技成果。
兰州南绕城高速
(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