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年苗药 有本传承”故事: 与湘西苗医一起追逐一味苗药
苗药,是湘西大山深处的瑰宝,以内病外治闻名。湖南有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追寻中国传统待物之道,多次深入湘西大山深处,与传统苗医一起,发现和采摘珍贵药材,守护苗药最本真的文化内涵,创造了一系列立足于湘西本草的医护产品。
"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 "。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苗药自成体系,是民族医药非常独特的一枝。花垣镇,是湘西花垣县的城关所在。在花垣,我们追逐一味苗药,跟着花垣镇的苗医进山采药、制药,重拾对大自然的敬畏。
对于苗医而言,春天的花,夏天的叶,秋冬的根茎," 三千症候九千药 ",没有无用之草木。珍贵的药材,苗医要上山去采。血三七,属于珍贵药材,血三七的根在苗药里多用于跌打损伤。被驯养的血三七开着粉红色的花,花像只蝴蝶。
寻找血三七,要到百公里外的白云山。在未通公路之前,苗医们要翻山越岭走上两天。祖辈们千百年里的翻山越岭,在这片大山里 " 绘制 " 了一幅精确的草药地图,心口相传,后来者可以按图索骥。
进山一公里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一片阴湿陡峭的山坡,枯叶掉落一地,却还有满眼绿色。坡上有不少坑,是苗民挖血三七留下的。血三七埋藏不深,挖掘不难,却也考验眼力。血三七的根与泥土颜色相近,如果挖断了根茎,要从泥里找出不大的血三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我们很快找到了一株血三七,不大,两片叶子有不规则的锯齿。" 不能生吃,有微毒,很涩,吃一点就舌头发麻。" 我们兴奋围观时,苗医们又在附近发现了更多的血三七,有一株还开着花,在深秋的一片枯叶中显得格外娇艳。
我们在陡坡上找到十几株血三七,野生的血三七在市场上能够卖到 1000 块钱一斤。" 采大留小 " 是苗民与森林约定俗成的契约," 如果这里只有五株,只能采三株;七株采五株 "。苗民们对森林、草木的天然敬畏,这也是苗医延续千年的秘密。
在山上找齐血三七、钻墙风、红牛膝、三百棒、接骨木、野棉花、巴岩香等草药,出山,已经是黄昏了。
" 每一味草药都可以单独使用,血三七、红牛膝捣烂就可以敷,接骨草、钻墙风可以熬煮外用……治关节炎、风湿。" 相比于中医繁复的炮制工艺,传统苗药多为单方,偶用复方亦无 " 君臣佐使 "(中医的组方原则)之说,多应用生药。因此,苗医也一度被称作草药匠。上了年纪的苗民,也多少会记住几个单方,比如枇杷叶止血,乌泡颠止泻。
花垣多山,也多河,苗医在山中采摘的草药,往往在河里洗干净再带回家去。
洗干净的大血藤、接骨木、钻墙风等藤枝类用切刀切片,红牛膝、血三七可以用石臼捣碎。石臼和切刀都是上一辈留下的,石臼上还刻着年份。熬膏,切片不用像中医那般讲究,看起来粗枝大叶。火烧旺,苗医也把草药切好了。大铜锅里的水沸腾起来,将拾掇好的草药倒入锅内。不加入锅内熬煮的是血三七," 蒸煮会损失一部分血三七的药物成分,血三七,太珍贵了,不舍得 "。
草药入锅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时间。大火熬上三四个小时,水分才逐渐挥发,要加水连熬三次,才能把草药的药物成分都熬出来。
草药里的水被逐渐蒸发,捞出药渣,铜锅里的药物成分成了膏状,此时需要细心把握火候,火大会烧糊,那就前功尽弃了。小火慢慢熬出药物中的水分,再加入捣烂的血三七,药膏才算制成。在药膏里加入白酒,是苗医特有的保存方式。
好奇的村民聚拢来,在膏药制作完成之后,就成了一场义诊。苗医给村民患处贴上膏药,像千百年里游走村寨的赤脚医生,用大自然的恩赐,守护着这方土地上的苗民。
中医药(旧称官医、官药)进入湘西不到 200 年,西医进入湘西才几十年,千百年来苗族人民治疗疾病的苗医药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医药苗医药保护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前已经是面临灭绝,岌岌可危。
湖南有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与潇湘晨报湖湘地理栏目一起,抢救挖掘苗药传统古方,优选道地药材,将现代科技引入传统苗医文化,以湘西本草产品守护现代人的健康。
潇湘晨报记者 唐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