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核能中心在烟台崛起

经济观察报
2021-01-22 11:18 来自北京

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 这是国内核电的一次机会。

地处山东烟台,恒辉集团董事长邹立文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核电民企拥有的地理优势和市场机遇。

顺利推动国内研发首创、且打破国际卡脖子技术桎梏的国内最长、总长可达45米的高效换热管,使得恒辉为国内核电产业打开更多的想象空间。

取得上述成绩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烟台核电研发中心以及行业龙头央企等的多方联手与加持。

在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相关人员看来,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的是,山东烟台首创了国内采用民办非企业模式建设的核电研发机构,即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截至目前,该研发中心已经确立了核能材料与装备、核电运营和数据管理等7个研发方向,专门就当地核电市场资源整合等细项提供行之有效的推动举措。

这为相关优质核电民企进入国内核电产业链循环,构建起一道可期的桥梁。

当然,地处山东东部的烟台,想做的不止于此。

烟台市发改委新兴产业发展推进中心、市核电办主任张洁非透露,按照规划,当地还将专门就核电专业人才的培育发力。2018年7月,山东省高校首个“核学院”——烟台大学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便已挂牌成立,未来5年将联合中国广核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打造核专业“一流学科”,培养1000余名核电装备研发、核电站运营等方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到2035年,当地拟全面建成三代核电、小型堆、核能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平台、领军团队和人才基地。

基于此,一幅继浙江、广东、福建之后的第四大新兴核电大省及核能强省版图,逐渐清晰起来。

抉择

为什么是山东?为什么是烟台?

张洁非表示,身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当地的产业政策也在提供较为强劲的支撑,科创实力也在逐步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项目储备充实,金融支持逐步加强。

尤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当地政企合作的产业创新已经逐步迈上正轨,为当地包括全省乃至全国的核电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早在敲定上述2035年全面建成三代核电、小型堆、核能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平台、领军团队和人才基地的目标之前,宏观层就已经指路山东,为烟台的核电产业发展定下基调。

张洁非对2009年4月相关国家领导人在山东视察时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记忆犹新。随后不到一年,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蓝规》),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亦是中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事关此后十余年乃至更长时间周期的核电产业发展蓝图,由此打开卷首。

海阳等地的核电项目正式被写入《蓝规》,在敲定“加强区内核电厂址资源的勘察、论证和保护工作,保护和储备好核电厂址资源”的目标之后,山东烟台开始为在2020年初步形成相关核电基地而卯劲发力。

回到烟台当地政府的视角,在上述《蓝规》出台之前,当地政府便已经做好多方筹备。往更早回溯,2004年,为统筹核电项目及产业发展,烟台市成立了核电建设项目办公室,2008年出台了全市首个核电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核电产业的意见》。

不止于上述多项宏观导向,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中亦可看出,当地对于紧跟国家核电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战略思路,已经基本成熟。其中包括“把安全高效发展核电作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能源产业新旧能转换的重要举措,烟台市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三个核心城市之一”,并提出了“培育千亿级核电装备产业,打造中国核技术自主创新集成基地”的远景目标。

201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未来烟台还将在核电装备、虚拟现实等领域,布局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志性大项目。

包括邹立文在内的核电从业者明白,有了宏观层决策的加持,当地的核电产业市场机遇,来了。

崛起

很快,烟台当地的核电产业发展,迎来多项破窗。

张洁非表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恒辉和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烟台市当前的重点企业还包括: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台海核电、金润核材、中核仪控、顿汉布什。

在张洁非看来,相关核电企业和核电项目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多方市场资源的整合与发展。2016年,烟台市政府分别与中国广核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核电装备制造与技术研发、金融与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2017年,当地还挂牌成立了国内核电领域首个综合性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在核电主管道、高效换热材料、安全壳、核岛制冷设备、核能多元化利用装备等方面求新。2018年,当地挂牌成立了国内核电装备产业领域唯一一家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019年,当地挂牌成立了国内唯一一个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联盟;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示范工程在海阳核电建成投运,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贡献了“山东方案”。

来到2020年,国内核电领域权威行业组织—中国核学会在烟台市设立了核能综合利用分会;山东省内唯一一个区域性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环渤海产业金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全球首个全尺寸波动管老化研究实验平台亦在烟台建成并投入使用。

张洁非介绍,为推动核能产业多元化发展,持续保障和提升核电安全、实现产业链高效协同、加快技术创新并促进成果落地、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和烟台市清洁能源转型,当地在国内核电领域独创的“中国(烟台)核能安全暨核电产业链高峰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截至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核电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跨行业、多层次、多维度对话平台。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烟台市发改委获悉,当地还成立了省内首个区域性金融服务机构“环渤海产业金融服务中心”。依托总规模100亿元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白鹭新能源产业基金,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合作,以烟台市为核心切入口,辐射环渤海区域,以“整合企业融资需求,促进企业融资结构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政府重大项目融资需求。通过金服中心的运作,实现“三促三降”,促进企业融资结构优化,促进金融机构产品多元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化;降低企业财务性风险,降低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降低项目无法有效落地风险。

延绵多年的规划与建设没有白费,曾写入《蓝规》的海阳核电项目,开始迎来多维度发展。张洁非介绍,近年来,当地重点规划建设了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和莱山核电产学研聚集区两个省级核电园区,集中培育了台海集团、恒辉集团、中核仪控、顿汉布什、持久钟表、金润消防等42家核电关联企业,占全省涉核企业总数的50%,主要产品涉及核电应用各领域,包括AP1000核电钢制安全壳、结构模块、机械模块、一体化顶盖组件以及核电制冷设备、核电仪控设备等。

从微观层面看,除去烟台恒辉集团生产的换热管,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钢制安全壳、结构模块等装备,在国内AP/CAP系列核电项目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95%。

同时,台海集团的核电主管道占据国内核电市场约50%份额,已出口巴基斯坦;顿汉布什的核岛制冷设备占据国内市场60%的份额,而金润消防的核级被动阻燃防护材料,是国内三代核电站的唯一供应商。

据悉,烟台核电研发中心已确立了核能材料与装备、核电运营和数据管理等7个研发方向,吸纳社会相关行业领军企业参与技术创新,采用研发中心参股、参与企业控股、统一冠名的形式,注册成立了核能综合利用、消防工程、焊接技术等16家研究院有限公司,加速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实现研发中心的自我造血功能。

未来

对于未来,烟台市将以核电项目建设为主线,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试图将核能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烟台市发改委主任王松杰表示,未来的目标包括,开展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掌握核能综合利用、核电装备制造、核电运维等核心技术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争取将烟台建设成国内领先的三代核电技术集聚高地、核电创新研发人才集聚高地、核电装备和核能综合利用产业示范高地、国家核电产业“走出去”的重要桥头堡。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当地相关部门已经敲定了较为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

身为现阶段山东核电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烟台拟到2035年全面建成三代核电、小型堆、核能综合利用等技术领域的研发平台、领军团队和人才基地。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知名企业和品牌,核能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在核能综合利用方面,当地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其中,海阳核电核能清洁供热工程一期项目第一阶段70万平方米核能供热工程,是国内首个商业化清洁供热项目,首个供暖季已经于2020年3月圆满收官,系统运行良好,持续为73个小区供热129天。

2020年11月25日,全国“零碳”供暖城市创建暨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开工仪式,在山东海阳核电厂举行,项目2021年供暖季建成投用后,海阳市将率先实现城区450万平方米“零碳”供暖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在科技创新层面,当地还将依托烟台核电研发中心科研力量,承担落户本地核电重大项目技术研发任务,提高本地核电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依旧以海阳核电项目为例,经济观察报记者获悉,2035年当地将全面建成包括海阳在内的核电基地。在核电项目建设的同时,在国家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下,适时启动中广核华龙新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电投CAP新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核电核岛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按照既有原则、就近原则、配套原则,围绕海阳核电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莱山核电产学研聚集区、蓬莱军民通用深远海保障创新产业园区。

据悉,山东海阳核电厂位于海阳市留格庄镇原冷家庄和董家庄,地处三面环海的岬角东端,厂区南北宽650米,东西长2000米,总面积3100亩。项目采用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是中国自主化依托项目之一。

数据统计显示,山东海阳核电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预留2台扩建余地,总投资超过千亿元。海阳核电项目一期1、2号机组项目,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6月开工建设,并分别于2018年10月22日、2019年1月9日建成投入商运。截至2020年10月底,一期工程两台机组累计发电量400亿度,累计上网电量373亿度。未来8台机组全部建成后,每年节约原煤4743万吨、减排烟尘3260吨、减排二氧化碳685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63万吨、减排氮氧化物1.55万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