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周四,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弹道导弹(ABM)技术测试。专家称,随着中国的反弹道导弹系统逐渐成熟并变得更加可靠,此举表明中国对该技术的掌握。
什么是陆基中段反导?
弹道导弹的飞行按时间顺序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助推阶段,火箭助推器将为导弹提供动力送上天空,中途阶段,当导弹飞出大气层时助推器停止,以及导弹重新进入大气层并对其目标俯冲的再入阶段或末阶段。
导弹进入中段飞行后,助推段的发动机已脱离,只剩下弹头在飞行,导弹飞行较稳定,有一段的速度较低,适合进行拦截。但由于体积变小,因此需要高性能大型相控阵雷达才能发现和跟踪。雷达发现目标后,针对怎样拦截的方案目前有天基拦截和陆基拦截两种。天基系统尚不成熟。陆基中段拦截比较现实。
面对高速飞行的导弹,拦截弹也需要相应的高速度。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发动机关机速度,关机速度越快,拦截弹覆盖范围越广、动能越大。另外,在导弹和拦截弹相对飞来时,拦截窗口一闪而逝,为此,科研人员在拦截弹的战斗部上安装有多个小型姿态调整发动机,用于短距离机动,以便将目标纳入杀伤范围。总的来说,中段反导对整个反导作战技术要求很高。
有哪些国家具备这个能力?
据了解,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的系统组成庞杂、技术难度极高,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及俄罗斯掌握相关技术。但是真正进行陆基中段拦截试验的只有中国和美国。有传欧洲也有可能拥有中段反导技术,但由于资金所限,未有进行测试。
美国
1999年10月2日,美国才首次进行真正的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即首次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飞行拦截试验。在那次试验中,美军从加州范登堡基地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作为靶弹,从7000多公里外的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发射了一枚外大气层拦截导弹。拦截导弹在太平洋上空将靶弹击毁。此后,美国先后进行了10多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其中多次失败,问题主要集中在拦截弹丢失目标、拦截弹头未及时与助推器分离等方面。据报道,美国现在仅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州葛利里堡部署了数十枚陆基拦截导弹,以防范其所谓的“流氓国家”洲际弹道导弹威胁。
俄罗斯
俄罗斯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苏联/俄罗斯先后建成弹道导弹防御试验系统——A系统、第一代莫斯科反导系统——A-35系统、第二代莫斯科反导系统——A-135等国家反导系统。
A-135于1989年宣布成军,一共有7处发射基地,其中5处是新建造,两处是由苏联第一代反弹道导弹ABM-1(俄国编号A-35/A-35M)Galosh(橡皮套鞋)导弹发射阵地改建。1995年初整套系统进入警戒状态,开始运作。系统建成时一共部署100枚导弹,符合反弹道导弹条约中的规定,这些导弹又分成两类:36枚射程较远的51T6拦截弹,北约编号SH-11 Gorgon(蛇发女妖)负责大气层外拦截;与64枚射程较短的53T6拦截弹,北约编号SH-08 Gazelle,负责大气层内拦截。
由于设计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两种导弹的弹头均为约10,000吨当量的AA-84型战术热核弹头,从而不需要非常精确的制导即可摧毁来袭弹头,这与当今流行的直接碰撞杀伤拦截弹头有很大区别。但是根据一些公开新闻报导资料,53T6导弹现在可能改为使用传统弹头,而非过去的核子弹头作为拦截的手段,以降低对于地面被保护目标的伤害;而51T6导弹则已经过期退役。
A-235“努多利”系统是A-135 “阿穆尔”导弹防御系统升级版,“努多利”至今仍是俄罗斯国防领域最机密的研发项目之一。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导弹发射和飞行测试于2014年在普列塞茨克试验场开始进行,共计进行过大约十次发射。“努多利”系统能够击中1500公里外的目标,拦截导弹速度达到数十马赫,这也意味着“努多利”是超音速导弹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在近地轨道摧毁洲际弹道导弹弹头。
中国
据媒体报道和官方声明,已知的反弹道导弹试验是中国在2010年、2013年、2014年和2018年进行的。据报道,中国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于2010年1月11日成功进行,当年,这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陆基中段反导技术的国家。11年五次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
陆地中段反导的意义?
分析人士认为,建立有效、完整的反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中程或者洲际弹道导弹,这些导弹通常都配有核弹头。因此拥有强大的陆基中段反导能力,不亚于拥有一个有强有力的盾牌,可以保障本国不受中程导弹和洲际导弹的威胁。(幂谈天下/张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