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与米诺陶:纵贯东西方世界的牛崇拜文化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牛魔王与米诺陶:纵贯东西方世界的牛崇拜文化

今年是中国农历的牛年,而在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古希腊,牛也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在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化身之一就是公牛,天后赫拉的称号之一就是“牛眼睛的赫拉”,有些希腊城邦会将牛铸造在自己的货币上。

无独有偶,西游记里有牛魔王,而古希腊神话里也有自己的牛魔王——米诺陶洛斯。其实这个神话的背后,蕴藏着诸多古希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密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话之旅,看看神话背后的古希腊历史吧。

约在公元前2000至公元前1500年的古希腊克里特文明时代,酒红色的大海上有一座名叫克里特的岛,岛上的国家富庶,人口稠密,统治这里的君王是米诺斯——宙斯的后裔

他击败了海盗,建立了爱琴海上最早的海上霸权,还获得了周边国家的臣服。

为了获得神明对自己权威的认可,米诺斯向波塞冬拜祈神迹,波塞冬赐给米诺斯一头巨大的白色公牛,要求他将牛祭献给自己。

但是这头公牛实在是太美丽了,米诺斯最后宰了另外一只公牛来祭献。愤怒的波塞冬诅咒了米诺斯的妻子帕西法厄,让她发狂迷上了那头白色公牛,甚至和公牛结合,生下了牛头人身的儿子米诺陶洛斯。

为了掩盖王室的丑闻,米诺斯王命能工巧匠代达罗斯修建了迷宫,将牛头人困在里面,然后命令其他国家进贡童男童女,以喂养这个嗜血的怪物

正好,米诺陶洛斯的生父——克里特公牛逃到了雅典的马拉松平原附近。在雅典王埃勾斯的鼓励或者怂恿下,漫游至此的克里特王子安德洛勾斯意图杀死公牛,却不幸被牛反杀。

怀着丧子之痛的米诺斯王发兵围攻雅典,迫使雅典签订了城下之盟,要求雅典定期向克里特奉献7对童男童女。每逢选择贡品时,雅典人就怨声载道。

最后,年轻的王子提修斯主动提出为民除害,他作为“贡品”前往克里特,很快获得了米诺斯王的公主阿涅阿德列的芳心。

在得知王子要杀死牛头人后,公主给了他一个线团,以防止他在迷宫中迷路,为返回标明道路。最后,提修斯凭借高强的武艺,成功杀死了米诺陶洛斯,而且沿着之前铺好的线一路逃出迷宫,并叫上其他作为贡品的男孩女孩一起上船,逃离克里特岛。

眼看“赔了夫人又折兵”,米诺斯王大发雷霆,下令舰队准备出海,追击这些胆大妄为的“贡品”。对此提修斯也早有预料:在出海之前,王子和他的部下还弄坏了克里特人的船只,以确保他们无法追上自己......

希腊神话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经典的母题。提修斯杀死牛头人的故事从《民间文学故事类型》的角度看,是典型的“少女帮助者”(AT313C)的母题,它有着如下故事要素:

1.年轻的王子来到一个魔王统治的国度

2.魔王的亲属或者手下想要除掉王子

3.王子得到了公主的爱情

4.在公主的协助下,王子战胜魔王

5.公主和王子逃出生天,过上幸福生活

类似的故事结构,还可以在美狄亚和伊阿宋、珀罗普斯和得伊达弥亚的故事里找到。不过抛开经典的故事套路,这个神话其实是独具特色的:

为什么海神波塞冬需要以牛献祭?

为什么希腊人会臆造出人牛杂交的牛头人,而不是羊头人,马头人?

为什么牛头人的居所是地下迷宫,而不是其他建筑物呢?

别慌,让我们像剥洋葱一样,剥开这段故事的神话外壳,寻找它的历史内核。

震地之神波塞冬

神话和历史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历史以研究和证据展现世界的规律,神话则以隐晦的方式暗示世界的真相

追根溯源,这段故事要从海神波塞冬开始解读:在希腊神话的渊源《荷马史诗》中,海神波塞冬有个可怕的称号:震地之神(the earth shaker)。

希腊人很早就发现,喜怒无常的波塞冬经常在海底发威,用剧烈的震动和滔天的巨浪让一座座城市沉入海底,所以希腊人赋予了波塞冬这个昵称。

爱琴海沿岸正是火山地震带

其实这对应的科学解释是,爱琴海地区位于亚欧大陆板块和非洲大陆板块的交界地带,在板块的冲击作用下,这里的火山活动和地震十分频繁

自古以来,爱琴海地区就不乏关于地质活动的记载和传说。而克里特岛从古到今,都在历经强弱程度不一的地震袭扰。

克里特岛克诺索斯遗址中出土的巨大祭祀角

而且,希腊人发现,地震从地底传来的巨响很像公牛的沉闷吼声。因此,牛成为和波塞冬息息相关的圣物。在其他希腊神话中,希腊人也以牛为贡品祭祀这位海中王者。

也正是因为米诺斯王得罪的是海神,所以在这个故事中,王后才会与公牛乱伦,产下了米诺陶洛斯。而被封印在地下迷宫中的米诺陶洛斯,就是希腊人对随时可能吞噬一切的地震的记忆。

米诺斯时代的献祭仪式,牛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为岛国的米诺斯王朝,其兴衰更是与大海和海神息息相关。

因此,在爱琴文明遗址中,极为常见的宗教祭祀圣地都有一对巨大的祭祀角,珍藏于赫拉克利亚考古博物馆里的米诺斯王朝牛头莱顿(制作于公元前1550至公元前1500年),就是当时公牛崇拜盛行的力证。

所以,从地震到公牛,米诺陶洛斯神话背后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

当然,除了地震,这段神话还保存了其他重要的历史信息,而且有些神话碎片已经得到了考古发掘的证实。

反映克里特文明时代航海活动的壁画

克里特文明的船只

首先是米诺斯王的淫威——其海上霸权和盛世,不仅得到了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史学巨擘的文献记载支持,还有许多出土文物佐证。

受益于广泛的海上贸易,占据亚非欧三洲中间位置的克里特岛得以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而可以保持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甚至能够威胁尚且弱小的希腊本土城邦。

根据修昔底德分析,很多希腊城邦的选址,比如雅典、阿尔戈斯、斯巴达等大城,都和海岸线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为的就是避免海上之敌的袭扰

米诺斯王宫遗迹中出土的跳牛仪式壁画,也与米诺斯王朝的海上霸权有关:具有强大海上霸权的米诺斯王朝很可能如同后世的罗马人那样,将其他国家的战俘或者贡品奴隶训练成“斗牛士”,进行融合了格斗术和歌舞的跳牛表演,作为展示给神明的献祭仪式的一部分。

稍有不慎,这些年轻人就会被飞奔的公牛撞得开膛破肚,头破血流。

现代人想象的跳牛仪式

而米诺斯人供给米诺陶洛斯的童男童女,其实也有迹可循:它反映的是古希腊文明曙光时代残忍的人祭习俗

北屋遗址中的人牲遗迹

比如在克诺索斯王宫以北的一个考古遗址“北屋”(公元前1500—公元前1450年)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4个年龄小于15岁的儿童的遗骸,祭祀者如杀死牛羊一般将他们的遗骨切成了20多块,遗骨上的刀痕新如昨日

除“北屋”遗址外,克里特岛上两处年代更早的遗址也出现了活人祭祀的骸骨遗迹。到了迈锡尼人征服克里特岛的时代,这种血腥传统依旧存在——1979年,英国考古学家在克诺索斯的王宫中,发现了有刀痕的男童女童的骸骨。

西多尼亚迈锡尼遗址中的女性头骨

在后来对克里特岛北部的西多尼亚迈锡尼宫殿的发掘中,考古学家又找到了疑似祭品的少女骸骨。

古希腊字母出现后,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理性时代,希腊人开始用伦理道德为血腥残暴的远古神话整容,大量的人祭神话被道德化:被阿伽门农献祭给狩猎女神的公主伊菲格涅亚没有死在祭坛上,而是在最后关头被狩猎女神救下,并被收为女神的女祭司。

但是仍有一些人祭的神话,比如米诺陶诺斯吃人的传说被保留了下来,暗示着希腊文明诞生之初的血色黎明。

所以,也有学者结合远古宗教中的人神圣婚传统,认为王后和公牛的结合,可能是公牛象征着扮演成牛的神职人员,与参与宗教活动的女性进行了人神合婚的宗教仪式

全盛时代的克诺索斯王宫

接下来,米诺斯王设计陷害提修斯之地,也就是藏匿米诺斯王家族丑闻的“迷宫”——其原型是始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并且在公元前17至公元前15世纪达到鼎盛状态的克诺索斯王宫

相比东方帝国的对称式宫殿,这种王宫最大的特点是其建筑格局依山而建,建筑风格轻盈小巧,不要求严格对称。

如果看复原之后的克诺索斯宫殿,就会发现这座在石质地基上轻盈伫立着土木结构的宫室“廊腰缦回,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有的建筑物高达三层,还有廊柱相互勾连。对不知道进出口位置的人而言,贸然闯入这里,确实非常容易迷路。

历史上的“提修斯远征”,实际上是来自大陆的迈锡尼人对克里特王族的一次斩首行动

而英勇的提修斯对“米诺斯王族”米诺陶洛斯的斩杀,则对应着来自希腊大陆的迈锡尼人对克里特岛的反攻和入侵。

公元前145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的玛利亚、法伊图斯等小型宫殿遭到摧毁,到公元前1370年,克诺索斯宫殿遭到了明显的战火洗劫。

此后,克诺索斯宫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变得更加刚硬豪迈,泥板上的线形文字α,也变成了迈锡尼人使用的线形文字β。这暗示着海岛上换了人间,来自希腊大陆的迈锡尼人征服了这里。

而他们的具体战争方式,就是斩杀象征米诺斯王族的米诺陶洛斯,加上迎娶、抢夺或诱拐这里的公主。

全副武装的迈锡尼英雄们

迈锡尼人兴起之后,他们维持了2个多世纪的辉煌。迈锡尼英雄的征战和联姻,为后世希腊神话贡献了大量素材和故事母体。

公元前13至公元前12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古文明大都遭遇了“青铜时代末期大崩溃”,迈锡尼文明的辉煌成为绝唱。

陶瓶画上的提修斯斩杀米诺陶洛斯

当远古文明只剩下无法理解的语言,传奇就成了不朽的诗篇。在爱琴文明时代的线形文字α和线形文字β失传后,只有神话和史诗还保留着远古的历史密码。

在受到腓尼基字母影响下诞生的希腊字母出现前,米诺斯和迈锡尼时代宝贵的历史是以神话和吟游诗人的吟唱等方式口耳相传,以非常隐晦的方法诉说着历史。

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古风时代,古希腊陶瓶画上开始大量出现勇士和牛头人搏斗的图案。到了公元前7至公元前6世纪,女诗人萨孚开始用文字书写提修斯的克里特岛冒险传奇。这些故事才免于以讹传讹,以相对稳定的方式传之后世。

到了公元前5世纪,雅典作为海上霸权崛起时,这段故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米诺斯王是爱琴海上最早的海上霸主,雅典先王提修斯击败米诺陶洛斯,还弄坏了米诺斯王的船只,象征着新的海上霸主对前任霸主的取代。这样的解读,无疑是在为雅典海上势力的崛起造势。

迈锡尼时代皮洛斯城堡中的吟游诗人壁画。用荷马的话说,图中的吟游诗人正在吟诵“带着翅膀的话语”

也是在古风时代和古典时代,希腊人对血腥的上古传说进行了道德化和伦理化或者政治化改编。主导天界的,是比人类更加高大健美的奥林匹斯诸神,在地上纵横驰骋的,则是天神和凡间男女们相爱后繁衍出的半人半神的英雄

所有非人形的神怪,都遭到了健美的半人半神英雄斩杀。血腥的人祭仪式或吃人习俗,在神话里大都成了非希腊人的文化标签,而希腊人的弑父、杀子等行为,都被诠释为命运的捉弄和无心的悲剧

希腊神话越来越显现出人本主义的光辉,包括提修斯斩杀米诺陶洛斯的壮举,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泼墨挥毫提供灵感,也为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的勇士们注入无穷的勇气。

那些浪漫的希腊神话,依旧如同精致的爱琴海诸岛一般,散落在酒红色大海上,带着世界各地的人们重温人类先祖们体验过的喜怒哀乐。

编辑说明

校对 / 欧皇喵

封面 / 姜博约

排版 / 火车便当

活动策划 / 心斋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