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2个月前
那用尽生命的一次托举
这位不穿军装、骑着牦牛
和解放军边防官兵一起
守卫祖国边境的人大代表
应该已经换上了准备已久的服装
正准备步入全国两会的现场
然而,他明澈的笑容
永远留在了2021年1月4日
一次奋不顾身的救援
和那个耗尽生命的托举
成了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姿态
中宣部追授拉齐尼
“时代楷模”称号
1
生前留下最后的影像
感动无数人
2021年1月4日,喀什大学校园湖边突然传来呼救声,一名儿童不慎掉进冰窟窿。正在该校参加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闻声赶到,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拉齐尼却不幸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拉齐尼牺牲后,他的名字和他“用生命托举”的壮举,在朋友圈刷屏,感动了整个中国。
为宣传褒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拉齐尼·巴依卡
其实,这个腼腆爱笑的塔吉克汉子身上还藏着很多的身份和故事:他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是全国人大代表,是一家三代守卫祖国边防的护边英雄!
2
一家三代卫国戍边
老父亲:“我为儿子自豪”
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雪峰连绵。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组建,哨卡就建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雪窝里。
红其拉甫,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的巡逻路线中有条吾甫浪沟,官兵在沟里巡逻一趟,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达坂,一次次蹚过刺骨的冰河。
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要征服这条巡逻路,离不开经验丰富的当地塔吉克族向导。拉齐尼的祖父当年自告奋勇参加巡逻,一干就是23年;后来,他的父亲巴依卡又接过重任,走过30多个春秋。
▲拉齐尼一家三代
2003年,拉齐尼·巴依卡从部队复员后,接过祖父、父亲接力棒,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
▲曾穿军装的拉齐尼
巡逻路上,边防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拉齐尼总是走在前面探路。凭着丰富的经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拉齐尼和边防战士巡逻(左一)
“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从小听着祖父和父亲戍边故事长大的拉齐尼,把他们坚守了一辈子的信念铭记在心中。
▲每次到达巡逻点位后,拉齐尼就在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宣誓国家主权。
拉齐尼牺牲后,他的父亲巴依卡眼里含着泪说,“我也心疼,但我儿子救人是最好的事,我很自豪,以后我的孙子也还要这样。”
3
一张特别的“全家福”
儿子:“长大后也要去当兵”
作为护边英雄,拉齐尼尽职尽责,但作为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女却一次次“食言”。说起爸爸,女儿都尔汗委屈地哭了:“他陪我们的时间特别少,常常一个月都不能回家……”
一家人来北京参加《时代楷模发布厅》的录制间隙,导演组替“食言”的拉齐尼完成了一件他曾对自己一双儿女的承诺:带他们到北京看了升国旗,带他们亲眼看到了爸爸开会的地方。
在节目的舞台中央,从没有拍过全家福的一家人,与拉齐尼的衣服一起,拍摄了一张特别的全家福……
拉齐尼的儿子,今年只有11岁的拉迪尔说:“我以后,也想和爸爸一样去部队当兵,退伍回来也在家乡当一名护边员,像爷爷和爸爸一样,成为坚毅勇敢、展翅翱翔的帕米尔雄鹰!”
拉齐尼
帕米尔高原的雄鹰
尽情地在天空翱翔吧
你一定看见了
14亿中国人就是14亿块界碑
每个人都接过你手中的火把
守护好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保护好祖国的每一寸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