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为何宁可守寡30年,也不回唐朝?

袁载誉
2021-03-08 00:02 来自四川

贞观十二年(638年)的秋天,一统吐蕃后的松赞干布,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可以横扫世界了,于是自信的率大军攻击唐朝的松州,试图东进富饶的中原地区,但哪曾想摸到了老虎屁股。

唐太宗闻讯吐蕃来犯,作为中原皇帝、草原“天可汗”的他大怒,想着老虎不发威,你就当我是病猫,当即遣派数万大军还击,打的松赞干布所部落花流水。

遭受当头一棒的松赞干布幡然醒悟,意识到这个邻居惹不起。面对比自己强的人,跟他做朋友,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松赞干布当年也是这么想的,于是开始追求唐朝公主,试图用婚姻绑定自己跟唐朝的友好关系。

《旧唐书》: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

唐太宗执政时,拒绝贵中华,贱夷狄的攻击性对外政策,选择把夷狄当平等人对待的“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用输出文化的方式,而非战争手段来增强作为东亚老大哥的凝聚力,构建和睦的邻里关系。

因而当松赞干布遣派使节求婚,唐太宗没有拒绝,认为是共赢的选择,于是就有了传诵千年的文成公主入藏事件。

《旧唐书》:太宗许之。弄赞乃遣其相禄东赞致礼,献金五千两,自余宝玩数百事。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

文成公主入藏后,松赞干布也是给予充分重视。亲自以中原子婿的礼节引接公主的送亲使团。

《旧唐书》: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

担心文成公主住不惯已有的宫殿,松赞干布还另外筑城为其居住地。

《新唐书 》: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

而在地位上,不同于中原贫弱时期的和亲公主,只是作为妾室。松赞干布给予了文成公主最崇高的地位,成为自己的王后,母仪整个吐蕃。

《贤者喜宴》: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不过不幸的是,641年,25岁的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但是在34岁时就因伤去世。文成公主入藏时16岁,结果25岁就当了寡妇,而她最终还是55岁时去世,足足守了30年活寡。

汉人有着浓厚的思乡情结,在丈夫已死的情况下,从情感上说文成公主有返回唐朝的动机,同时文成公主所在的年代,唐朝正如日中天,她想走,吐蕃的贵族们未必敢栏,女凭娘家贵。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文成公主宁可守寡30年,也没有选择回唐朝。其中本质原因莫过于文成公主的婚姻并不是简单的家族联姻,她是唐朝和吐蕃相互交流的信任桥梁。

文成公主去吐蕃的时候,并不是仅仅靠自己的美貌身躯俘获松赞干布,她是“拖家带口”的去。根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除了各种金玉饰物,还有360卷中原经典,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等。可谓是把中原的文化结晶全部搬到了吐蕃。

文成公主是切切实实的用中原相对先进、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了吐蕃百姓的生存环境。同时借助跟唐朝结成亲戚之邦,降低了汉人对吐蕃人的歧视,吐蕃得以吸引大量汉人人才入境,吐蕃的历法、律法等都得到显著提高,褪去部落时代的野蛮。

唐人陈陶《陇西行》诗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与此同时因为信任,文成公主入藏后,吐蕃和唐朝鲜有战争发生,双方使节互通无阻,唐太宗去世,松赞干布派专使以女婿的姿态往长安吊祭太宗。唐朝出使印度的使节王玄策被欺负,吐蕃二话没说直接借兵给王玄策复仇。唐吐关系因为君主婚姻的联系,可谓甜蜜到了不分你我。

相对的在文成公主没有入吐蕃之前,吐蕃和唐朝是死对头,松赞干布的求婚,可是在自己东进唐朝的松州受阻之后,不得已的权宜之策。一个刚刚结束战争的2个国家,却仅仅因为一场婚姻就你情我浓,不分彼此,这放在全世界的外交史都是经典。而这一切的背后,文成公主肯定是功不可没,只有她的姿态让吐蕃的百姓拥戴了,才会有唐吐情缘,相反,则会加深仇恨。

在唐吐关系中,套用现在的话说,文成公主是一个对立双方都能够认同的话事人,她若选择回唐朝,唐吐之间将丧失合作信任的基础。

与此同文成公主不回唐朝,还有可能是对丈夫的一种承诺。根据西藏现存的民间传说,松赞干布去世前,圆满安排了西藏的国事,对未来的重大事情进行了授记。藏王用左手为文成公主摸顶,结果文成公主变成了一朵绿色的十六瓣莲花,莲花中现出绿度母的标志。

松赞干布在自己死亡的最后一刻,神化文成公主为藏传佛教中的圣人绿度母,提前解决了自己死后,文成公主在吐蕃可能遭遇的非议,一个宗教气氛浓厚的国家,没有人敢对公开认同的“神”产生质疑。

而松赞干布为什么这么做?从一个君主的角度来看,看着因为汉化而带来的蒸蒸日上的国力,他是想保持的,而帮文成公主解决呆在吐蕃的后顾之忧,即是他对妻子释放出的善意。

虽然是政治结合,但是9年的婚姻,文成公主出于已经化为亲情的关系,她最终选择了继续在吐蕃,当唐吐二国桥梁,这可能是她作为妻子,对丈夫多年照顾的最大回报,守住丈夫所创造的事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