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舰队停止扩充:真的能把锅甩到户部头上吗?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北洋舰队停止扩充:真的能把锅甩到户部头上吗?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或官方,都认为北洋舰队之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是因为清朝在1890年代停止外购军备。同时代的日本却三年内陆续下水大批主力军舰,造成双方海军实力的攻守易位。

其中,户部更是因掌管财政而被安上了罪魁祸首封号。不仅协助海军衙门办事大臣、摄政王奕譞挪用北洋海军经费,用于重修颐和园和操办慈禧60寿诞。还在1891年奉上《请各省停购枪炮船械二年》的奏折,以“部库空虚,海疆无事”为由,请求南北洋购枪炮船械、机器暂停二年,以资弥补。结果导致北洋舰队在最需要扩张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添购军备的动作。

户部一直是清朝最主要的财政中枢

事实上,相信第一条罪责的人,多半是对清朝的严格财政管理制度缺乏了解。因为早在清朝建立之初,就对财政支出的管理甚严。凡户部支取经费,事前必须报知户部具体用途规划。事后又必须奏报核销,并对超支部分做出合理解释。所以每一笔经费从申请开始,到予以落实和事后核销,都有非常麻烦的程序要走。偏偏颐和园工程和慈禧寿诞,就对工期要求非常严格,必须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如果将重担交由户部应付,就根本没可能准时就位。

此外,户部的繁琐程序对诸如兵饷、恤民与河工等项目,大多都有前例可以依循。所以想要在中间环节做手脚,难免大费周章而行径败露。但清朝却在晚期捣鼓出一种户部无法监管的支出项目,这就是各类用于办洋务的经费。由于传统官僚完全不懂各项新式开支,也就没法展开有效监管。

慈禧的颐和园工程和寿诞典礼 一度被认为是甲午战败的原因

所以,各省大员要购买枪炮、兵船、机器或开办企业,往往都能随报随销,由不得户部进行质询。海军更加是集中现代科学技术于一身的部门,让学识贫乏的户部官员更难进行插手。后来为了统一管理南北洋各头的水师,又成立了专门的海军衙门,有就有了完全独立的经费体系。还军衙门的各项支出入账脱离户部监管,使用起来非常灵活。这才能成为建造颐和园与慈禧寿诞经费的皇室“小金库”。

这些海军衙门能挪用的经费,通常是被收纳入衙门库房的海防捐或专项款。原本就只是假托海军经办之名,为皇室提供灵活支用的编外资金。所以不仅与户部缺乏联系,也很难为后者进行跟踪监视。

洋务运动的大部分经费 并不来自中央户部

不过,还是有人会说,如果户部不奏请停购船炮两年,慈禧就可以将这笔体制外的巨额资金用于给北洋舰队添购船炮,就能打造一支比日本强得多的舰队。且不说皇太后的颐和园重修、操办寿诞各种举措,本身就是和光绪父子的一次政治交易,而非慈禧本人可以做主。仅就停购船炮一事来讲,就是北洋大臣李鸿章本人的决策失误。

自1879年李鸿章主议从英国购进六艘蚊炮船后,便开始为清军大规模购买外洋舰船。以慈禧为首的清朝中央,在举办海军方面对李鸿章的支援可谓是不遗余力。几乎每2-3年就要拿出经费,向西方国家订购一批新式舰船。从耗银110万两的定远、镇远铁甲舰,到耗银400万两之巨的经远号巡洋舰。随着西方军备技术更新的加快,兵船购买成本也随之飞速上涨。但清政府还是四处凑集费用,从南洋大臣管理的关税,再到北京、天津的盐运抽税,千方百计为北洋扩充军舰规模。凡是李鸿章倡议的购船方案,户部无一阻碍质询,全都按李鸿章奏报核销经费。

停止购买舰船的决策 恰恰来自李鸿章本人

为了回报清政府每年筹集的巨额购舰购船炮经费,李鸿章也经常在给清政府的奏折里大唱喜歌,吹嘘北洋舰队的强大。时间越往后,各地官僚对他独占海防经费的议论越多,自夸的声调也就越高。

早在1888年,他就上奏自夸:海防千余里,逐次布置,尚称缓急可待。

1890年又奏称北洋海军:声威既张,敌情自慑。

1891年,李鸿章还不忘称: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1893年,李鸿章已经认为:北洋全局,已固若金汤。

甚至到1894年3月,也就是甲午战争快要开打的前夕,还在给清朝的上奏表示:京师东面临海,二千余里一气联络,形势完固。

清政府在花费巨资之余,也基本听信了李鸿章的例行捷报。以至于放心停购船炮,并将经费用在已经搁置许久、不能耽误的整顿黄河工程上。这就难怪户部会在1894年给光绪的奏折中表达无奈:我们因为李中堂自认北洋舰队已经成军,形式坚固,才申请各省停止购买枪炮船只机器二年。今停购期限早已过去一年多,各省陆续都在申请添购枪炮机器,只有北洋不知为什么毫无动静。想必是李中堂认为船炮足够,不需要购买。

19世纪的铁甲舰 对大清而言无异于天价宝具

虽然上述言论无疑有挤兑李鸿章的味道,却也道出其建军思路的一个重大弊病。毕竟,李中堂自己采买军械船舰有固定套路。经常在和平时期,以淮军、新式水师装备精良,西式训练精熟为卖点,自夸为清朝栋梁。一旦真的和外国起纠纷,才发现武备早已经老旧不堪,再匆匆向第三国采购更新武备。等新援运抵中国后,战争或危机已基本结束。这些新装备又会成为他下一轮夸耀的最大卖点。

比如在淮军自扑灭捻军叛乱后,便长期装备前膛线膛枪而不加以替换。李鸿章却经常拿来自称是“使用西式利器的百战精锐”。等到1879年,同时发生日本进攻台湾危机和沙俄进占伊犁事变,才慌慌忙忙的采购施耐德和林明敦后膛枪。同时购买的还有蚊炮船和新式快船。在后来的中法战争爆发后,还急忙购买毛瑟步枪和新式铁甲舰。直到甲午战争迫在眉睫,还想着要购买120毫米”克虏伯管退炮”18门,用于装备北洋各舰。

准备落后的淮军 曾是李鸿章长期自吹的政治资本

在户部拖沓缓慢的经费支出程序运作下,等清政府批下购买新式舰炮的款项时,战争已经结束。新到的管退炮也已经没有能装备的船舰了......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