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兮文化策划:艺术究竟有什么用?看众名家如何解读(一)

翕兮文化
2021-04-02 23:38 来自湖北

总策划 | 杨简浓 导语 | 陈娟娟 张鹿

出 品 | 翕兮文化 编辑 | 刘韵婷

2020 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所有人被疫情的阴影笼罩

重重困境之下,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之前习以为常的事情

艺术家本可以用最敏锐的画笔捕捉无处不在的人性

用画面的共情安抚大众

艺术在这场疫情中究竟能做些什么

有人说:美术作品的治愈能力,远不如一只口罩实用

有人说:许多绘画作品是照搬新闻,却远没有照片或视频真实生动

有人说:艺术不能吃也不能喝,在生计面前显得过于苍白

有人说:艺术到底能做什么……

其实大家更想知道,在现实面前

艺术究竟有什么用?

中国艺术已沉淀千年,流传经典无数

它的价值毋庸置疑

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在迷茫、质疑

翕兮文化特邀名家就此话题各抒己见,听听他们都说了什么?

邵大箴:中央美院教授,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

艺术供人欣赏,给人看、听,或赏心悦目,或激发感情:兴奋,同情,悲伤,思考⋯⋯高尔基说过,艺术犹如药物,吃到嘴里是甜的,实际上是苦的。甜能让人接受、喜欢,苦能起到治病的作用。所以,好的艺术不能满足于人们赏心悦目的效果,而要给人更多的东西,给人精神方面的启迪。这是艺术应有的功能。艺术的这一功能不能用赤裸裸的方式去实现,而要用形式美去感染人们的感情,启发人们的思考。形式美感是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说教是艺术的应有之义,但教育的功能应该躲在形式美感的后面。不硏究形式美感,没有形成语言的表现力,艺术语言枯燥无味,就不能引起人们欣赏的兴趣。 艺术有什么用?艺术给人们视、听等方面的形式美感享受,陶冶人们的感情,给人们心灵的抚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石齐:石齐画院院长

世界是美丽的,艺术是我们表达美的工具,是另外一种语言。每个人心中的美各不相同,人们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张扬个性,创造更多彩的可能。非常时期,艺术虽不如一只口罩可以阻挡病毒,但一首歌可以舒缓焦虑的情绪,一幅画可以歌颂抗疫英雄的伟大,一段精彩的表演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是万千居家隔离日子里驱散孤独无助,疗愈人心的宝藏。艺术让我们看见世界,看见自己。

袁熙坤: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联合国首任环保艺术大师,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

我不反对艺术家躲在象牙塔里,在有限的画幅上,以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地表达自我,但我更主张一个艺术家应当用自己的艺术来回报天地,跟民众最关注的事相结合,到达更广阔的境界。若为艺术而艺术,如同为了喝酒而喝酒,毫无意义。对我而言,艺术是承载希望的,因为精神与物质天生是连着的,从先人捕猎到猎物后,火塘边美餐一顿,就会用木炭在洞穴上画动物的各种图腾,就可略见一斑。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倡议发起了艺术名家为疫情助力主题书法创作公益展播活动,22位艺术名家抒写大爱,创作的“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书法作品以公益视频的形式在全国214个地铁隧道视频媒体站点、北京地铁线,共计10000余块地铁电视屏幕以及北京西客站电子屏幕滚动播放一个月。这是艺术与现代传媒传播技术融合,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宣传顶峰,成为疫情有效的“精神助力”。

我是更承认精神的反作用力的,所以我作为个人,在这个"精神”的感召下,又选了我歌颂自然、歌颂生命的生态环保主题雕塑作品《女娲补天》和《极地之急:北极熊》参加拍卖,拍卖所得善款(除佣金外)全部捐赠给宋庆龄基金会,用于定向支持我国医疗研究机构开展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工作,尽一点微薄之力。但更激励我的是做“第一人”,当精神上的哥伦布,纵观我半个世纪的不少义举,算是如加尔文所言,“信仰能使行善连贯”了。

吴悦石: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

学习中国画首要是在过程中长期温养自己,所谓润物无声,水滴石穿。故前人有画是养出来的说法。如能在过程中“读书卷以发之,广见闻以扩之。”敏学篤行,澄怀观道。则近乎道矣。

艾轩: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

这个题目太大了,因为艺术的作用可以发生在大量和艺术本身无关的事情上。

只能说一下,对我来说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一开始就是本能地想画画,这是人类自孩提时就有的本能冲动,把看到的和听说的事物描绘在纸上,当物象出现在纸上的时候,艺术的作用就呈现了。

描绘本身的兴奋、惊喜和愉悦,有时间、有条件画画就会不断地带来喜悦。不会想到绘画可以发表、出版、展览、评奖、评职称、艺术品拍卖……这些是由绘画的延伸发生的功利性质的作用。

所以,纯粹意义上的艺术作用,最可贵的作用就是对我能用画笔描绘出图像带来的快感。

当然,随着绘画能力的提升,就把原来用作自我陶醉的艺术作用延伸到社会上去了,出现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艺术作用。那就是用长篇大论写多少本书也理不清的作用。

最原始的艺术作用,就是满足了我描绘的愿望。

苏士澍: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名誉主席

从书法角度来谈艺术之用无外两点:即作为中华文明载体的文字记录功用和艺术审美本体。这也已经是古今中外文明史证明的史实。今天还质疑艺术存在价值不仅是一种实用主义功利考量,也是对艺术作为文明重要构成视而不见。

我主張“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未必是说“好人”和“好字”可以划等号。而是想强调作为艺术的好书法不仅赏心悦目,而且也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成教化、助人伦"在当代的价值和功用的重申。

刘传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化研究院院长

回答“艺术究竟有什么用?"的前提要注意提问者预设了对“艺术有没有用?"有了肯定的答案。

“艺术有没有用?"才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因为能够给出正确答案的不是艺术家就是热爱艺术的人和视艺术为宗教的“疯子"。反之则反之,前者不屑回答,后者无力回答。

如果认为艺术是一个抽象学科概念,答案一定是冗长无味、扯皮纠结,当然也就乏善可陈;如果认为艺术是指具体的绘画、音乐、戏剧、电影、舞蹈等等等等,则答案一定清晰明确,也就无须多说。

艺术,一如人生世相,神秘莫测,难以言表,但艺术在人的生活中又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艺术之“无用而大用”能让我们看见生活迷局中的那团火而非仅仅是烟尘。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热爱艺术的人和视艺术为无用的人。

杨飞云: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

从现实角度的物质层面来看,艺术不能吃也不能用,好像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但是从人的精神、情感、审美的层面来看,艺术却有着“无用”之大用。

艺术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审美通道,能调动人性中的优质情感,激发生命中爱的力量,表现存在于灵魂深处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渴望,优秀的艺术是文化的结晶体,是人性生命中发出的光芒,可以悦人耳目,更可以动人心魄。

人类通过学习文字来扫除文盲,通过发展艺术来消除美盲。若没有艺术,我们的道德情操、精神品格就只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物质对人类的生存困扰似乎已经过去,而人类精神素质的困境必然会通过创造优秀的文化艺术来提升。唯有发展艺术,提高情感交流,才能激发人性审美的进步。

我们知道,成就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创造,消耗的是他生命中珍贵的精气神,表现的却是他心灵深处的真、善、美,这就是艺术的大用。

谢东明:中央美院教授

时常在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又该如何以世界为镜来反观自己;艺术创作能否表达时代精神,如果能,它又何以表达的?又以何种价值形式呈现?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就我而言,艺术创作的价值,在于现实生活之上内心深处的反映,它可以窥探时代潮流背后的社会价值,并最终凝练成历史经验反映于未来。艺术创作的情感注入,让艺术创作转化为生命的灵魂,展现了生命的另一层含义——精神追求,是人超越生物属性,凌驾于物质之上的更高追求,相比于那可用金钱计算、物化衡量的物质生活,它更能回答“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问题。另外,艺术的创造性能让观者产生共情,引发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它可是人的真善美的事实反映,亦可是丑恶罪的真实写照;于和平年代,它是一种美的表达,展现生活的自由;于黑暗时期,它是一种心灵慰藉,驻足未来的希望。故此,艺术存在的意义远不止于生活,而是超于生命的心性情怀引领。

何家英:中国美协副主席

艺术是对所知世界最真实的视觉审美认知的表达,它所折射出的是艺术家最真实的心理与品性。它超越于一般人的审美认知,却又能够与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共鸣,因此它既是艺术家对审美情感的抒发与慰籍,又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启迪和引领,是对生命的赞美!是弥补人类精神需求的一剂良药。它让整个世界变得无比美好!

冷军:著名油画家

艺术的作用与功能东西方不一样,过去与现在也不一样,甚至每个小的时间阶段也会有区別!首先东西方对艺术的定位就不同,艺术在东方是一个求"道"的过程或工具,是呈現人格境界的外在形式,古语有"文以载道"之说就是这个意思。"道"是宇宙的性质,是一个尽精微致广大、博大精深、无微不至的物质结构,是仁慈、博爱、慈悲之至善之物。"求道"就是求得同化于道,同化于宇宙的性质,获得充分的、无所遗漏的自由,古人说"得大自在"。因此求"得大自在"就是东方传统艺术的作用与功能。"得大自在"是人类的灵魂工程,所以千年不变,充其量只能是"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其实这种表面的发展创新,实则是稀释了"道"的浓度和精华,变得失纯了,古人称其为"离经叛道"。西方艺术则刚好相反!

文复兴之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人"成为万物的尺度,是中心,而将"灵"交给上帝。中世纪之后,人类从普遍的宗教生活中争脱出来,开始自己管理自己,放飞灵魂深处"大自在"的本能。但是由此人类失去了上帝的祝福,这样的"大自在"在世俗生活中迅速萎縮成了小"自由"。

由此人类开始了对"自由"的追求,并以期达成"大自在"境界,同时人及人性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生活与工作的核心,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等价值理念充斥著人的头脑,艺术也不例外,因此,西方艺术的作用与功能我认为就是求得"人性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如果说得"大自在"是道德现实的结果,那么"人性中自我价值的实现"就是自由的现实结果。那么东方艺术作为灵魂的工程,是灵魂解放的工具,其肉身的位置自然是无关紧要,甚至是用來牺牲的,由此以期达成灵魂得以救赎。如果肉身无关紧要,人性也就同样无关紧要,因此东方艺术几千年就沒有什么大的变化,其作用与功能就始终止于求得"大自在"上了。

西方文艺复兴之后,因为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需求是其核心价值,因此西方文化必须不断的发展与突破,在人类文明不同的阶段承担不同的使命,发挥不同的作用与功能。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按宗教改革和人性解放的理想去描绘或理释宗教中的经典,其作用与功能是对新教与人本主义啟蒙。伴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绘画也同时拓展了自己本体的表现空间,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与人文主张,最典型的莫过于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绘画,甚至一度承担了启蒙民生、宣传革命和传递新闻信息的作用与功能。当然,在几百年的发展进程中,绘画始终脱离不了画家陶冶性情和维系生计的作用与功能。大革命之后,照相术的出现和印刷业、出版业的发展,特別是报纸的出现彻底终遏了绘画传递信息的功能,绘画不得不回到自身本体之中,在本体中寻求新的作用与功能。

失去社会性作用与功能使得绘画反而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不承担任何社会性后果的绘画,在自由的状态中,在人性与自由意志的理念作用下绘画走向了死亡,艺术诞生了!人人成为画家沒有可能,但人人成为艺术家是沒有问题的!绘画艺术史上那些最耀眼的大师,他们给人类的最大贡献就是一步一步突破或蚕食掉以往艺术上已有的规定性原则,降低艺术门槛,"人人都是艺术家"真的可以成为现实!因此我以为今天艺术的最大作用与功能就是实现人性中的这一理想,那么这一理想的实现给艺术带来了一个新的作用与功能,那就是娱乐!

张义波:中央美院教授

艺术有什么用,这是个看似简单又很难回答的问题。忘记了谁说过这样一句话,看着没什么用,好像又有点儿用的东西就是艺术了.我想每个人对于艺术问题都会有不一样的答案吧.对于我来说艺术就是生活,我每天的所思所想,所闻所见,所干的事都离不开艺术,艺术让我们直观,真切地触摸到了古人的生活,了解了祖先们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以及所创造的文明.艺术让我们跨越了语言的障碍,与世界进行了交流,艺术让我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情感上进行心灵的沟通,艺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阳光和希望,艺术在我们面对困难时赋予我们勇气和力量,同时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

董婷竹: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

艺术是潜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就绘画而言,人类已经画了3万年了。它是上天赋予我们的神圣能力,让我们能够超越己知的内容去思考。使我们有了发现和扩展众多信息的可能性。艺术有助于定义一个有史可寻的国家身份,如果我们的后代不了解自身的文化视觉历史,某种意义上就像否认了我们自己。纵观历史,艺术与时代同步,是生生不息的运动体,因有不可预见性,才有世世代代的艺术家甘愿为此一生努力。

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关注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民生的综合性的多维度复合体,要知道艺术并不只是画好看的画,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存在依然在教导人们如何应对身边的一切,它甚至就像氧气一样充斥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使其生生不息。

本文内容由翕兮文化组织名家原创,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否则权利人将根据知识产权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