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内明处(114):佛教所应知处相(23)三种(1)发起邪行令堕恶趣

大象佛学图书馆
2021-04-10 08:31 来自山东省

︽瑜伽师地论︾

内明处(114):

佛教所应知处相(23)

三种(1)发起邪行令堕恶趣

作者|观诸法如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四.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

四、佛教所应知处相

四、三、三种

已说二种佛教所应知处,次说三种。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三 ︰ 有 三 十 种 门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六:增 三 ︰ 有 四 十 五 门 。

前面已经说了二种佛教所应知道的法相,接着要说三种佛教所应知处相。

四、三、一、发起邪行令堕恶趣

四、三、一、一、略标

谓依十相三门三种及与三根,于诸有情发起邪行,能令有情堕诸恶趣。

「依十相三门三种及与三根」,就是十个相貌和三个门,还有三种,还有三根,这一共是四样。「于诸有情发起邪行」,这四样事情总而言之,是说明众生发起邪行,有罪过的事情。「能令有情堕诸恶趣」,做了罪过的事情不会白做的,能使令众生堕落到三恶道去受苦的,说明这件事。

四、三、一、二、别释

四、三、一、二、一、十相

四、三、一、二、一、一、列差别

言十相者:谓坏生命、财物、妻妾,若坏实义、善友、赞美所为事业,若意三浊。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 言 十 相 者 ︰ 谓 坏 生 命 」 等 者 ︰ 上 一 坏 字 、 贯 通 下 十 , 恶 业 义 相 关 故 。 约 之 以 明 ︰ 门 种 根 三 、 以 为 初 门 。 杂 秽 语 , 名 ︰ 坏 。 「 所 为 事 业 」 者 ︰ 于 正 事 业 、 不 正 而 说 , 名 ︰ 绮 语 故 。 三 门 中 ︰ 泰 云 : 舍 七 善 色 , 名 ︰ 业 毁 坏 。 坏 无 贪 瞋 、 生 善 意 乐 , 名 ︰ 意 毁 坏 。 坏 慈 悲 等 、 诸 方 便 性 , 名 ︰ 方 便 坏 。 基 云 : 「 前 之 七 种、 作 业 毁 坏 」 者 ︰ 外 彰 身 语 、 而 作 业 故 。

「 其 次 二 种、 意 乐 毁 坏 」 者 ︰ 无 贪、 无 瞋、 正 意 乐 故 。

「 最 后 一 种、 方 便 毁 坏 」 者 ︰ 正 见 乃 是 正 智 因 故 。

「言十相者」,十相是什么呢?「谓坏生命、财物、妻妾,若坏实义、善友、赞美所为事业」,就是十种恶法。「坏生命」,就是杀害生命。「财物」,「坏财物」,就是不与取叫做坏财物。「妻妾」,坏妻妾,就是欲邪行。这是身三,身所发的三种罪过的事情。

「若坏实义、善友、赞美所为事业」,「若坏实义」,就是说谎话,就是说妄语。「坏善友」,就是离间语。「坏赞美」,就是恶口、两舌,说暴恶、粗恶的语言,说杂秽的语言;把赞美破坏了,就不值得赞美了。「所为的事业」,坏生命、坏财物、坏妻妾,这是身所为事业;「若坏实义、善友、赞美」,这是口所为事业,语言上所做的事情,所以叫做「所为事业」,这是七样。

「若意三浊」,坏生命、坏财物、坏妻妾,这是三个;坏实义、坏善友、坏赞美这又是三个,也是三;就是口四合起来,恶口,那个暴恶语和杂秽语合而为一,所以是三个。「若意三浊」,前面是身、口,这第三个是意,意里面有三样也是污浊,就是贪瞋痴了「三浊」。。身三、语四、意三的邪行,名十不善业。

四、三、一、二、一、二、随难释

谓执受他财欲为己有,欲令他遭所不爱事,诽谤真实所有恶见。

「谓执受他财欲己有」,这叫做坏财物,想要把别人的财物拿过来,占据成为自己所拥有的偷盗。「欲令他遭所不爱事」,欲令别人遭遇到所不爱的事情,所不欢喜的事情。「诽谤他真实」,就是说谎话,乃至到所有贪瞋痴的恶见。

韩清净《披寻记》:「谓生命等者:谓若杀生,名坏生命。若不与取,名坏财物。若欲邪行,名坏妻妾。若虚妄语,名坏实义。若离间语,名坏善友。若麤恶语及与绮语,名坏赞美;此之七种,身语所作,名所为事业。若意所作,贪欲、瞋恚、邪见,名意三浊。下自随释,如次应知。」若杀生,杀害有情的生命,名坏生命。若不与取,他人不与而取为己有,名坏财物。若欲邪行,破坏他人的妻妾,名坏妻妾。若虚妄语,说谎话之小妄语及未证言证,没有禅定说有禅定,没有圣道说有圣道等大妄语,名坏实义。若离间语,离间他人的感情,名坏善友。若麤恶语及与绮语,说麤劣暴恶的语言、或能引无义不能引义的绮语,名坏赞美。这七种都是动身发语所作,杀、盗、淫是身业,妄语、离间语、麤恶语、绮语是语业,称为所为事业。意业所造作的有三种,一种是贪欲,贪着诸欲;一种是瞋恚,起瞋心了;一种是邪见,错误的思想,称为意三浊。下面还会再接着解释,如它的次第应该要了解。

四、三、一、二、二、三门

四、三、一、二、二、一、列差别

言三门者:一、作业毁坏门,二、意乐毁坏门,三、方便毁坏门。

「三门者:一者、作业毁坏门,二、意乐毁坏门,三、方便毁坏门」。这是解释三门。

四、三、一、二、二、二、配十相

于十相中,前之七种作业毁坏;其次二种意乐毁坏;最后一种方便毁坏,所谓恶见。

十恶业现在用三门来解释,分三个部分来解释。

「前之七种」是「作业毁坏」,就是身、口加起来是七种,是「作业毁坏门」。

「其次二种意乐毁坏」,就是「意三浊」里面的贪、瞋这二种是「意乐毁坏门」。

「最后一种」是「方便毁坏」,是什么呢?「所谓恶见」,这个有罪恶的、鄙恶的那种思想、那个执着,这个「恶见」叫做「方便毁坏」。

为什么说恶见是方便毁坏门呢?因为正见是成就圣道的方便,以恶邪见将此方便去掉,所以叫做「方便毁坏门」。

四、三、一、二、二、三、随难释

由恶见故,羞耻、慈悲、离诸恶行,悉皆毁坏;无有羞耻、无有慈悲,广造众恶。

「由恶见故,羞耻、慈悲、离诸恶行,悉皆毁坏」,现在解释最后一种的「方便毁坏」,就是「恶见」。恶见怎么就叫做方便毁坏呢?「由恶见故」,由于众生有邪恶的思想,有罪恶的思想的关系,原来的「羞耻」心,原来的「慈悲」心,原来「离诸恶行,悉皆毁坏」,都被这个「恶见」所破坏了。

破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是「无有羞耻、无有慈悲,广造众恶」了。做种种恶事的时候,心里面没有羞耻心,不感觉到羞耻、不感觉到惭愧。「无有慈悲」,众生本来很苦了,他对众生没有慈悲心,能「广造众恶」,这恶见有这么大的力量。「恶见」是众多的罪过的一个因缘,所以叫做「方便毁坏」。

四、三、一、二、三、三种

言三种者:一、身所作,二、语所作,三、意所作。

「言三种者」,「三种」是什么呢?一是身所作,第二、语所作,第三是意所作。

四、三、一、二、四、三根

四、三、一、二、四、一、列差别

言三根者,一、为自饶益相,二、为损害他相,三、于他颠倒相。

释遁伦集撰《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 言 三 根 者 」 ︰ 景 云 : 贪 瞋 痴 三 , 能 生 十 业 道 门 故 。 基 云 :此 说 十 业 , 以 贪、 瞋、 邪 见 ︰ 为 加 行 , 随 应 ︰ 为 究 竟 。 或 此 偏 明 ︰ 意 三 业 道 。 备 云 : 问 ︰ 邪 见 业 道、 非 不 善 根 , 何 属 三 根 ? 此 有 三 释 ︰ 一 说 ︰ 邪 见 虽 非 根 , 从 多 , 名 为 ︰ 根 。 二 说 ︰ 邪 见 与 痴 根 俱 起 故 , 相 从 , 名 ︰ 根 。 三 说 ︰ 第 三 根 者 即 是 无 明 , 由 贪 瞋 痴 故 , 十 业 究 竟 故 , 立 为 ︰ 根 。 不 约 十 业 、 摄 为 三 根 。

三根是什么?「根」就是发出来,根以能生为义,它能生出来十种恶法,所以叫做根。「三根」是什么呢?

「一、为自饶益相」,为自饶益就是贪,就是要利益自己,我的利益愈多愈好,这是贪的相。

「二、为损害他相」,瞋就是要伤害别人,伤害别人来利益自己。

「三、于他颠倒相」,对于别人有错误的想法,颠倒相,是愚痴。

贪瞋痴三不善根称为三根。

四、三、一、二、四、二、随难释

谓于非法而作法想,于不应作作应作想,坚执现行。

怎么做颠倒相呢?「谓于非法而作法想」,对于不合法的认为它是合法的。有些外道认为杀生祭拜是有功德的,这是不合法,这是非法而作法想。

「于不应作作应作想」,这件事是不可以做,但是他认为是可以做;这件事做了是有罪过的,但是他认为没有罪过,可以做,这是颠倒。

「坚执现行」,于不应作作应作想,还是「坚执现行」。他坚执他说的是对的,他还是要这样做,就是「现行」要这样做。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