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最得意的向日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黑暗?

梵高最得意的向日葵,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黑暗?

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以天价成交并不奇怪——去年3月,在法国巴黎苏富比拍卖中,《蒙马特街景》以1309.1万欧元约合1亿元人民币成交;而早在1987年,梵高的一幅《向日葵》就曾以4000万美元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纪录。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梵高生前穷困潦倒,常为一斗烟或一顿饭为难,着实令人心酸。他的画为什么都是在他死后才成名的呢?那么艳丽夺目的向日葵,色彩浓烈到令人窒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黑暗?

1

从暗影中开出的向日葵

梵高出生于1853年。一年前的这天,他的父母也生过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出生几个小时后便夭折了。他的名字,也叫文森特。

梵高在荷兰南部的布拉邦特长大,是家里兄弟姐妹六个人中的老大,但他总是独来独往。

他在拉姆斯盖特市的预备学校做过无偿教师,在书店卖过力,还有人说他做过面包师;另外,他还做过传教士和牧师,而他本人一直想成为一名神父。可是,当他的家人明确表示,可以供他去神学院学习,他却说现在又不想搞这个了。

然而,梵高家里有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欣赏他的才华。这个人就是他最小的弟弟,也是他最好的朋友——提奥。梵高能够追求自己的艺术事业,离不开彼时正在巴黎做画商的弟弟提奥的资助。

▲ 约书亚:梵高跟他弟弟的关系很复杂。提奥就是他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柱,无论是资金、道义还是情感上,没有弟弟的支持,梵高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艺术家。

于是,梵高决定前往法国,直抵它蓬勃发展的文化之都——巴黎,各种前卫艺术萌芽的地方。印象派画家的绘画技巧改变了梵高的一切,现在,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好的题材,这个事物要能和他对话又能为他发声。

就在像往常一样散步时,这个形象出现了!在偶然经过的那片田地里,它显得极其普通却浑身尖刺,孑孓独立在那里。这个形象终将成为梵高的代名词。

向日葵虽然坚韧,却很朴素,显然,它们的某些特质是梵高大为欣赏的。从此,梵高的绘画风格转变了。他将调色板换成了更明亮的色调,又添上了几笔黄作为强调。梵高带着更迫切的情感作画,他的笔触变得更加强烈、迅猛,就连那即将枯萎的“两朵剪下的向日葵”也充满了活力。

最终,这一系列画作引起了一个人的关注,从那一刻起,这个人将在梵高的生命历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将为梵高最著名的画作赋予灵感。这个人就是保罗·高更,一位更年长也更出名的艺术家。

在一家咖啡馆的墙上,高更看到了梵高的作品,于是向他要走了两幅向日葵画。作为交换,保罗·高更也将自己的一幅画送给了梵高。这次的画作交换就是两人友谊最早的见证。

梵高的作品虽然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赞扬,可却没能收获更多观众,人们对他的画作还是不买账。更糟的是,他和弟弟提奥相处得也不那么融洽——提奥曾说,当他卖了一整天的艺术品回到家后,刚要吃晚饭,梵高就开始对他滔滔不绝。他告诉梵高自己很累,要上床休息了,然后便走进房间,梵高却跟了过来,拉了把椅子坐下,继续跟他讲话。

来到巴黎仅仅两年,梵高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他处于痛苦之中,遭受着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和酗酒的折磨。他不喜欢巴黎冬天的寒冷和黑暗。他想要南方明媚的阳光和鲜活的色彩。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他几乎是一拍脑门就登上了前往普罗旺斯的快车。

2

阿尔勒,最快乐的时光

▲ 菲利普:我身后的便是“夜间咖啡馆”。为了能在晚上画画,他会戴一顶木质的帽子,在帽子上点几盏蜡烛来增加一点光亮。梵高是最早一批在晚上出来户外作画的人之一。

1888年2月底,文森特·梵高来到了法国东南部的小城阿尔勒。当地人不太喜欢梵高,称他为“红发疯子”,一方面因为他是个艺术家,另一方面因为他常常酗酒,还和妓女厮混。

来到阿尔勒三个月后,梵高意识到不能与世隔绝。他想到一个点子——不如把他在巴黎的朋友和同事都叫到这里安顿下来,建立一个艺术家天地,也就是“黄房子”。

梵高第一个邀请的人就是保罗·高更。当时,和梵高家庭背景相去甚远的高更是不想去的。然而,提奥鼓励高更去那儿,他对高更说:“你去那里跟我哥哥待在一起吧,我可以付你钱。”

那年6月,在梵高的盛情欢迎中,高更来到了阿尔勒。梵高决定给高更的房间做一番装饰,他想到了那个最初令他们相识的物件——向日葵。

▲ 安德鲁:梵高早已构想了12幅向日葵画。在他创作包括这幅画在内的4幅画期间,梵高全身心投入,激情四射般,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完成了绘画。

每一幅画都有些许的不同,第一幅的构图十分简单,三大朵花在明亮清晰的背景中斗艳。然后他又试着添了几笔栩栩如生的阴影,向日葵变得模糊和抽象起来。他轻轻的笔触突出了向日葵那尖尖的花瓣。

第三幅画的构图变得更加平静、沉着,描绘着十四朵处于生命不同阶段的向日葵,画面充斥着温柔而匀称的气息。梵高认为,这大概就是他的极限了吧。

直到他开始着手第四幅画。这次他画了15朵向日葵,他用激烈的笔触调配了一层又一层的黄色,他称之为光与光的叠加。从未有人尝试过这么狂野的画法。其中一些向日葵只能看到尖刺了。因此它们看起来就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正在逐渐凋零。

画向日葵的日子是梵高最快乐的时光。想到自己的生活即将发生改变,他十分开心。高更就要来了,他过去的那些不如意就要消失了。有了高更,他们就能一起画画,一起生活。梵高过去都是一个人生活,他觉得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梵高在这些画中倾注了全部的心血。这些画完工仅四个月后,梵高的精神就完全崩溃了,两年后,他便离开了人世。

3

和高更同行的日子

高更来到阿尔勒之后,很快与梵高成了十分亲密的伙伴。他们一起创作了很多佳作。梵高的创作很快很迅速,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画。高更则更讲究方法,他画得很慢,会做很多思考。梵高喜欢画生活,而高更则喜欢从想象和回忆中获取灵感。

1888年11月,梵高在两幅画中描绘了他和高更的椅子,他十分巧妙地抓住了二人不同的特点——梵高的椅子展示出他的简单质朴,他不需要得到很多就可以过得很开心;而高更则显得更加世俗一点,高更会读当代小说,也会紧跟时尚的潮流。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梵高的梦想却越来越遥不可及,他们始终只有彼此为伴,两人的分歧也越来越明显。高更很讨厌在阿尔勒生活,而且两个人之间也开始有了矛盾,开始为各种各样的事发生争执。

没过多久,一切忍耐都到达极限了。

12月23日,高更跑到了外面的街道上,梵高却拿着剃须刀紧追不舍。两个人不停向对方大喊,直到高更躲进了一家宾馆里。梵高则怒气冲冲地回到黄房子里,紧握着那把剃须刀,将自己的耳朵割了一大块下来。

▲ 马丁:他将自己的耳朵用报纸包起来,戴上贝雷帽以掩饰伤口,去妓院里把耳朵拿出来,留给了某个化名为瑞秋的妓女。他回到自己家,躺上床后便昏了过去。

据说第二天警察来的时候,黄房子的墙上已经沾满了血渍。梵高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也不知道他是否挺得过来。直到这时,梵高的家人才意识到,确实如弟弟所说,他已经疯了。

高更此后提到梵高就说“他非常奇怪,我再也忍受不了了”。

4

无法治愈的他

在梵高割耳的五个月后,他被送进了圣雷米精神病院。

这里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冷浴。梵高的疗程是一周两次,一次两个小时。这样的治疗方式实际上毫无作用,梵高住在这时,这里的大部分病人都在此度过了一生,直至在这个医院里死去。

而对梵高来说,真正有效的治疗方式只有一种——画画。有趣而辛酸的是,他最好的几幅作品正是他把自己关在精神病院这段时间里完成的。也许这是因为他身边一直有人,人们都在关心他。

几个月后,想念弟弟提奥的梵高自行办理了出院手续,并在巴黎边上的小镇奥维尔找了一间餐馆楼上的屋子住下。然而,他的精神问题却从未好转。1890年7月27日,他拿上自己的画架和颜料,动身前往郊外。

在城外的麦田里,他朝自己开了一枪,在弥留之际低语:“悲伤将永恒。”一天半后,梵高躺在弟弟的怀里离开了人世。

梵高去世的时候只有37岁,鉴于艺术家通常都活得很久,梵高原本应该还有50年的时间来作画,谁知道他又能创作出些什么?不过话说回来,倘若梵高没有遭受自我折磨,没有患上精神疾病,或许他就不会成为梵高。

提奥安排了他的葬礼,并邀请了所有的艺术家前来。他们把墙上挂着的画取下来,摆到棺材的周围,并在上面铺满了花朵,大部分都是向日葵。这一次,梵高受到了人们的敬仰。

梵高和他的《向日葵》带着一种奇特的孤独感,有些花向上生长着,有些凋落消亡,有些回头望向我们,这仿佛是一幅自画像,我们本能地被它们的美所吸引,但我们最终也都是孤独的。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