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名臣田文镜在河南的改革内容是媚主还是实干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雍正名臣田文镜在河南的改革内容是媚主还是实干

田文镜

田文镜

《雍正王朝》绝对是一部良心剧,讲述了雍正登基前后的清朝政局,剧里的大事之一就是雍正推行新政,让田文镜在河南试点。剧中的田文镜不同于机智圆滑的李卫,俨然一个莽夫形象。历史上田文镜是雍正三大能臣之一,但他也的确存在巨大争议。

田文镜

田文镜

一、田文镜的出仕

田文镜,原为清代汉八旗正蓝旗人,出生于1662年。成年后凭借汉军旗的身份被保送至国子监读书。被保送国子监的人,被称为“监生”,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做官。康熙二十二年(1683),从国子监毕业的田文镜就被授予了福建长乐县县丞一职。

因为出身不正,田文镜遭人鄙视,加上康熙帝有意营造正统气氛,标榜自己的皇朝像历代汉人皇朝一样尊儒重道,所以像田文镜这种无背景的一般汉旗旗人,在康熙朝并不能成为掌握实权的大官僚,田文镜就是例子。在康熙朝,田文镜当完县丞之后,就在各种基层流转,其官职不过七品上下。在康熙时期,田文镜并不受宠,他在基层活跃了20多年,也没被中央发现。

陈道明饰演的康熙

陈道明饰演的康熙

二、突然崛起

雍正绝对是清代诸帝中的异端。入关后,清朝皇帝为了标榜正统,都要努力学习,甚至刻意维护中原皇朝传统,表现之一就是重用科举正途出身的士子,但雍正却对这些读书人没有好感。雍正绝对算是实干家,以办实事为第一准则,他曾说:“国家用人,但论其贤否,不当限以出身……自古以来,名臣良辅,不从科甲出身者甚多,而科甲出身之人,亦屡见有荡检逾闲者。”

雍正继位时,田文镜已经61岁了。雍正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性格给田文镜的官宦生涯提供了机会。在雍正元年(1723),田文镜正出差山西。当时山西发生旱灾,雍正询问灾情,山西巡抚是满人大贵族德音,此人为了标榜盛世,就谎称无灾,田文镜返京后直言山西旱灾之严重,没有替雍正粉饰太平,这反而获得了雍正的信任。

雍正

雍正

田文镜突然崛起和雍正密不可分,在雍正看来,“牧令为亲民之官,一人之贤否,关系万姓之休戚”。在雍正的认知中,地方官和百姓密切相关,地方官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所以必须选出一些为百姓办实事的人。田文镜的直言敢谏恰恰成了雍正提拔他的原因,所以雍正二年,田文镜就被升为河南布政使,不久升为署理河南巡抚。

三、主政河南

田文镜60多岁才成为地方重臣,他十分重视雍正给自己的机会。河南,在清代已经成了全国落后省份,因为河南地处黄河下游,虽然是农业大省,但黄河多次决堤,造成河南农业生产困难。黄河决堤一次,朝廷就要修堤、赈灾、免税,河南的官员常年都要经手这么大笔的款项,这反而促成了河南官员贪婪成性;而河南豪强凭借灾害之便强取豪夺百姓田地,这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景象。

清代豪强

清代豪强

所以田文镜到河南后以吏治入手,开始清查省府官吏,进而打击豪强。田文镜在雍正三年初提出了官员行为修养十二条,大意就是认真办事、以民为本、限制兼并、重视水灾、抑制豪强。他要求各级干部好好学习,并告诫他们以身作则则,“使嘉猷实绩壅于上闻”,直接向皇帝报告你们的功绩;但如果不好好学习、也不更改行为作风,即便是我的亲属,也“断不肯片刻姑容,留为民害”,也要弹劾他、罢免他。当时归德知府祝兆鹏办事认真,雍正三年夏黄河发大水,归德下辖多县处于危险之中,祝兆鹏亲赴洪水前线,逐个大堤视察,平时住在大堤旁边的帐篷里,冒着大雨指挥加固,最终使得黄河大堤无恙。田文镜得知此事,特意上书给雍正,为祝表功。

清朝官僚

清朝官僚

而河南衙门的办事员(师爷、衙役、捕快等)办事有潜规则,处处要钱。比如师爷有灯油钱(贪污公费的一种);看监狱的衙役能克扣犯人伙食、能替换犯人家属给犯人送的衣物食物,只要犯人家属不给钱,犯人就得被戴上大型镣铐;而豪强犯案,用钱即可摆平,实在摆不平的,即便入狱也不上镣铐。针对这些办事就要钱的陋习,田文镜颁布了《申饬事》、《劝谕约束衙蠹以肃关防事》,告诫办事员按规则办事,警惕和豪强交往。

衙役

衙役

四、推行新政

清代国库库银来源之一就是地方税赋的上交,但康熙晚期、雍正初期,国库空虚,其原因之一就是各省巡抚上书说本省税收不够,请求延迟付款,结果越拖越多。雍正二年,雍正就下令各省追缴所欠赋税,各省的钱大多被各省地方官员贪墨,地方督抚不愿得罪同僚,也就应付差事,所以无法追缴回来。

田文镜为了弥补财政亏空,便贯彻了雍正的摊丁入亩政策。雍正新政的重要内容就是摊丁入亩,它废除人头税,增加了地税,地税则按土地所有人缴纳,地多多交、无地不交。雍正四年,田文镜针对豪强拒不履行交税义务,又颁布了《垦荒条约》,实际就是武力查田,他让手下官兵清查田地归属、强制土豪按田交税,虽然着实惹怒了一批豪强,但却保证了国家财源。另一方面,田文镜要求负责税收的官员清查省府财政,还张贴榜文鼓励百姓揭发贪污。

清朝官僚

清朝官僚

同时田文镜推行火耗归公。火耗就是官方规定正税之外的附加税,原本火耗是默认的规矩,但没有定量,所以各地官员自由决定以至贪墨。现在田文镜规定了火耗的具体数量,正税、火耗以外不得加收任何税赋,而收上来的火耗,田文镜一部分用来填补亏空,一部分发给官员当奖金,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算是暂时缓解了他和河南官员的矛盾。

田文镜主政河南4年,认真贯彻了雍正的新政。黄河在此时期没有发生特大水灾,而且河南粮油等生活物资的价格大多减半,百姓较为富足,河南省税赋的追缴也顺利进行,河南府库在此时期也较为充盈。鉴于田文镜的特殊贡献,雍正特赏赐他“抬旗”(清朝“抬旗”是一种荣誉,田文镜本是下等旗正蓝旗出身,现在给他升为正黄旗,成了上等旗,类似于由东北户口变成了北京三环的户口),总督河南、山东两省,并被雍正亲封为“第一巡抚”。

文史君说

文史君说

虽然田文镜功绩突出,但史书对他评价不一。一方面,《清史列传》认为田文镜主政河南时,清正廉洁、办事效率高,“豫省吏畏民怀,称为乐土”;但《清史稿》则称田文镜锱铢必较,“诸州县稍不中程,遣谪立至。尤恶科目儒缓,小忤意,辙劾罢”。也有人认为田文镜的行为并非为民,而是为媚上,一味迎合雍正,其表现就是河南遭灾,雍正要免税,田文镜却说灾难程度不大,本省库存就可解决,而且赋税不会拖欠,雍正十分高兴;而且田文镜还多次向雍正报告祥瑞,他向雍正进献过“嘉禾”,还报告说黄河突然水清了,所谓“圣人出,黄河清”,就是变相说雍正为圣人。到了乾隆时期,当时的河南巡抚又把田文镜这些旧账搬了出来,揭发田文镜造假和河南人民不满。但究其根本,还是田文镜改革损害了豪强利益,所以这些故事很可能是河南豪强的报复和诬陷。

参考文献

《清史列传》,中华书局,1987年。

《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