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藏钥修道篇-03干支计时起源何时?西方计时和中国的干支计时差的不仅是几千年!作者:阎五睿
干支计时法起源何时?由谁创造?
《山海经》记载,帝俊(上古时期的天帝)有三位妻子,三分别叫羲和、常羲和娥皇。邵雍在《皇极经世》记载,“经世之未2156”甲辰年“唐帝尧肇位于平阳,号陶唐氏,命義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曰载,建寅月为始。”经过我的换算,为公元前2357年。如果按照邵雍对时间的划分,似乎干支计时的开始并不是在这里,因为这个甲辰年是在第4个甲子年公元前2397年之后,历史上的第1个甲子年是公元前2577年。按照邵雍的历史记载,干支计时法在公元前2357年由義和(中国上古神话女神、创造干支计时)所创,但其实此时已经过了第4个甲子年。
在尧帝之前是三皇时期,也就是在没有发明干支计时的方法之前,干支已经在天地运转,只不过没有方法和文字来记录时间,待羲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后,天干地支组合的计时法才诞生出来,所以也可以反推出之前的历史纪年。我按照邵雍的《皇极经世》所推,按照书中记载发推1元世界的起点是公元前67017年,在公元前2577年起才有了干支计时的起点,轩辕黄帝可能诞生于第1个甲子年公元前2577年。
尧帝为五帝之一,为最后一个五帝。根据《资治通鉴外纪》记载的五帝为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五帝之前还有三皇,也就是伏羲、燧人、神农(也有说法包含女娲、祝融,历朝历代对三皇的解释有所区别),我个人认为应当是伏羲、燧人、神农更为准确。解释如下:其一,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由火神祝融传递火种,这是先后顺序的问题;其二,火神祝融是三皇,那水神共工不在其内似乎不合逻辑,因为水和火都很重要;其三,如果由女娲取代也不合适,女娲理应和盘古是一个时期的上古大神。
所以,综上所述,干支计时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即是羲和在公元前2357甲辰年所创,但起点应该在公元前2577甲子年,当然这并不代表开始之前就没有时间。
干支计时法是什么?
简单说干支计时就是我们的农历计时(但实际上农历在月、日上简化了干支,只保留年干支,比如2021年05月21日,农历一般说辛丑年四月初十,而不是说辛丑年、癸巳月、己巳日)如今的人们习惯使用公历,也就是西方历法,比如说你身份证上的年月日就是公历,相对应这一天的农历指的就是生辰八字,就是多了一个时辰,就是身份证上是不记录你是几点出生的。我们常说人出生的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就包含着干支。
比如2020年是庚子年,2021年是辛丑年,这个“庚子”和“辛丑”就是干支计时,包含两项内容,庚辛是“天干”,子丑是“地支”,天干组合地支就是干支计时。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不仅年是如此,月、日、时都是这样记录。比如2021年05月21日15时28分,换算成干支计时就是辛丑年、癸巳月、己巳日、壬申时。干支计时的最后一个单位时辰,等同于现在计时的2个小时。比如从早7点-早9点这个区间,不论几分几秒都是辰时,其他同理。
通常来说,完整的干支计时主要用作命理术数类。不过作为传统文化来说,我们身为中国人却不知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实在有些可惜,了解干支与五行的关系对我们的生活大有益处,而且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文化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六十甲子表是什么?
六十甲子表,不是指六十个干支甲子,而是10天干对应12地支组合配对的计时表。为什么是60个干支呢?因为10天干配对12地支,当10个天干用完了,就再次从头开始配对。10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对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到癸酉的时候发现天干用完了,那就再从第1个甲开始再配对,就是甲戌、乙亥,自此12地支配对完了。那么下一个干支就是从天干乙后面的丙开始配对地支,丙子、丁丑。根据图示,一行12个数据,总共5行,共60组数据,由天干加地支组成的60对组合循环往复即为“干支计时法”。
我们刚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10天干配对12地支,10个配12个,一定多出来2个地支,多出来的地支是什么?它叫空亡。从甲配子开始,配到癸酉时,我们发现天干没了,到癸就结束了,那么酉地支后面是什么?是戌亥,那么戌亥就是多出来的2个地支,称之为空亡。把地支空亡列在六十甲子表,就叫六十甲子旬空表。
十二地支代表的是地球的时间,地球不论怎么自转公转每一天都是12地支循环完,每日、每月、每年都是这个原理,但是单纯用12地支记录时间并不代表太阳系的时间,而仅仅代表地球本身的时间,但是当10天干配合12地支依次组合来记录的时间就得出了真正的太阳系时间,同时也肯定了太阳系星体(10天干)对地球(12地支)客观存在的作用情况,也就是说时间的客观发展变化是整个太阳系共同的运动,而不是只有地球在运动,其他星体不运动。
因此,这样排列六十甲子的顺序是以“地球”的运动变化为基础,以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对地球的作用,也就是天干对地支的作用来阐述时间的客观变化。年月日时的时间切割比例即为12:30:12:30,1年12月,1月30天,1天12时辰,360天转完六十甲子6圈。
中国本土的计时方法为何不常用?
干支计时结合了24节气,也代表了五行能量的生克变化,通常用于命理术数。西方计时法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看起来是很简约,但实际上远没有我们中国的干支计时涵盖的信息量大。也有可能因为干支计时涉及五行术数,实际上并没有更多的人懂得其中的妙处,而实际上干支计时的信息量也是贯穿于天文物理学的,早在公元前2577时我们就定位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不含冥王星),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会跟大家细细道来。
10天干分别代表什么么?为什么有10个天干、12个地支呢?羲和为什么这样划分?理由是什么?我们下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