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支自研连珠武器,快利步枪的由来和失败

疯狗的轻武
2021-05-24 14:37 来自浙江省


快利枪的论证大约在光绪16年,他也就是1890年。这个时间段欧美步枪正经历黑火药到无烟,独子到连珠的换代期,清政府当然也知道步枪更新迭代的必要性。当时江南制造局主产的枪械是发射大口径黑火药弹的雷明顿转块独子步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fle),很明显已经过时了。

江南制造局的总办刘麒祥在当年就上书表示雷明顿枪过时,而恰好当时英国新出了7.7mm黑火药的连珠步枪——李·梅德福德(当时称其为新利步枪),因此刘麒祥表示应仿制这款步枪来装备新军。

(图为新利)

到1891年,清府又拿到了另一款连珠枪——曼利夏1888,直拉式枪机、发射8x50mm黑火药弹,而且曼利夏的直拉枪机更为便捷,所以刘麒祥在当年又呈文表示应该以曼利夏1888为蓝本仿制新枪,但由于曼利夏采用的是一体式漏夹,使用上不如南夏枪的桥夹方便,因此快利采用的是桥夹装填,弹仓采用德国Gew1888样式的托弹结构。子弹方面刘麒祥当时在测试英国.303 MK I型黑火药弹是觉得弹道比曼利夏的8mm优秀,所以枪管和膛线采用了新利的。

简单的来说,新利步枪就是一支结合了曼利夏1888的大体结构(包括枪机、机匣、扳机组、节套等),新利步枪的枪管和口径,南夏步枪的漏夹,德国1888步枪的托弹系统的缝合怪。另外新利是可以发射无烟火药弹的,估计在枪机上有加固,不过这枪的细节真找不到,只能从当年典故细节中去找蛛丝马迹。

上图从左往右分别是曼利夏1888、快利、德国1888的下机匣托弹板。

那么这货的效用如何呢?

在皇朝经世文统编中有那么一段。

论中国宜一律用自造之快利枪

夫借刀杀人难,借刀于不杀人之时不难,借刀于临杀人之时难,临杀人而不习杀人之器欲其能杀人焉尤难。此理之最易明者故我中国不能造枪则已,能造枪而不能造快枪则已,能造快枪而不敌外洋之枪则已。然而我中国机器制造之学日精,不观上海制造军器局所造之快利后膛枪乎,枪长三十寸二分,口径三百零三厘合之二分半不足,每放一排五弹连出,弹长三寸零半分,致远二千三百码,一分钟能放二十五出,连放一二百出枪筒无尤,妙者每放一弹自能跳出而后弹又顷刻千百弹连珠不绝,真不愧快利两字。

此枪实兼外洋之新毛瑟,曼利亚,利司比南等连珠新枪之长而无其弊,然则我中国何必仍用各国之枪乎,中国用各国之枪其害多矣,枪不一枪即弹不一弹,临阵遽给发偶误弹不入膛,有枪与无枪等购弹虽多枪快弹费.....

我就不放全了,大致意思就是这么回事儿,说快利融合多家之长,但更关键的是实现自产之后不会受制于人,而且性能优异。但实际上是不是这么一会儿事儿呢?

1900年,当时掌管神机营的端郡王载漪向慈禧汇报说,查到江南制造局产出的快利步枪机簧不灵,接笋不密,火冲缝出,致伤兵丁等,大致就是说这票快利枪有很大的问题,到1901年,快利停产,兵工产能开始投入德国1888式(汉阳)

1902年,张之洞表示这种快利枪不能用,容易出事儿。但如果要改进的话就得从造汉阳的工程师中调。不过这么一来巨不划算,等于说是耽误了汉阳的时间去修补快利这种不知道能不能修好的残次品,然后快利就被宣布报废了,之后也就没了...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照片,拿火器堂网站的凑合,这个机匣上的丁酉年是1897年)

按照我这马后炮的方式去总结的话,快利把曼利夏的漏夹换成桥夹是对的,但采用的子弹还是英国.303凸缘弹,这就容易卡缘导致供弹问题,也确实,快利会出现供弹故障。而且它结构采用了曼利夏1888就已经注定是失败了。毕竟这种后端卡铁起落式的结构不但不牢固,制造起来也不如栓动的大凸榫方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