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毓娟):迄今为止有铭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大盂鼎和大克鼎将齐聚上海博物馆。记者从6月10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馆际合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博物馆将于6月18日举办“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其中包括著名的盂克双鼎。
华夏中国,鼎立世界文明数千年,创造出灿烂的青铜文化艺术。古代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大鼎历来为国之重器,社稷象征;有铭文者,更用以称扬先祖之美,明示后世之用。大盂鼎、大克鼎于1951年潘氏后人潘达于将珍藏的两鼎无偿捐献国家。1959年,大盂鼎应征北上,入藏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克鼎则留在了上海。
无论是在当时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中国通史陈列”,还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和“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长期以来,大盂鼎始终在重要展线上“公诸人民”。这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以实际行动履行国家大馆职责使命,也是达成潘达于先生在把大鼎捐献国家时所表达的“俾全国性之文物得于全国重要区域内,供广大观众之观瞻及研究”之心愿。
大克鼎(上海博物馆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陈成军表示,此次国博上博互借大盂鼎、大克鼎,并以两件国之重器为核心,在建党百年各自策划主题展览,不仅是为了表达博物馆人对当年的捐赠者潘达于先生捐赠义举在新时代的崇高敬意,也是博物馆人奉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的一份深情礼赞。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介绍,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堪称中国文物天地最壮美、最瑰丽的诗篇之一,文物的前世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灿烂辉煌,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在青铜艺术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而它们的今生则让世人看到了收藏家的藏宝和护宝行为里发自内心的最深挚的爱国情怀,还有对文化传承的热忱和力量。
杨志刚还透露,为配合双鼎互展,上海博物馆将于2021年7月中旬在上海举办“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届时将邀请数十位国内学者围绕商周考古新发现、青铜器与金文研究、古代文明研究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