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爱的百年情仇——剪不断,理还乱
热文
历史 > 热文 > 正文

英爱的百年情仇——剪不断,理还乱

距今100年前的7月11日,英格兰与爱尔兰签订的停火协议《英爱条约》在这一天正式生效。爱尔兰民众满心欢喜地以为他们在爱尔兰独立战争(即 英爱战争)中胜利了,爱尔兰取得了独立自治权,之后的和平谈判只是将他们的胜利果实从法律上确定下来的过程而已。

▲20世纪初,爱尔兰闹饥荒饿死很多人,彼时挺有钱的大不列颠并没有给爱尔兰太多的帮助,仇恨因此产生。百年情仇的起始竟是马铃薯危机。

然而,民众们没有认识到,英王乔治五世的演讲不过是一个缓和游击战的信号,不代表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独立的反对态度产生了根本变化。一战过后的大英帝国正在走下坡路,英爱战争若是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对于爱尔兰难熬,英国更会蒙受巨大损失。

根据《英爱条约》,南爱二十六郡,成立拥有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联邦等大英帝国自治领同等地位的爱尔兰自由邦。自由邦名义上享有自治自决的全权,拥有一个有权制定法律的议会,以及向议会负责的行政机构。英军从自由邦撤出。

但是,爱尔兰为此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北爱六郡归属联合王国,单独实施地方自治。英王仍是爱尔兰的国王,当一名爱尔兰人加入自由邦议会时必须向英王宣誓效忠。自由邦如同所有大英帝国自治领一样,地位低于联合王国。

▲爱尔兰从此失去了北爱尔兰的土地,这也是北爱问题的诞生

爱尔兰走的仍然是君主立宪制,不过因为没有国王,所以由英国国王兼任。

自由邦不能直接与英王联系,而必须通过英国政府;所有政府文件上只能使用英国国玺;外交委托英国政府,即不能公开同其他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发生关系等等。另外,英国政府还借口防务需要,在条约中规定三个自由邦港口由英国皇家海军控制。

▲《英爱条约》中规定由英国控制的三个港口。在爱尔兰事实独立(1938年)后,爱方经谈判将其全部收回。

因此,对于爱尔兰来说,这份协约只保证了“相对独立”,而不是共和军追求的“事实独立”。

条约信息传到爱尔兰岛内,举国哗然。经过短暂的震惊后,爱尔兰的民意迅速分裂了。爱尔兰民众也因此大致分成了四派:强硬的反条约派、温和的反条约派、“踏脚石”派、支持条约派。

强硬的反条约派是坚定的共和主义者,他们认为“共和国”是底限,一旦越过这个底限,那就继续战斗;温和的反条约派则是更为务实的共和主义者,不会采取暴力反对。

▲坚定的共和主义者明白人民对共和军的支持是建立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时代背景之下的。一旦民众普遍接受《英爱条约》这样的和平妥协案,可能就很难再接受武力手段了。

“踏脚石”派的构想是先接受条约,等做好准备后,再撕毁条约,武力夺取北爱六郡,重建一个完整的爱尔兰共和国;支持条约的多是大商人、大地主、大工厂主等上流阶层,以及南方统一派分子和爱尔兰天主教会人士。

于是,1921年7月11日之后,南爱地区虽然基本实现了战争停火,但在同一时间段,北爱地区不仅没有实现停火,冲突反而还有所升级

▲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在1919年已经另行组成自己的议会,争取全面独立。

共和派与统一派、共和军与英军、天主教徒与新教徒,北爱尔兰的人们依旧在互相袭击、互相绑架、互相暗杀、互相报复。爱尔兰内战(1922年6月28日-1923年5月24日)由此展开。

据闻爱尔兰死于内战的人数之和远远超过此前的英爱战争,爱尔兰这段“被低估”的历史,与世界上每个曾饱受屈辱的民族历史一样复杂而混乱。

从电影了解英爱矛盾

电影《风吹麦浪》围绕着上世纪20年代爱尔兰这段悲壮的独立历史,通过讲述一对爱尔兰兄弟于英爱战争投身民族解放运动,却在《英爱条约》签订后分道扬镳,谱写了一段满怀激情与理想的时代安魂曲。

▲《风吹麦浪》凤凰卫视电影台8月17日 06:35播出

影片由英国导演肯·洛奇执导,由实力派演员基里安·墨菲帕德莱克·德兰尼利亚姆·坎宁安等主演。

▲全系列9分高分英剧《浴血黑帮》、《盗梦空间》主演基里安·墨菲担任男主角

影片曾获200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06年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2007年爱尔兰电视电影奖观众奖最佳爱尔兰影片和IFTA最佳男配角及最佳影片奖。

▲高分美剧《权力的游戏》里洋葱骑士戴佛斯饰演者利亚姆·坎宁安

故事讲述了20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和爱尔兰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爆发爱尔兰独立战争。原本拥有光明前途的医科大学生达米安(基里安·墨菲饰)得知战争爆发,毅然投笔从戎。

他回到家乡,与弟弟泰迪(帕德莱克·德兰尼饰)、好友(利亚姆·坎宁安饰)一起加入了爱尔兰共和军。这群青年凭借满腔热血以及出色的战术,一次次挫败受雇于英国政府的“黑与棕”民兵部队。

▲《风吹麦浪》剧照

他们的反抗迫使英军同意签订条约,然而,这也成为昔日战友分道扬镳的岔路口……曾经共同经历过各种磨难、愿意为对方出生入死的哥哥达米安和弟弟泰迪,也在这之后从同心戮力变得不相为谋、手足相残。

兄弟二人都是爱尔兰独立共和军,都曾为了反抗大不列颠的残暴压迫、争取爱尔兰人的自由和权益而战斗。他们也曾试图避免内战,并计划共同参加自由邦的第一次大选以成立联合政府。

然而大英帝国统治者并不打算放弃对北爱尔兰的统治时,支持条约的一方以自由邦的名义屈从了,但反对条约派不愿妥协。弟弟泰迪加入了政府治安军,而哥哥达米安则认为新政府会沦为大英帝国的走狗,只有绝对的独立才是当初他们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的真正自由。

1922年6月18日双方在爱尔兰大选中,两派以敌对党派参选,双方都自称新芬党,最后支持条约的新芬党选票战胜了反条约的新芬党。爱尔兰内战爆发。

历史上的爱尔兰内战,反条约共和军大搞政治暗杀,焚烧建筑、古迹、铁路,杀害英裔爱尔兰人、保皇派和有产者,这些都使得他们迅速地失去公众支持。

自由邦政府、国民军一方也犯下诸多暴行:处决多名著名的共和派囚犯,不经审判残酷地处决被俘的共和军战士。

▲照片拍摄于爱尔兰内战期间,正在都柏林激战的爱尔兰国民军和爱尔兰共和军,为各自支持的政党作战

因《英爱条约》反目成仇的共和军数不胜数,但导演肯·洛奇将这种矛盾的立场转变缩放在一对兄弟身上,便更令人倍感唏嘘:就连同样保持着爱国心、流着相同血液的亲人都不能互相理解,还剩下什么方式解决问题?暴力成了最后选项。

影片中的人物就像是深陷历史漩涡被无情嘲弄的弱小者,反抗着自己的命运、拥抱着自己的理想,最终却面对理想的破灭与亲人的自相残杀,显得尤为残酷。

或许导演也想从中告诉我们一种青年身处独立大潮、战争大环境下的困惑与无奈,战争吞噬了人性,却也反衬出人性坚持信念的可贵。

电影的最后,达米安留下这样一句话:“我想逃避却还是卷入了这场战争,如今我想脱身却做不到了。(Itried not to get into this war, and did, and now try to get out and can't.)”

从电影到现实

电影的片名来自爱尔兰的著名民谣:While soft the wind blew down the glade, and shook the golden barley。听起来是一派宁静优雅的田园风光,也是影片中主角一行几十人,指挥、隐藏、出击的匍匐之地。

▲共和军一行人带着武器在乡间山岭的连绵麦浪潜伏作战

电影中无处不见大英帝国对于爱尔兰人民的压迫、肆虐,甚至屠杀的暴行,还有当中对于勇敢的爱尔兰共和军追求自由、不畏牺牲、有情有义的刻画,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由英国导演和演员拍摄的电影。

也因此,当《风吹麦浪》在2006年戛纳电影节上首映时,虽然凭借内容感动了不少观众,却也震撼了英国保守派的媒体,引起了口诛笔伐。

▲当年,不等影展结束,英国媒体就将原本对肯·洛奇的期待转成辱骂,说这位英国大导演出卖英国,甚至说他污蔑英军、扭曲历史

这使得肯·洛奇不胜感慨,当《风吹麦浪》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时,他说:“一旦我们敢于说出历史真相,也许我们就敢于说出当下的真相。

说到当下,就不得不说至今横亘在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的北爱尔兰问题了。

如今北爱尔兰地区尽管主要生活的是信奉英国国教的英国移民,也依然有着相当一部分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凯尔特人的后裔。

自1920年代爱尔兰与英国治下的北爱尔兰分治以来,北爱尔兰就不时会有爱尔兰共和军主导的动乱事件发生,但在1960年代以前北爱尔兰仍相对比较平静。

▲英国军队在边界设置许多检查站,这些检查站经常成为主张爱尔兰统一的武装组织“爱尔兰共和军”袭击的目标

北爱尔兰问题真正开始广为人知的是在1968年:北爱尔兰民权协会借用了美国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民权运动的语言和标志发动了一场和平民权运动,旨在为北爱尔兰信奉天主教的爱尔兰民主派争取权益。

相比爱尔兰共和军的武力对抗而言,看起来相对温和的北爱尔兰民权运动在一开始受到北爱尔兰总理特伦斯·奥尼尔的支持,但这引起了已皈依英国国教的人士的不满,随即两派人马爆发了暴力冲突。

▲1968年10月5日北爱尔兰民众发动了一场游行,英国警察用警棍当场打伤77人。事件随即激化为当地的天主教徒和国教徒之间堆街垒、持枪互射

此后在1970年至1972年间北爱尔兰经历了政治暴力活动的大爆发并在1972年到达顶峰——近500人丧生。1972年1月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上街抗议,结果英军当场开枪打死13人;同年7月的血腥星期五事件中22枚炸弹被安放在贝尔法斯特市中心。

随着北爱尔兰和平进程推进,1998年英国与北爱尔兰冲突各派终于达成《贝尔法斯特协议》,加强了北爱尔兰的相对独立性:北爱尔兰地方政府拥有了更大的自主立法权,同时与爱尔兰共和国的经济与文化往来也得到加强。

▲英国拆除边界上的军事检查站,在2006年拆除最后一个军队瞭望塔

但2016-2020年英国的脱欧风波令北爱尔兰边界问题再次成为争议焦点,随着英国在去年正式离开欧盟,这条边界除了是北爱尔兰和爱尔兰边界,还成为了一个欧盟成员国和非欧盟成员国的边界。

BBC北爱尔兰节目《Spotlight》于今年4月进行了一项北爱尔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70%的北爱尔兰民众认同“北爱地位正义仍未解决,未来仍有暴力的潜在可能”,接近半数的北爱尔兰民众不同意“北爱成立百周年值得庆祝”。

▲部分民调数据

1921年,爱尔兰正式分治,北爱尔兰正式成立,这是之前支持北爱与爱尔兰统一的民族主义者与支持英国在北爱统治的联合主义者的冲突结果。

《英爱条约》百年过后,北爱尔兰依旧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英爱之间的爱恨情仇,看来短时间还不会谢幕……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