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贝展贝友名人谈之——吴景雨

贝壳红
2021-07-18 12:30 来自广东

今天,《贝友名人谈》介绍的是一位自诩为小学生的“大佬”,他就是化学家里最懂贝壳的,贝壳爱好者里最精通化学的吴景雨,更多圈内人记住的是他“PH”的网名。他从贝壳“杂家”起步,逐渐聚焦芋螺收藏。

今年的上海国际贝展将继《世界宝螺全译名录》之后推出的《世界芋螺全译名录》,这本新的中拉对照翻译的小册子就有着“PH”的辛劳,大家在贝展上买到要找他去签名哦~

化学家里最懂贝壳的,贝壳爱好者里最精通化学的PH吴景雨

大家好,我是贝壳收藏界的小学生——吴景雨,2005年在社交平台结缘认识大家时正痴迷《剧院魅影》这部脍炙人口的歌剧,尤其是剧中Phantom一角的魅力,再加上当时正在攻读化学博士学位(PhD),于是就给自己编了一个PH的网名,算是一石二鸟了。多年后,老友再会,恐怕更多的朋友还是会亲切地称呼我PH,而不是我的本名。

不管你收藏什么,相信很多人都会被问到当时是怎么喜欢上的,我想借用著名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峰时的经典名言“因为它就在那儿Because it’s there!”。我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就喜欢大自然的花鸟鱼虫,再加上有点美术上的熏陶,使得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小到单细胞藻类,大到史前巨兽,在我眼中就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二维画卷,多年之后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引入的二向箔概念深得我心。很可惜,在这之后我既没有走上生物学家之路,也没有走上画家之路,而是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逐渐褪去原本的启蒙和爱好,从中科院走出成为了一名药物化学家。我的愿望也渐渐变得越来越佛系,现在我只想成为化学家里最懂贝壳的,贝壳爱好者里最精通化学的。

尽管物是人非,但初心不忘,年幼时用书籍、用画笔;年轻时用网兜、用网络;现在用仪器、用软件。以前靠联想和阅读来记录生命,现在则是靠实验和数据来探索生命。生命之美于我,不仅仅在于它或朴实或华丽的外表,这只是人们主观印象的映射,更多地是来自组成生命形式的那一缕缕长长的丝带所交织出的生命赞歌。因此,当还有人要问我为什么喜欢贝壳,收藏贝壳,因为它就在那儿!

吴景雨和贝展、采集及与部分国外收藏家合影

早年间,我的收藏比较杂,算是一个杂家,就没有我不爱的贝壳种类,立志想成为像肖长荣先生这样的收藏大家,从双壳到腹足,从淡水到海贝,从水栖到陆栖,从“天上”到“地下”,从米粒微型到号角巨大,从朴素无华到绚丽多彩,无一不爱!

但随着收藏的积累,面对浩如烟海的贝类,自2013年起我逐渐收拢聚焦到当时国内贝类收藏方兴未艾的芋螺收藏。芋螺收藏在国际上一直是和宝螺、骨螺、海扇蛤等并列的主流收藏方向,颇受欧美藏家的青睐。而且芋螺是软体动物里的优势物种,占据了从热带到温带,从潮间带到深海的大多数生态位,因此外形和色彩的变化非常丰富,同时收藏过程也极具挑战性,可玩的方向也很多,比如同种多地域的收藏可以让你了解在不同栖息环境下芋螺的变化和过渡;按属收藏,不仅可以了解同属内物种的共同特点,更方便平行比较,没准你还能发现分类的新观点;按花纹收藏则不仅可以观察到种类间争奇斗艳的外表,甚至趋同演化的有趣现象;名誉品的收藏更养眼也更能吸引更多人加入收藏交流;其他诸如畸形收藏、变化型的收藏等等,凡此种种不仅可以为我们休闲之余平添很多乐趣,而且也让我们结识了更多朋友。

吴景雨收藏的部分芋螺

我的兴趣方向口味则更重,我和尉鹏等几位圈内好友发现国内软体动物的命名远远滞后于节肢动物、鸟类等动物,除了本土物种外,大量国境之外的贝类缺少中文名字,为贝友之间的交流增添了不少难度,所谓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五年前我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系统性地对芋螺和骨螺的词源进行中拉对照和翻译。这部分工作也就成了我收藏之余,精力投入最多的地方,不亲自体会,恐怕也是很难理解其中的艰辛和乐趣的!

如今芋螺部分略有小成,汇集成册,相信很快就能与大家见面,到时也少不了请各领域的能人指点和更正,而每年的修订和增补也将成为一项持续性的工作。

两位大佬的合影,右侧为吴景雨

后记:有趣的是,据我的不完全统计,除去生物学家或从事生物相关行业本身这些优势团体外,芋螺的收藏和研究领域可能是化学家最集中的地方了,比如当今芋螺分类研究的专家Manuel Jiménez Tenorio博士,其实他的主业是西班牙加迪斯大学(University of Cadiz)化学系的教授,主要研究金属络合物。还有法国著名芋螺收藏家Éric Monnier博士和Christophe Roux都是化学出身走上顶级芋螺研究者和收藏家的。而国内年轻的后起之秀中,在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的张博雯也有丰富的藏品。难道⋯⋯是因为芋螺本身就是个玩毒高手使得我们物以类聚吗?

2021上海国际贝展发起及协办之——深圳市海之洋贝壳博物馆

深圳市海之洋贝壳博物馆,坐落于深圳蚝文化中心——千年蚝乡·宝安沙井,展馆面积将近千平米,围绕贝类科普、海洋生物科普、水生生物浸泡标本、贝壳文化艺术和贝雕工艺美术五大版块,打造贝壳及相关产业综合型博物馆。

馆内珍藏世界各地珍奇贝壳标本及其他海洋生物标本达一千多枚、精美贝雕及螺钿工艺品百余组,旨在通过科普贝类与海洋相关知识,传播海洋及贝壳文化艺术。

步入馆内,形态各异、五彩斑斓的贝壳标本令人目不暇接,丰富多彩的科普文化墙介绍了贝类的分类及贝壳从建筑、宗教文化到科研等方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让公众对贝壳有了系统的认识。

馆内贝壳标本与贝雕工艺品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其中由贝壳红自主研发的贝雕产品,以粤港澳湾区及北上广地区、中国海洋城市等知名自然、人文景观及标志性建筑等为原型,引领参观者走进五彩斑斓的贝雕世界,感受中国传统贝雕技艺的魅力。

在海之洋贝壳博物馆,可以近距离观察世界各地珍奇贝壳标本,在感受奇妙海洋贝壳世界的同时,增进对海洋环保、贝类科普知识、贝壳文化、贝雕、螺钿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欢迎关注2021上海国际贝展,了解更多贝展信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