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美物展示

中原视角
2021-07-17 11:18 来自北京

7月9号,伴随着2021龙湖赏荷旅游月的启动仪式,“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也在龙湖东畔六艺阁楼下拉开帷幕,二十家淮阳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助农企业、文创工作室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二十家精致的展棚自南向北蜿蜒,极富风情的各种商品鳞次栉比:有国家级非遗传承泥泥狗、布老虎、芦苇画、黑陶、剪纸、面塑,有淮阳特色黄花菜、莲子、糯米藕、蒲菜、龙湖鸭蛋,有走出国门的文创糖果,有古法拓片、制笔工艺,还有网红压缩馍和鸡内金煎馍,以及香包、香枕、紫砂艺术,背后高达五层的六艺阁是标志性建筑。

向西遥望,龙湖的万亩水光天色,云朵倒影,涟漪荡漾在城市的天际线。这个被“诗意”包裹着的人间烟火之地,就是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六艺阁楼下的“网红”打卡地——2021年淮阳龙湖赏荷旅游月的“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现场。

助力乡村振兴亮点多

“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立足于坚守与创新,助力——“文旅文创+农副产品+非遗传承+乡情乡愁“=”乡村振兴“破圈”………

“我们冲着赏荷旅游过来的,早上在码头下船后就沿街观赏,正好赶上这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可看、可吃、可购的商品可真不少!”活动现场,几位来自安徽的游客告诉大家。说话间,一位身着汉服的美女正售卖着古法香包,这位游客赶紧举起相机,连连按下快门。

“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邀请到了淮阳区20余位非遗传承人、农副产品、文创产品,通过“乡情、乡愁、非遗、市集”的形式,对十几种淮阳非遗项目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展示售卖,让更多公众能够“发现淮阳之美,感受淮阳之好”。

“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上,各种非遗绝技秀,如陶刻、砖雕、剪纸、泥泥狗、面塑等非遗传承现场制作,引来叫好声不断。

同时,念家乡鸭蛋和黄花菜等农副土特产也映入人们的眼帘。据了解,这几家农副土特产品,都是来自于农户合作社,利用村头路边种植的黄花菜基地和农户家养殖的鸭蛋进行深加工售卖,以此激发群众的创业激情。

助力乡村振兴,一场充满人间烟火、雅俗共赏的市集就能实践。只有走向市场,才让普通民众近距离接触非遗,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

现代的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融合了古老的民族美学与实用性,同时又结合了现代的生活形式,让更多民众特别是年轻群体能够通过日常生活感受到它们的独特魅力。

素庐文创布老虎摊位,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小婴儿,她正小心翼翼地为孩子穿上具有传统护佑意义的“虎头鞋”。吉祥的图案、精致的刺绣,手工纳制的舒适鞋底,让人眼前一亮,软软的很贴心。看到孩子穿上很合适,这位年轻的妈妈高兴地笑了,并爽快地扫码支付。

“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刚刚开展,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领导;旅游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及各分会会员代表、第五届理事会候选人;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旅游协会负责人;五星级酒店及5A级景区负责人及部分媒体就组团来参观。

淮阳区这个“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思路清晰,方向正确,值得借鉴。

网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网红+文旅”在助力淮阳区乡村振兴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活动立足于打造淮阳网红打卡地,深入挖掘和推广淮阳文旅资源,激发文旅消费新热点,全面提升淮阳文化和旅游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在活动中,主办方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的网红影响力和国潮风, 借以推介本土文旅文创产品、乡村振兴产业。

本次活动刚刚开展几天,淮阳网红压缩馍摊主张雨就已经帮大家拍了许多“段子”发布到某视频平台,一时间点赞无数。同时,主办方也充分发挥“淮阳文旅”视频平台的媒介传播力量,不断录制视频或图片发布在相关平台。

“流量时代”,内容为王。每天,六艺阁这座淮阳新晋“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周边的“流量”大量涌入。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每到傍晚,六艺阁楼下就汇集了四面八方来参观的游客和市民,他们纷纷拿起手机录制视频,把眼前所见发布到各自的社交平台,又一次形成传播、传承的合力。活动现场,不断有网络带货团队来现场录制节目,参与其中。

拥抱时代、走进生活,是新时代非遗传承、乡村振兴产业的要点,同时,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和旅游经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向。

“乡村振兴美物展示”活动有效结合淮阳赏荷旅游月,共创的“升级版”文旅产品系列,将填补淮阳区夜经济领域乡村振兴旅游产品的空缺,依托旅游内容生态体系与淮阳区深耕河南省文旅品牌“五朵金花”中的“荷文化”文旅的资源与优势,将共同创造“乡村振兴+非遗+文旅”的旅游活动样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