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军覆没记:孙立人晚年回忆悲从中来,上下积怨太深毁了王牌军
军事
军事 > 自媒体 > 正文

新一军覆没记:孙立人晚年回忆悲从中来,上下积怨太深毁了王牌军

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中,新一军的覆亡最具悲剧意义,其余四支都亡于战斗,唯独新一军是亡于自身。对新一军创建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曾任军长孙立人,晚年每每提起新一军的败亡,莫不扼腕长叹。尤其是新一军末期遭遇的种种内部不公,最令人痛心疾首。

一、高调军长孙立人

孙立人是新一军老底子新38师的首任师长,从这个源头追溯,孙立人算得上是新一军灵魂人物。

孙立人生于1900年12月8日,这位日后扬名中外的将军,最大的标签是非黄埔系。

孙立人自幼天赋出众,1921年考入清华大学。后来赴美国留学,念及当时中国军力疲弱,遂申请到美国弗吉尼亚军校求学,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学成后又到欧洲游历,在欧洲强国英、德、法等国考察军事。

这段为期五年的西洋留学、游历生活,给孙立人烙下了浓重的西方色彩,诸如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反对封建独裁专制等等,与同时期黄埔军校培养出的战将们截然不同。

这很难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孙立人后来带兵治军的卓越成绩,与其独具一格的西式方法不无关联。但在讲究派系、唯上的国民党将领中,又显得过于另类,孙立人回国后打仗打得顺风顺水,与同僚、上司的关系越来越差,似乎也是其为人处事风格埋下的祸根。

1932年,孙立人在宋子文创建的私人军队税警总团中担任团长,随即随军至上海参加了“一·二八“抗战。

堂堂西洋军校高材生,军事生涯起点居然从私人军队开始,说来有些吊诡。税警总团起初并非国民党军正式编制中的部队,而是由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的宋子文一手创建起来的非正式武装。

由于宋子文不从国库中支取军费,而是从每年偿还八国银行团的欠款的经费中挤出一部分,用于发放军饷、购置武器。

宋子文是典型的亲美派,其行事风格也有浓重的欧美色彩,故而招揽税警团军官也多属意于留洋者。孙立人就是宋子文刻意招入的高端军事人才。

宋子文与宋美龄

宋子文与宋美龄

税警团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兵力既多,武器也十分精良,不亚于国民党正规军的一流主力。宋子文一度拥兵自雄,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宋子文主张对日采取强硬政策,私自命令税警团从江苏一带开往北方,意图在华北与日军全面开战。

蒋介石当时正在全力进攻江西苏区,闻知此事大惊失色,恐怕宋子文借机制造内部分裂,于是严令税警团不得北上,一兵一卒不得出江苏。宋子文到南昌面见蒋介石,蒋介石不顾其大舅哥的身份,恼怒地打了他一耳光。宋子文引之为奇耻大辱,当即提出辞职。蒋介石随水推舟,以出国考察的名义,撵走了宋子文。税警团骤失首领,进退失据,不久便被蒋介石强令编入国民党中央军序列。

税警团的一部分部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38师,孙立人任该师师长。

1942年4月,孙立人率38师远征缅甸。4月19日,仁安羌一战,新38师痛击日军,救出英军,捷报哄传国内外,孙立人声名鹊起,成为外国人眼中英勇无比的中国将领代表。

孙立人在欧美习惯了高调、个性,大名骤起之后不知低调谦虚,而是来者不拒、受之欣然,很快引起远征军同僚将佐的不满。

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战事不利,杜聿明奉蒋介石之令,无论如何要把军队全部撤回国内。但当时日军切断了缅甸通往中国的大路,远征军无路可走。杜聿明率军败走缅北原始森林,孙立人拒不执行这条自寻死路的命令,向西退入印度。

这次抗命事件令蒋介石大为光火,但由于有史迪威撑腰,以及英国人不断煽阴风,孙立人被塑造成绝境中的英雄,孙立人表面风光的同时,与蒋介石及一众黄埔将帅的嫌隙越来越大。

二、东北战场短暂的辉煌

蒋介石毕竟是统帅,对孙立人内心有看法,但一时没有表示出来,毕竟他手下还掌握着一支精锐之师。眼下最紧要的问题是加强对这支远在印度的部队的控制。

1942年12月,蒋介石从国内征召了部分兵力,送到印度远征军充实军力,并以新38师、新22师为基干,将驻印远征军统编为陆军新编第一军。军长先是邱清泉,蒋介石怕邱清泉的暴脾气和史迪威等相处不好,改派郑洞国任军长。

这个整编行动若是在国内,兴许就不会有后来孙立人的坎坷。偏偏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印度,结果产生了一系列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矛盾。

新22师原是第五军下属部队,该军军官都是黄埔系将领,如军长杜聿明、邱清泉。将新22师改隶新一军,与留美派孙立人合并为一个军,新22师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舒服。毕竟两个师战绩差相仿佛,谁也不比谁差,以谁为主都不好。但一个新成立的军,总要有一个基干师顶门立户,就像一个家不能有两个长子一样。

为什么说如果在国内不会有这种麻烦呢?在国内,蒋介石可以严加控制,可以不断派入黄埔系将领加强控制,孙立人当时才是师长,还没有养成妄自尊大的骄傲脾气,在国军一众大佬面前,早晚会被压服。

新38师、新22师反攻缅北,战绩仍然不相上下,或许蒋介石也察觉到新一军内部不和,于是将新22师抽出,以其为骨干,另行扩编为陆军新编第六军。此事发生在1944年。

这样,远征军分为两个系统,原新一军由孙立人接掌军长之职。新六军则由新22师师长廖耀湘升任。

抗战胜利后,新一军、新六军相继开往东北战场,充当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的急先锋。

新一军、新六军都是全美械部队,武器非常精良,士兵战斗素质好,战斗力十分强悍。反观当时的东北我军,由于部队系统杂乱、武器装备落后、战术战法不正规,总兵力也不多,在国民党军几大精锐主力的进攻下,连连败退。

1946年3月下旬,新一军攻占铁岭。随后,开赴重镇四平,与七十一军协同进攻该城。

这是第一次四平之战,双方都志在必得,林彪奉中央之令死守四平。起初国军进攻不是很顺利。尤其是新一军,由于军长孙立人因事出国暂不在位。虽有代军长贾幼慧指挥,却总显得指挥不力,进攻起来没有那么顺畅。

蒋介石眼见局势胶着,急电孙立人迅速归队。孙立人赶回后,立即召集各师长开会,一则统一思想,二则研究战法。其实并不需要研究什么战法,战场厮杀,基本规律大家都懂,有时打不开局面,欠缺的其实就是一股气。

孙立人归队后,带给新一军最大的变化,就是全军上下士气大振,处处洋溢着军长回来了的喜庆感,在缅甸战必胜攻必取的信心又回来了。尤其是新38师,对老师长孙立人的依赖感最强,此时主将正位,尤如狂饮超剂量兴奋剂,打起来似乎变了一个部队,进攻犀利、凶猛无比。

又战半月,我军守城部队越来越艰难,眼看敌人兵力越聚越多,有掐断我军退路之势,林彪请示中央后,果断撤出四平。

四平一战对国共双方统帅部都带来极大震撼。

我军方面主要震撼的是新一军久而弥强的战斗力,第一次四平之战持续33天,敌人的战斗力爆发期居然是在后半段。从一般军事规律而言,任何一支部队,都是越战越疲、越打越累、越打越没有思路,战斗力巅峰期不会超过十天半月,这是人的生理规律决定的。

我军靠着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训练,能够多少打破这样的规律,但也不会超出多少。眼前这支国军部队,居然能大大超越规律,作战潜力如此深厚,实在令人发指。这种潜力并非来自于精良的美械装备,乃在于敌将治军有方法,部队有底蕴。这才是新一军最可怕的地方。

中央致电林彪,此种部队对我来说乃是心腹大患,一定要想方设法,集中优势兵力歼灭之。

对国军的震撼,则在于孙立人对新一军强大的感召力。国军猛将在在皆有,甚至比孙立人更骁勇善战者也不乏其人,但能对一支军队有如此精神力量的,蒋介石自忖帐下诸将中罕有其比。

这种战将对提升战斗力固然是好的,但无形中触碰了蒋介石另一层忌讳:将军控制军队。

蒋介石靠军队起家,对军队的控制权格外敏感,绝不能容忍非嫡系将领染指军队控制权。这是底线,绝不能妥协。若不是当时正处于用人之际,孙立人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违令举动,蒋介石说不定立时就将其拿下。

大战四平后,孙立人的新一军又在进攻长春、德惠战斗中大出风头。

尤其是德惠战斗,新一军第50师以七千之众死守,东野以四个师的优势兵力围攻,居然打成僵持局面,我军伤亡极大而无法突破城防。

此战失利,主要原因在于我军战役指挥员轻视新一军的战术素养,采取了四面围攻的战法,结果处处攻而处处攻不动。80门大炮平均分配,总体火力不弱,分散到各个攻击正面却显得不足,正好被50师的环形防御能工事克制。

这是新一军当年在缅甸向美军和英军学来的先进战法,专门应付四面围攻之法,分散敌之火力。我军闻所未闻,是以大炮猛轰只赚了个场面好看,炮击后步兵发起冲锋,敌人能够迅速组织抵抗。步兵轻武器层面,我军武器更不是50师美械的对手,冲锋时遭遇重大杀伤。敌50师师长潘裕昆吹嘘,共军以人海战术进攻,我则以火海战术对付,最终是火海战术赢了人海战术。

杜聿明向南京报捷,胡吹大气地说德惠战斗消灭共军十万,重创林彪之主力。蒋介石大为兴奋,表扬新一军功绩,为50师主力团149团赐名为“中正团”。

其后,孙立人立功心切,要求杜聿明迅速出兵进攻松花江一线,直逼东北我军的最后大本营哈尔滨,新一军军威之盛,一时无两。

然而,先哲有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新一军走上辉煌顶点之时,也是其开始走下坡路之时。孙立人很快因为其高调与自大,开始遭到敌我双方的连环痛击。

三、娘希匹

国军内部,对孙立人敌意最大的,非杜聿明莫属。

两人嫌隙始于缅甸战场,孙立人公然抵抗杜聿明经缅北回国的命令,径自撤入印度。杜聿明虽然性格稍显软弱,没有当面发作,但这笔账从此记下了。

第一次四平之战,新一军作为主攻部队遭受了较大伤亡。战后孙立人本想让部队休整一段时间,毕竟连续作战33天,枪炮不需要休息,人却是血肉之躯,需要缓一缓。杜聿明却急于拿下重镇长春,以尽快掌握东北大局。

孙立人再次公然抗命,认为此事不宜过急,需要考虑部队的实际,连续作战容易伤了元气。

杜聿明不同意,执意要孙立人进兵。两人争吵各不相下。

其实杜聿明也并非短视躁进之人,孙立人表面上坚持说部队需要休整,其实另有心机。

原来杜聿明命令新一军、新六军、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同时向长春进军,宣布谁先打进长春,奖励东北流通券一百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经费,各军都非常想要。但当时新六军部署位置最靠近长春城,近水楼台,新六军势必能拿下这笔钱。

孙立人的新一军离长春较远,因此想借口休整,暗中向北移动,以缩短距离。杜聿明因此强令新一军不得迟缓,必须速速进兵。孙立人借口驻地附近尚有共军活动,坚决按兵不动。

两人大吵一顿,东北保安副司令郑洞国仗着曾任新一军老军长的资格,耐着性子从中说和,不料孙立人仍不为所动,并当面指责杜聿明有私心,存心让黄埔系的廖耀湘争首功。

杜聿明气得说不出话来,最后语气严厉地丢下一道命令:命你迅速出兵,若再违抗,所有后果统由你负责。

杜聿明乃是军中高人,也有一套治骄兵悍将的办法。下完命令后,越过孙立人直接命令新一军50师,令其就近接受新六军临时指挥,向长春城攻击前进。

孙立人胳膊扭不过大腿,怏怏而去。

杜聿明随后一封电报打到南京,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历来偏袒黄埔系将领,内外之际,从来都分得泾渭分明。蒋介石大骂一句娘希匹,当着侍从室幕僚们的面发了通火,指责这个孙立人一贯怙恶不悛,不是自己人。

有人未免会问,国军将领抗命不遵的多了去了,蒋介石也不是气量狭小之人,怎么就容不下孙立人?

其实孙立人惹蒋介石,远非一次抗命这么简单,而是出风头出得太过。

早在1942年撤入印度之时,远征军天高皇帝远,蒋介石够不着本就有些担心。偏偏远征军又直接处于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当时还兼任中国驻印军总司令)史迪威领导之下,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矛盾人所共知,表面你我两相好,背地里互骂麻麻批。

史迪威为了强加对远征军的控制,提出从美国本土运来300名军官,在新38师、新22师中任营以上主官。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气得暴跳如雷,怀疑是不是孙立人捣鬼,和史迪威暗中串联。

虽然事后查明并无此事,孙立人在大节上坚持得很好。但毕竟置身鲍鱼之肆,多少带些臭味。蒋介石心里仍然对孙立人存了些芥蒂。

孙立人是个直性人,不像杜聿明那样肯丢下军人气节,没有及时给蒋介石表忠心,一来二去,疙瘩就慢慢越结越大。

这是一件事。后来还有一事,更让蒋介石生气。

1945年5月,孙立人突然接到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的邀请,到欧洲战场参观对德作战。这一邀请越过了蒋介石,令蒋介石十分不悦。孙立人启程前专门赶回重庆向蒋介石辞行,蒋介石生气地说:“为什么他们邀请你而不邀请我?”

若孙立人是个善于伏低做小的人,马上诚恳地自我贬抑一下,说几句拍马屁的话,说不定这个坎就过去了。奈何孙立人光明正大,并没有说出什么言语,蒋介石愈发生气。

到欧洲考察时,英王乔治六世感谢孙立人仁安羌战役解救英军之恩,授予孙立人“英帝国司令勋章”。期间,巴顿、蒙可马利等盟军将帅纷纷与孙立人会面,一时间孙立人成为中国最有名气的将领,风头盖过所有黄埔将领。杜聿明、廖耀湘等人甚感不平,蒋介石把这笔账又算到孙立人头上。

所以当长春抗命事件爆发之时,蒋介石的怒火瞬间爆发出来。若非顾忌美国人的态度,蒋介石很可能将孙立人一废了之。

可怜孙立人此时仍自恃抗战功臣之名,浑不知当头已笼罩上巨大的阴云。

四、毁于掺沙子

1947年3月,德惠战斗的胜利令孙立人兴奋莫名,孙立人请求率兵穷追林彪,渡过松花江,直取哈尔滨。杜聿明头脑还是很清醒的,认为过松花江后补给线拉长,对己方不利。且共军并未受到多大创伤,从些来去自如、保持充分机动性便可推知,如果贸然进攻哈尔滨说不定会中了林彪的回马枪,因此严令各部不得追击。

孙立人认为杜聿明又是故意贬抑新一军,于是不顾大局地跑到南京,当面向蒋介石告状。蒋介石对这种越级告状的行为很是不满,但又不好处置孙立人,怕美国人有意见,影响到美援。蒋介石于是玩了一手阴的,发布命令,提升孙立人为东北保安副司令,成为杜聿明的副手。由原新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新一军军长。

潘裕昆

潘裕昆

孙立人目瞪口呆,蒋介石这是明升暗降,变相剥夺了他对新一军的控制。可是你又能说什么,还能再抗命不遵吗?老蒋的刀,关键时刻可是敢杀人的。孙立人无法,只好离开了新一军。

1947年7月,蒋介石一不做二不休,把孙立人调离东北,令其到台湾凤山练兵,彻底拔除了新一军不听指挥的根基。

稍后,陈诚赴东北总管东北军政,在蒋介石授意下,陈诚下令将新一军重新编组,抽出老底子部队新38师,以其为骨干另行组建新七军。另将暂编53师转入新一军。

这一重大变化,严重打断了新一军恢复战斗力的进程。

其实新一军虽然屡挫东野,但也渐渐感到打得很吃力。

林彪摸准了新一军的特点,从不与其主力正面死拼,而是针对杜聿明分兵进攻的部署,专门寻找孤立、分散的国军部队,以师、团级部队为目标,一点一点零敲碎打。

例如发生在1947年2月的城子街战斗。新一军38师89团分散驻守于城子街,与左右友邻部队相距较远。林彪派六纵迅速将其包围,随后又令炮纵司令朱瑞亲自带两个炮团支援作战。

新38师历来骄横,不把东野部队放在眼里,尤其是鄙视东野的火力。谁知这次林彪决心很大,以方面军级别的调度能力,集中东野最强大的火力,一顿猛轰,把89团打懵了。战斗不到24小时,89团被全歼于城子街。这是东北国军头等主力,第一次被彻底、干净地全歼,而且我方损失远远小于敌军。

孙立人感到共军部队很不好对付,相比打仗略显呆板的日军,中共将领战略大局观极为开阔,战术层面也十分讲究,前期打得粗糙,但每打一仗都有改观,进步十分神速。

孙立人对东北我军部队作了很多研究,据1946年11月我军在南满战斗缴获的一份《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国民党方面总结了我军七条优点:

1.攻击时不惜任何牺牲。2.善于夜战。3.善于利用民间人力物力。4.情报灵活,多能利用民众潜入我方刺探军情。5.补给于民,辎重较少,行动轻便。6.军中政治工作效能良好,战斗时指挥机关在部队之后督战。7.企图与行动秘密。

这不能说全是孙立人总结,但应当与新一军的作战经验不无关系。

孙立人得出的最大教训,应当是分散用兵对己不利。这一点认识,杜聿明其实也有,若是认真汲取经验教训,东北国军应当能继续扩大军事上的优势。

然而,鬼使神差的是,孙立人被调走后不久,杜聿明因肾脏旧病发作,也离开了东北。最熟悉东北情况的将帅都走了,陈诚到东北后一通瞎指挥,仍不改分散用兵、主动出击的套路,结果越打越糟,各部都陷入林彪分割歼灭的套路之中。

新换了军长的新一军,精神萎靡不振,完全不知道怎么应对共军的战法。到1947年5月,新一军各个师都挨了打,据中共东北局5月会议的报告称,新一军各个师都被我军歼灭过一个整团。

新一军困于内部掺沙子、搞肢解,老底子38师被抽走,加之老军长孙立人被调走,精神上慢慢垮了。潘裕昆以次等师师长当军长,并不能允服人望,提振士气。以致新一军慢慢沉沦,与一般国军部队没有什么两样了。

1948年10月,潘裕昆率新一军隶于廖耀湘兵团序列,黑山阻击战中,掺了沙子的新一军与新六军被东野包围,左冲右突无法突围,后来军部被解放军意外抓住,新一军迅速溃败。这支昔日爆锤日军无往而不利的王牌军,以一种屈辱的方式结束了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

新一军灵魂人物孙立人,后来台湾的日子也不是很好过。1955年6月,因为一场莫须有的兵变案,孙立人被幽禁起来。此后一关就是33年,直到1988年1月小蒋去世,当局才解除了对孙立人的幽禁。

已是衰朽残年的孙立人,回忆一生戎马生涯,仍然对当年新一军的命运耿耿于怀。寻其原因,关键点就于蒋介石对自己态度的变化,一旦蒋介石骂出那句娘希匹,蒋心中的那本生死簿上,其实已经勾了孙立人和新一军的名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