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西南的遂昌县, 属武夷山系仙霞岭山脉分支,占地面积5525hm2,主峰海拔1724 m,为仙霞岭山脉最高峰,江浙第四高峰。保护区处于中纬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是典型的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形环境使其生物多样性突出,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被称为“浙江省的生物基因宝库”,是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2020 年,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原管理局)和丽水学院的科研人员在原有调查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了两栖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依据保护区内水系、地貌、植被、生态环境等特点结合两栖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每年3—11 月开展调查.通过梳理调查结果,整合历史两栖动物调查资料,截至2020年,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共记录两栖动物36 种,隶属于2目9科24属。
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和《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6),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两栖动物3种、浙江省重点保护两栖动物15种,分别是:
国家重点保护两栖动物:中国大鲵、中国瘰螈和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浙江省重点保护两栖动物:黑斑肥螈、中国瘰螈、东方蝾螈、崇安髭蟾、三港雨蛙、中国雨蛙、九龙棘蛙、棘胸蛙、崇安湍蛙、天台粗皮蛙、沼水蛙、大绿臭蛙、天目臭蛙、凹耳臭蛙和大树蛙。
参考《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2016)的物种濒危等级,受威胁物种占总物种数的13.89%,分别是:
极危物种:中国大鲵
濒危物种:虎纹蛙
易危物种:九龙棘蛙、棘胸蛙和凹耳臭蛙
近危物种:中国瘰螈、东方蝾螈、崇安髭蟾、福建大头蛙、天台粗皮蛙、小竹叶蛙和黑斑侧褶蛙
无危物种23种
数据缺乏物种1种。
九华山两栖动物保护等级和濒危等级情况
九华山两栖动物物种濒危等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