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发展的背景、内涵和政策演化

北大纵横王璞
2021-07-21 14:55 来自北京

康养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扩大内需中扮演重要角色。进入新发展阶段,要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首要是扩大内需。康养产业发展具有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多种经济社会效益。从产出的消费群体看,康养产业是比较典型的内需型产业,这些产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出基本上完全供国内消费者使用。另外,与康养产业密切相关的养老、卫生等行业,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为75%-93%,远超过国民经济各行业加权平均的劳动者报酬占增加值的比重(51.4%)。康养产业发展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内需率直接促进扩大内需,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劳动者报酬占比直接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为消费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而间接促进国内需求的扩大,形成叠加效应。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回归产业发展的初心,理清康养产业发展的背景、内涵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演化轨迹。

01

康养产业发展的背景

近年来,各地出台支持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大多使用“康养产业”。康养产业之所以成为产业界投资、地方政府扶持和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背景。首先,这是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国家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两山理论”,“五大幸福产业”等重大部署,为新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康养产业作为落实这些重大战略的产业集成,被视作促进民生福祉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也被视为建设健康中国的“大处方”。

其次,培育与发展康养产业符合当前健康与养老等产业的阶段性要求。自2013年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以来,我国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得到了政策的重点关注与大力扶持,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此同时,这些产业在各自领域与融合发展方面都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有待通过更高层次的康养产业政策来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第三,培育与发展康养产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康养需求。在健康、养生等理念越来越得到大众认可的当下,康养产业回应了人们对健康长寿和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人均GDP达到7800美元左右时,康养产业将启动并保持持续增长。对政府而言,发展康养产业可以释放内在消费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可以说发展康养产业是众望所归,政府有期待、市场主体有积极性、人民群众有需求。

02

康养产业的内涵

康养产业(Health Care Industry)是一个多产业的综合体,它是“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康养产业通过创新性地整合养老、健康、中医药、旅游、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资源,促进人们康养需求的满足。综合我国现有政策和康养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康养产业的主要领域包括养老服务业、健康产业、中医药产业、康养旅游业、康养体育业、康养文化产业、康养制造业等。

康养产业就是健康养老产业吗?或者说康养产业只是针对老年人吗?在政策发展的进程中,关于这类问题的认识有一个演变过程。在早期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康养”几乎等同于“健康养老”,那时的康养产业是以老年群体为服务对象的。但在近几年出台的政策文件中,康养产业的服务对象已经扩展到包括老年人、亚健康群体和健康群体在内的大众。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中指出,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的服务活动。”由此可见,政策对康养产业的定位已经由针对老年人扩展到面向大众。

理清康养产业的内涵,自然离不开“康养”与“医养结合”的关系。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里便提出“医养结合”这一策略。与“医养”所强调的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结合相比,“康养”更突出大健康的理念,以及“以养促康”的含义。概而言之,康养比医养结合所覆盖的领域更为宽广,医养结合可视作康养产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之一。

03

全国性康养产业相关政策的发展脉络

一是康养理念的酝酿阶段。

康养这一理念是在健康、养老等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早在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两份文件中,就提出了各个相关产业统筹发展的思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中,提出要“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同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将“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并将健康服务业的产业链扩大至“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可以看出,此时已表现出“康”与“养”相统筹的思想雏形,并将“康”扩展至“大健康”的范畴。但此时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仍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尚未进行深度融合。

二是“康”与“养”的融合发展阶段。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号),开始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在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上的全面融合。

到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时,将健康老龄化作为目标之一,提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年年底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6〕85号)则进一步将包括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在内的产业统一归纳为“幸福产业”,把幸福产业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作为提质扩容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此时的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的融合逐渐深入,在众多全国性政策中表现出相互渗透、整合式发展的特点。

三是康养产业的正式提出阶段。

“康养产业”作为关键词在全国性政策中的正式提出,是出现在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中的。

2017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中,将“支持大同市建设综合康养产业区”作为山西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行动之一,这是在中央政策中首次出现“康养产业”这一关键词。

到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时,将发展康养产业同时作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多重效益的一个重要抓手。

2019年发布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林改发〔2019〕20号),则是第一个专门针对康养产业的全国性意见。

可以看出,近年来康养产业逐渐作为一个专门产业出现在全国性政策的视野中,与此同时,对康养产业的治理也逐渐加强,出台了针对森林康养产业、康养旅游、康养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更为细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目前,国家层面的康养产业发展方向引领主要集中在7个方面,即产业融合、中医药与康养、旅游与康养、体养融合、互联网+康养、高端医疗、医养结合。

作者:陆冬梅,北大纵横商学院合伙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