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铁道兵工程学院七学员队与关角隧道的情缘

船山渌水
2021-07-27 18:08 来自广东

原铁道兵五师/王新明

2021年6月24日晚上,央视大型文献记录片“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再现了铁道兵部队修建青藏铁路的风采。重点述说了"关角隧道"施工的铁道兵战士战天斗地的火热场面。我看后为之动容,思绪又回到了46年前,我们七学员队在关角隧道值班的情景。

"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关角山,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横亘于天峻大草原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是通过柴达木进入青藏高原的“东大门”,平均海拔3800余米,高寒缺氧。

有纪念意义的是 ,我们铁道兵工程学院第七学员队机械系80名学员,在青藏铁路铁道兵十师修理营和关角隧道实习了三个月。四十六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军旅生涯的青春火花在青藏铁路绽放。

那是1976年第二学期,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第五期七学员队全体学员,在学完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发动机》、《工程机械》、《零件与修理》、《机械制图》、《电工学》等十几门功课后,为了服务于部队,服务于施工现场,本着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进行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开门办学”。我们80名学员,在队长政委区队长和机械系教授陈敬诚、卢博士等的带领下,背着行装、带着教科书,奔赴铁道兵第十师修理营。经过三天三夜的火车和一天的汽车行程,80名学员和队领导、教员一同到达青海乌兰县铁道兵十师修理营。

我们全体学员,克服高原缺氧、饭菜难以煮熟的困难,在到达修理营后的第二天,来不及休整,就投入到紧张的军事训练和教学实践中。每天早上6点,操场上单兵教练,列队正步,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响彻高原大地。每天上午和下午,8个小时的教学活动,晚上2小时的教学总结、研究讨论、坚持不懈。一个星期后,我们80名学员和随队教员,换上工作服,手提修理箱,带着白手套,列着方队,唱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走到了修理营大修车间。

一眼望去,20台推土机、铲运机、装载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带着从铁路施工现场留下的泥土和十分“疲劳”的样子叭窝在修理车间。机械系的陈敬诚教授说:“同学们,这二十台机械,已经达到大修标准,我们要用20天左右的时间,把它们修复完好。每4个学员负责修理一台大型机械。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我们全体学员异口同声大声回答“有”。

同学们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整个大修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拆卸阶段、检验阶段、修复阶段、调试阶段。拆卸阶段,我们从发动机气缸盖开始,拆气门、活塞环、活塞、连杆、曲轴、缸体等,大型零件,如果几个人抬不起,我们就用吊链小吊机吊下来,拆卸的零部件,我们一个一个登记在修理日志上,整整齐齐,分门别类,有条不紊的摆放在牛毛毡铺的地上。

在拆卸机械的底盘部分,因为在施工中,机械泥里水里工作,履带板、油底壳大都生锈。我们认认真真用水冲洗泥土,用汽油清洗生锈的履带螺丝。当履带板大螺丝怎么也拆卸不动时,我们又自制加长杆拆卸工具两个人同时用劲才拆下来。后桥的离合器、转向轴拆卸困难,我们的卢教授一身油一身泥钻到后桥油底壳下面,告诉我们应该先卸什么部位,先卸哪个螺丝。真的是“师傅”机械底下传知识。拆卸整整用了一个星期时间。

第二阶段,我们对每个拆卸下来零件用角尺、用气缸椭圆检验仪等检验修理工具,对曲轴的磨损度、连杆的弯曲度、活塞缸体的中心垂直度,一个个对着教科书中的修理标准,公称尺寸反复检测,提出哪个零件该修复,哪个零件该更换,每台机械的修理方案呈报教员和修理营领导过目审批。对要修复的零部件,我们去修理营的金属切削加工车间,用车、削、刨、磨、搪等加工机器,把要修复的零件按大修标准复原如新。这个过程也用了一个星期时间。

第三阶段,我们把大修后的各个零部件复原组装,复原组装技术含量很高,零部件中间的间隙,螺丝拧的松紧度都有严格的标准,我们每个学员都严格按教科书的要求去做,组装过程中,随队机械系的5个教员随时手把手的教。全部安装完毕后,又用了2天时间反复调试。当二十台机械重新喷漆,面貌一新的开出大修车间那一瞬间,修理营领导、学员队领导、全体学员笑了。二十台大型机械重新唱着欢乐的“歌”,好像在说:谢谢军校的哥们,帮我治好了病,拜拜,“我”又要到施工现场去了。

在十师修理营的实习完后,七学员队80名学员在队长、政委和教授们的带领下,我们又开赴青藏线关角隧道,对隧道的压风机、通风机、抽水机、深井泵等隧道机械,全方位实习。当时正是关角隧道施工如火如荼的时候,风枪手、爆破工、扒渣兵、斗车装卸运输兵日夜奋战 ,为早日打通关角隧道流血流汗。讲实话,我们学员们第一次进到隧道掌子面,那爆破后留下的龇牙咧嘴的工作面,还有点害怕。第一次在隧道里,压风机房里值班,排除故障。还是教授亲自带领我们沿隧道前进,那身穿雨鞋、头戴安全帽、手拿工具箱、和长长的手电筒的铁道兵风采,现在还历历在目。特别是夜晚一旦遇到通风机送风不畅,管道漏风,抽水机不抽水,配送电路出故障等问题,值班组的同学,用紧急集合的姿态,用打仗必须争分夺秒的速度进行修复。

我们80个学员,历时一个月白天黑夜轮流在关角隧道值班,队领导和教授们也随时跟进,生怕在隧道里出现险情。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

难忘在关角隧道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六班全体同学还爬到关角山顶上,海拔5000多米,还缺氧,那时年轻身体棒,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山顶坐了2个多小时。看着旱赖在嬉戏玩耍谈情说爱。我们眺望山脚下的路,好象在说:我们的路在哪里?我们的路在脚下,前途在铁道兵艰苦的岁月里……

21.7.27

(责编 杨春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