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消保委)发布《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消费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从21部流行动画中梳理出1465处问题,集中于粗俗用语、暴力镜头、危险行为等方面。八成接受调查的家长支持严格把控放映尺度,江苏省消保委呼吁出台动画分级制度。
所谓动画分级制度,是指针对动画作品的不同受众,按年龄段加以区分分级,并对不同级别的动画作品规定相应的播出范围、播出时段和收看受众的制度。据了解,在动画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动画分级标准或制度。在我国,不管是针对影视还是动画作品,至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是否实施分级、如何进行分级,这些问题一直被讨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吧,没有入法。
笔者认为,应对动画市场的迅猛发展,从未成年人保护的角度,立法规范动画分级制度势在必行。
进入新时代,我国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就去年底修订通过、今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说,进一步充实了总则规定、加强了家庭保护、完善了学校保护、充实了社会保护、新增了网络保护、强化了政府保护、完善了司法保护等措施和手段。尤其是新增的网络保护,对网络保护的理念、网络环境管理、相关企业责任、网络信息管理、个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应该说,实行动画分级制度在我国具有良好的宪法和法律基础。
实行动画分级制度,要从源头治理开始,即从动画的创作、制作、发行、放映等线下线上环节,立法加以分级规范和监管。从国家层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及相关机构、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广泛调研论证、立法评估,通过修改完善现行法律,诸如电影产业促进法,制定专门法律,诸如动漫产业促进法,以及行业管理法律法规,诸如广播电视法,立法立规明确电影、动漫分级及管理制度。从地方层面,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角度,会同有关方面,通过开展专项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监督手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并通过提出立法建议或地方性立法,以进一步推动实行动画分级制度。
实行动画分级制度,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要在现行法律框架内,进一步明确动画、影视、网络等行业和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之责;要通过立法立规,进一步设立动画分级前期准入、中期审查、后期监管等制度;要创造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全方位协调一致进行推进,以达到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