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心热爱,我与陶瓷结缘半世,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最有意义、记忆最深、最不能释怀的便是伴我青春年华的陶瓷生涯。时至今日,淄博陶瓷在一代代陶瓷人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产业规模、生产领域、门类品种、技术研发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登上了世界舞台。陶瓷也成为淄博靓丽的城市名片,在宣传淄博、提高城市知名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为有着深厚的陶瓷情怀,我一直关注着淄博陶瓷企业的发展。在助力“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品牌打造、为淄博熊熊燃烧的陶瓷之光增添旺盛薪火的过程中,华光国瓷功不可没。无论是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技术创新还是发展方式、品牌打造,华光都有了质的飞跃,已成为中国轻工业陶瓷行业十强企业和中国高端陶瓷市场的领军品牌。
近几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华光国瓷屡屡在重要外交活动中亮相,已成为一张独有魅力的“国家名片”。我也感到骄傲,因为华光人始终怀揣让中华陶瓷之光灿烂世界、引领中国当代陶瓷回归世界舞台中央的梦想,在陶瓷的创新发展上不断突破与超越,以卓越的制瓷技术实现了卓越的国瓷品质。我欣喜地见证着,从一家生产豆腐乳坛子的小企业,到贴牌生产咖啡杯,再到“中国国家用瓷生产企业”,华光国瓷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实现了从高消耗、低附加值的规模扩张发展,到高档陶瓷、高技术陶瓷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上合青岛峰会元首用瓷-华青瓷千峰翠色系列
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透过华光国瓷发展历程,我认为它的成功与下面几个因素息息相关。
首先是好的陶瓷材料配方。材质决定品质,这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先决条件,没有好的材料配方,便生产不出高档日用瓷。就像一个人没有好的体质,便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其次是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好材质也得精细加工,陶瓷生产有72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一个细节的误差就会造成产品的瑕疵。能用同样的材料做出最美的陶瓷,这便是华光工艺精细和设备先进的成果。第三是好的造型和画面。如果一个人没有好的衣服和搭配,气质也显现不出来。华光在产品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请进来、走出去,集思广义、为我所用,很好地体现了产品的艺术性、时代感和文化内涵,视觉效果突出。第四是好的生产技术。华光独创的华青瓷柔润、均匀、悦目,在生产技术上做到了“高一头,宽一膀”,不断推陈出新而不是亦步亦趋。第五是好的带头人。一个企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有一个敢想敢干、有勇有谋的领导者,华光国瓷董事长苏同强做到了,他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带领企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制瓷技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完全自主品牌的高质高端高效发展之路。
华光的骨质瓷生产在全国首屈一指,作出了榜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含铅量为零的天然矿物合成骨质瓷。骨质瓷最早产于英国,历史上曾是宫廷专用品和贵族收藏之珍品,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号称“瓷器之王”和“皇家用瓷”,英国骨瓷以煅烧动物骨粉为主要原料,而华光国瓷研制的天然矿物骨质瓷,采用的是天然磷矿石和石灰石经高温煅烧合成,其中磷酸三钙的含量在95%以上,其瓷质细腻通透,釉面光滑润泽,产品的白度、透明度、强度、热稳定性等诸项指标均超过英国传统骨瓷标准,在原料和材质上有效保障了陶瓷产品的健康品质。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我还想特别说一下华青瓷的独特之处。
“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春来复苏,新芽吐绿,一派“生”意盎然。在“五方正色”之中,青被视为最自然之色,“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天青色,是青色中最纯净的颜色,就像雨后初晴,碧空如洗,澄澈清丽。而青瓷,纯净莹澈、飘逸素雅,仿佛在云水之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用瓷-华青瓷“丝路华青”系列
华青瓷是华光在材质创新上的又一座高峰。中国历代名瓷无不以青瓷为最高荣耀。传统青瓷准确的概念是青釉瓷,也就是它的青来自于釉面。而华光华青瓷是材质青,是坯子在窑炉烧成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青色,也就是窑变青色,在原料和釉子配方中不添加任何颜料和色剂。华青瓷清澈通透、温润晶莹、如玉似冰,依靠现代科技达到了新的制瓷境界,实现了对传统青瓷工艺的超越。它既蕴含了中国传统青瓷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尚青”文化,又更好地辉映了时代高尚主流文化的审美情趣,把中国当代青瓷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可以说,“雨过天青云破处”的意境在华青瓷上真正得到了体现。
恰逢华光国瓷建厂60周年,我题了几句词:“雨过天青云破处,恰是淄博华青瓷,非是坯釉色剂故,硬是高温自形成。”事物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永无止境,陶瓷生产和创新发展也永无止境。希望华光国瓷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纵观淄博陶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看到了,淄博陶瓷用8500年历史成就了北方瓷都的蝶变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淄博工业、乃至淄博的根。今后不论经济怎样发展,不管陶瓷在全市工业产值中占多大比例,我们都应该下大力气去继承和发扬陶瓷文化,让先进的陶瓷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因为没有根的城市是可怕的,只有向着大地的深处扎根,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汲取更多的雨露营养和发展动能,助推我们的城市凤凰涅槃、加速崛起。
杜祥荣(作者系中共淄博市委原书记)